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棒材三线切分轧制的成品出口导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2279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棒材三线切分轧制的成品出口导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轧钢工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棒材三线切分轧制的成品出口导槽。



背景技术:

我国粗钢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国内十大钢铁企业年产粗钢均在1000万吨以上。但是,我国钢铁业要振兴,必须走精细化道路。轧钢产业目前还停留在重产量轻质量的瓶颈。轧钢指的是在旋转的轧辊间改变钢锭、钢坯形状的压力加工过程。轧钢的目的与其他压力加工一样,一方面是为了得到需要的形状,例如:钢板,带钢,线材以及各种型钢等;另一方面是为了改善钢的内部质量,我们常见的螺纹钢、钢筋、镀锌板、镀锡板,包括火车轮都是通过轧钢工艺加工出来的。

在棒材三线切分轧制工艺中,成品架次三条轧制线总间距大于后部运输辊道导槽的宽度,因此,需要对轧后的轧件进行方向上的引导,使其顺利进入运输辊道。目前,成品出口至运输辊道之间所采用导槽,轧件在裙板辊道中存在缠绕的现象,进而对抛钢和冷床辊道的对齐产生不利影响,造成大量弯钢废品,并且导槽冷却的浊环水中含有大量细小的氧化铁皮等杂质,容易造成难以清理的杂质堆积,影响生产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棒材三线切分轧制的成品出口导槽,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轧件在辊道及裙板运行过程中发生缠绕、导槽中的杂质淤积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棒材三线切分轧制的成品出口导槽,包括导槽架、设置在于导槽架上部的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所述第一槽段的出口端与第二槽段的入口端相连,所述第一槽段入口端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槽段中部的内径,所述第一槽段出口端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槽段中部的内径,所述第一槽段的第一底板和第二槽段的第二底板之间设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的上方均设有冷却装置。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第一槽段包括所述第一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一盖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水平投影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入口端突出于所述第一盖板的入口端,且所述第一盖板与第一侧板铰接,所述第一底板中部沿工件走向设有板面与所述第一底板垂直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下底面设有若干个向下突出于所述第一底板的第一伸出端,所述第一伸出端与设于第一底板上的第一插槽孔插接。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第二槽段包括所述第二底板、第三底板、第三侧板、对应设置于第二底板上方的第二盖板和对应设置于第三底板上方的第三盖板,所述第二盖板和第三盖板均与第三侧板铰接,所述第二底板和第三底板沿工件运行方向排布,且二者之间设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底板中部沿工件走向设有板面与所述第二底板和第三底板板面垂直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下底面设有若干个向下突出于所述第二底板和第三底板的第二伸出端,所述第二伸出端与设于第二底板和第三底板上的第二插槽孔插接。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和第三底板的入口端均设有下倾角。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第三盖板上远离铰接轴的一侧均设有开启把手。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导槽架包括槽架底板、竖直设置于槽架底板上的若干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两侧设有垂直于所述支撑板的筋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和第三底板的下表面分别固定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冷却装置分别设置于第一槽段的出口端、第二槽段的出口端和所述第二间隙的上方,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沿第一槽段横向水平设置的水冷管、设置于水冷管一端的接头、与接头相连的进水管和设置于水冷管下方的喷水口,所述喷水口设有若干个,且沿水冷管轴线方向均匀布置。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喷水口为DN16硬管,且所述喷水口的440的开口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0°-50°,所述进水管为DN32金属软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导槽采用分段的形式布置,避免了轧件在辊道中运行的缠绕问题,通过设置导槽冷却装置进行导槽冷却及氧化铁皮的冲刷,降低了裙板、冷床乱钢事故,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棒材三线切分轧制的成品出口导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第一槽段的主视图。

图3是图1中第一槽段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第一隔板的主视图。

图5是图1中第二槽段的主视图。

图6是图1中第二槽段的俯视图。

图7是图6中第二隔板的主视图。

图8是图1中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第一槽段;110、第一底板;111、第一间隙;120、第一侧板;130、第二侧板;140、第一盖板;150、第一隔板;151、第一伸出端;160、开启把手;200、第二槽段;210、第二底板;220、第三底板;230、第三侧板;240、第二盖板;250、第三盖板;260、第二间隙;270、第二隔板;271、第二伸出端;300、导槽架;310、槽架底板;320、支撑板;330、筋板;400、冷却装置;410、水冷管;420、接头;430、进水管;440、喷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用于棒材三线切分轧制的成品出口导槽,包括导槽架300、设置在于导槽架300上部的第一槽段100和第二槽段200,所述第一槽段100的出口端与第二槽段200的入口端相连,所述第一槽段100入口端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槽段100中部的内径,所述第一槽段100出口端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槽段100中部的内径,所述第一槽段100的第一底板110和第二槽段200的第二底板210之间设有第一间隙111,所述第一槽段100和第二槽段200的上方均设有冷却装置400。本装置采用第一槽段100和第二槽段200相衔接的形式,且第一槽段100和第二槽段200之间设置的第一间隙111便于氧化铁皮随冷却水流出,避免产生的杂质淤积对产品的表面质量造成影响。第一槽段100设置为敞口状的形式,且大口朝向工件来向,用于将轧件从较宽的成品出口通过第一槽段100导向宽度一致的第二槽段200,便于对工件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约束,使其在裙板中不相互缠绕,减少废品件的出现。同时冷却装置400分别设置于第一槽段100和第二槽段200的上方,便于保证在工件运行的各个位置均能够受到良好的冷却作用,进一步保证了产品质量。冷却装置400的设置沿第一槽段100和第二槽段200可设置有多个,且呈横跨的状态,达到冷却全面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导槽采用分段的形式布置,避免了轧件在辊道中运行的缠绕问题,通过设置导槽冷却装置进行导槽冷却及氧化铁皮的冲刷,降低了裙板、冷床乱钢事故,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槽段100包括所述第一底板110、第一侧板120、第二侧板130和第一盖板140,所述第一侧板120和第二侧板130的水平投影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一侧板120和第二侧板130的入口端突出于所述第一盖板140的入口端,且所述第一盖板140与第一侧板120铰接,所述第一底板110中部沿工件走向设有板面与所述第一底板110垂直的第一隔板150,所述第一隔板150下底面设有若干个向下突出于所述第一底板110的第一伸出端151,所述第一伸出端151与设于第一底板110上的第一插槽孔插接。第一槽段100主要对工件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约束,第一侧板120、第二侧板130根据生产线的实际距离进行角度的设定,便于保证良好的导向效果,第一隔板150的设置便于对工件进行分别引导,避免相互缠绕等现象,第一伸出端151配合第一底板110上的第一插槽孔设置,便于对第一隔板150的固定,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横向力,达到应有的导向作用。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如图4至图7所示,第二槽段200包括所述第二底板210、第三底板220、第三侧板230、对应设置于第二底板210上方的第二盖板240和对应设置于第三底板220上方的第三盖板250,所述第二盖板240和第三盖板250均与第三侧板230铰接,所述第二底板210和第三底板220沿工件运行方向排布,且二者之间设有第二间隙260,所述第二底板210中部沿工件走向设有板面与所述第二底板210和第三底板220板面垂直的第二隔板270,所述第二隔板270下底面设有若干个向下突出于所述第二底板210和第三底板220的第二伸出端271,所述第二伸出端271与设于第二底板210和第三底板220上的第二插槽孔插接。第二槽段200两侧的第三侧板230呈平行状态设置,能够保证良好的传递效果,主要用以避免工件在辊道及裙板中的缠绕现象,便于线差的观察调整。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如图1所示,第一底板110、第二底板210和第三底板220的入口端均设有下倾角。下倾角朝向工件来向一侧,能够在承接入口端的工件的同时,将冷却水中的杂质有效的滤出,保证工件的外观质量不受到冷却水中的杂质的影响。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如图3和图6所示,第一盖板140、第二盖板240和第三盖板250上远离铰接轴的一侧均设有开启把手160。开启把手160设置于各个盖板上,便于实现检修过程中第一盖板140、第二盖板240和第三盖板250的开启和闭合。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如图1所示,导槽架300包括槽架底板310、竖直设置于槽架底板310上的若干个支撑板320,所述支撑板320两侧设有垂直于所述支撑板320的筋板330,所述支撑板320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底板110、第二底板210和第三底板220的下表面分别固定连接。导槽架300通过支撑板320和底板310的连接实现整体框架的承重结构,同时结合使用筋板330,能够有效的保证整个架体的稳定性,提高承重能力,且能抵抗传动过程中的冲击作用。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如图1至图5所示,冷却装置400分别设置于第一槽段100的出口端、第二槽段200的出口端和所述第二间隙260的上方,所述冷却装置400包括沿第一槽段100横向水平设置的水冷管410、设置于水冷管410一端的接头420、与接头420相连的进水管430和设置于水冷管410下方的喷水口440,所述喷水口440设有若干个,且沿水冷管410轴线方向均匀布置。冷却装置400设置于第一槽段100的出口端、第二槽段200的出口端和第二间隙260的上方,从不同的位置对工件进行喷淋冷却,且结合第一间隙111和第二间隙260将冷却完成后的杂质从第一槽段100和第二槽段200中排除,保证冷却水的清洁,避免对工件表面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如图8所示,喷水口440为DN16硬管,且所述喷水口440的开口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0°-50°,所述进水管430为DN32金属软管。进水管430采用金属软管,便于冷水根据设备空间布局的不同位置进行方便的输送,喷水口440采用DN16硬管进行喷淋,能够保证喷淋角度的稳定性,便于实现良好的冷却效果,且喷水口440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0°-50°,朝向工件来向,便于增大与工件的接触面积,提高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导槽采用分段的形式布置,避免了轧件在辊道中运行的缠绕问题,通过设置导槽冷却装置进行导槽冷却及氧化铁皮的冲刷,降低了裙板、冷床乱钢事故,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