一种实现穿水冷却器末端无蒸汽排放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2902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现穿水冷却器末端无蒸汽排放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用钢筋在控制轧制过程中对所产生的大量蒸汽实现有效收集与处理的穿水冷却器末端无蒸汽排放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同本实用新型最为接近的背景技术有:ZL201210148622.X“无蒸汽穿水冷却器”、ZL201410048200.4“组合型无蒸汽穿水冷却装置”、ZL101510196140.5“穿水器蒸汽尾端收集装置”等,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结构形式给出了多种具有能收集蒸汽不让其随意排放的“冷却器”或“冷却装置”,各具特色,应用于不同场合(尤其是控冷螺纹钢筋采用一切二、一切三、一切四或一切五工艺在控制轧制过程中)均产生过或收获过不同的技术效果,但随时间的推移及对设备创新的要求,它们的使用效果总不令人完全满意,轧材在控制控冷过程中产生的蒸汽还是有部分不能进行收集处理,产生视觉污染(即环境污染),增大空气湿度,有损设备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轧材(尤其是建筑用螺纹钢筋)在控轧过程中对所产生的蒸汽进行有效收集处理的实现穿水冷却器末端无蒸汽排放的控制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一种实现穿水冷却器末端无蒸汽排放的控制装置包括漩涡气泵、排气管、进气管、气泵支座、上腔体、下腔体、上腔顶架、蒸汽冷凝管、内腔水箱以及穿水箱。在穿水箱的末端上侧面连接有下腔体,在下腔体的顶端连接有上腔体,上腔体与下腔体的断面形状相同。内腔水箱配置在下腔体的内腔,于内腔水箱的顶面向下安装有数量大于1的蒸汽冷凝管,内腔水箱的底面同下腔体的下通孔之间有间距d,内腔水箱的流通侧同下腔体的右内侧壁之间有间隙w,安装在内腔水箱顶面的数量大于1的蒸汽冷凝管彼此间的间隙相等或不相等。数量大于1的蒸汽冷凝管的长度相等或不相等,各蒸汽冷凝管的下端同内腔水箱的底面内侧有空间h。

上腔顶架装配在上腔体的顶端外侧面,气泵支座固连在上腔顶架的上端两侧,漩涡气泵放置在气泵支座上,进气管的一头伸入上腔体的内腔,进气管的另一头连接漩涡气泵的进气口端,漩涡气泵的出气口端同排气管相连。

采用如上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实现穿水冷却器末端无蒸汽排放的控制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技术效果在于:①所述的无蒸汽排放控制装置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设备投入资金较少,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②在控轧穿水冷却器的穿水箱末端上侧部安装有由上腔体、下腔体、内腔水箱和多根蒸汽冷凝管组成的蒸汽收集冷凝系统,能有效地将从穿水箱进入下腔体内的蒸汽进行冷凝、收集,由方阵式排列组合的多根蒸汽冷凝管将进入的水蒸气变成水,余下的气由漩涡气泵抽走、排气管排出,可实现无蒸汽排放。

③应用范围广。由于所使用的漩涡气泵与变频调速器相连使用,漩涡气泵可实现无级调速,根据不同场合或生产的需要对所产生的不同量蒸汽或由蒸汽转变的带水气体及时抽出排放,做到了排出气体中不含蒸汽,即无蒸汽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实现穿水冷却器末端无蒸汽排放的控制装置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的A-A线剖视示意图,亦为轧材在控轧过程中所产生的蒸汽收集、冷凝与排放系统示意图。

图3为穿水冷却器末端无蒸汽排放的控制装置在整个控轧生产现场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由图1所述的一种实现穿水冷却器末端无蒸汽排放的控制装置包括漩涡气泵1、排气管2、进气管3、气泵支座3a、上控体4、下腔体5、上腔顶架6、蒸汽冷凝管7、内腔水箱8和穿水箱10,其它如箱外缓冷管9(亦可称之为尾端导管9)、支撑底板11、数量大于2的箱内缓冷管12及反朴水嘴13是穿水冷却器的组成部分,为已有技术(公知技术)。在穿水箱10的内侧底面上装有支撑底板11,数量大于2的箱内缓冷管12均匀或非均匀布置在支撑底板11上,各箱内缓冷管12的轴向中心线在同一水平线上。在断面为四方形的穿水箱10的底板上需要开有多个出水口,以便蒸汽在穿水箱10内初冷变成的水可及时流出。箱外缓冷管9位置在穿水箱10的左外侧,反朴水嘴13位置在穿水箱10的右外侧,反朴水嘴13的轴向中心线同数量大于2的箱内缓冷管12的轴向中心线及箱外缓冷管9的轴向中心线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3)控轧螺纹钢筋从右端经反扑水嘴13的中心孔进入穿水箱10内的各个箱内缓冷管12的轴向中心孔后,再经箱外缓冷管9的轴向中心孔入下道工序(如冷床)。控轧螺纹钢筋(或其它轧材)在进入穿水箱10后会带来大量蒸汽或蒸汽/水混合体。

如图1、2,在穿水箱10末端(即穿水箱10的左端)的上侧面连接并连通有下腔体5,在下腔体5的顶端连接/连通有上腔体4,所述上腔体4同下腔体5的连接或下腔体5同穿水箱10的连接可以是法兰盘上的连接螺栓连接,亦可为焊接。上腔体4与下腔体5的断面形状相同(如本案为长方形体,也可为圆形体),以便制作与连接。在下腔体5一侧面有出水口上的出水盖5a,在下腔体5的内腔配置有内腔水箱8,内腔水箱8的底面同下腔体5的下通孔之间有间隙d,而内腔水箱8的流通侧面同下腔体5的右内侧壁之间有间隙w。于内腔水箱8的顶面向下安装有数量大于1的蒸汽冷凝管7。排列在内腔水箱8顶面的各蒸汽冷凝管7的方阵式排列,各蒸汽冷凝管7彼此间的间隙(可以)相等或不相等,而数量大于1的蒸汽冷凝管7的长度(可)相同或不相等,但各蒸汽冷凝管7的下端同内腔水箱8的底面内侧有(平均)空间h。由穿水箱10末端进入内腔水箱8的蒸汽或汽水混合物经间距d、间隙w流向(各根)蒸汽冷凝管7内,在蒸汽冷凝管7作用下蒸汽进一步变成水积聚在内腔水箱8的下内腔,当水面到达一定程度,由蒸汽变成的水会经出水盖5a处出水口流出,并回收。

如图2,在上控体4的顶端外侧面上装配有上腔顶架6,气泵支座3a固连在上腔顶架6的上端两侧,漩涡气泵1安装在气泵支座3a上,进气管3的一头伸入上腔体4的内腔,在上腔体4内腔形成的冷却空气可进入进气管3。进气管3的另一头连接漩涡气泵1的进气口端,而漩涡气泵1的出气口端同排气管2相通。所述漩涡气泵4为已有技术,市场可买产品,如YX-51D-1型漩涡气泵1由上海与鑫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货源。漩涡气泵1由变频调速器带动(驱动),在变频调速器驱动下,控制好漩涡气泵1的转速在2200~2800rpm范围。根据现场情况或生产的需求,调节漩涡气泵1的转速,保证由排气管2排出不同量的气体,做到了无蒸汽排放,即达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