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油压力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7443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涂油压力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冲压设备,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涂油压力机。



背景技术:

压力机是冲压时较为常用的一种生产设备;在对工件进行冲压前,需要给模具涂脱模油,否则会导致工件冲压完后进行脱模时,出现拉、带料问题,影响工件的成品质量。

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在工件进行冲压前,通过人工给模具内的型腔涂脱模油,之后将工件放入模具中进行冲压,冲压完后的工件基本不会出现拉、带料的问题;但人工涂油的这种方式,需要将手伸入冲压机构的下方进行涂油,存在被冲压机构弄伤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涂油压力机,能够在冲压机构对模具内的工件冲压前,自动地给模具及冲压头涂上脱模油,无需人手伸入冲压机构下方进行涂油,进而避免操作人员被冲压机构弄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涂油压力机,包括机架主体,所述机架主体的下部架设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模具,所述模具内的型腔用于放置工件,所述工作台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顶出工件的顶出装置,所述机架主体在模具的上方设有冲压机构,所述冲压机构包括驱动机构、固定架及活动部件,所述活动部件朝向所述模具的一侧竖直向下设置有冲压头,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活动部件朝向所述模具运动,所述机架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涂油装置,所述涂油装置包括油箱、涂油管、用于将所述油箱中的油抽入所述涂油管内的油泵;所述机架主体的内侧壁处水平转动设置有支杆,所述涂油管连接于所述支杆上;所述涂油管远离所述油箱的一端朝向所述模具或所述冲压头设置有喷淋头;所述机架主体的内侧壁处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支杆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油泵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当冲压机构未进行冲压,且模具内并未放置有工件时,通过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动作以驱动支杆转动,从而带动支杆上的涂油管共同转动,直至支杆转动到模具的正上方时,支杆停止运动的同时通过控制器控制油泵工作,将油箱中的油抽至涂油管内,通过喷淋头将油喷淋至模具或冲压头上,完成涂油。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水平设置在机架主体朝向模具的内壁处的齿条及设置在齿条的一端,用于驱动齿条在机架主体的内侧壁处水平滑移的气缸;所述机架主体的内壁处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上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垂直于所述齿条的齿面并与所述齿条的齿面相啮合,所述支杆垂直于所述齿轮的齿面。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由于齿轮与齿条之间相啮合,当气缸的活塞杆带动齿条滑动时,齿轮与齿条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从而带动固定设置在齿轮齿面上的支杆转动,进而带动连接在支杆上的涂油管转动。

优选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齿轮的轮面两侧的支撑座以及贯穿所述齿轮轮面的中心处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座内。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当气缸的活塞杆带动齿条在机架主体的内侧壁处水平滑动时,齿条带动齿轮转动时,齿轮能够始终与齿条的齿面贴合,进而保证了齿轮转动时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齿条背离所述齿面的一侧设置有滑动组件;滑动组件包括水平设置在机架主体内壁处的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背离所述滑轨的一侧与所述齿条背离齿面的一侧相连接。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当气缸带动齿条水平滑动时,由于齿条固定在滑块上,齿条运动时,带动滑块在滑轨上滑移,由于齿条还需带动齿轮转动,齿轮施加在齿条上的大部分作用力均由滑块即滑轨承受,使得齿条在带动齿轮转动时,不易被齿轮压坏,保证了齿条的强度。

优选地,所述滑轨朝向所述支撑座的两侧设置有凹槽,所述滑块朝向所述支撑座的两侧对应凹槽设置有卡块。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滑块通过卡块卡接在滑轨的凹槽中,气缸带动齿条水平滑动时,滑块能够保持在滑轨上而不会从滑轨上脱落下来,保证了齿条滑动时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活动部件的顶端设置有检测体,所述固定架的顶端设置有用于探测检测体的第一接近开关,所述第一接近开关与控制器电连接。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当驱动机构带动活动部件远离模具运动至其顶端的检测体靠近第一接近开关时,第一接近开关感应到活动部件顶端的检测体,并传递第一检测信号至控制器,进而判断冲压头是否复位。

优选地,所述模具的型腔的底壁处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将模具内的工件取出后,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值的变化,传递压力检测信号至控制器,进而判断工件是否从模具内取出。

优选地,所述气缸的活塞上设置有磁铁,所述气缸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接近开关,所述第二接近开关对应活塞杆的伸出的极限位置,所述第二接近开关与控制器电连接。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控制器通过第二接近开关判断气缸的活塞杆是否伸出到位,进而据此控制油泵动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模具内没有工件且冲压头复位的情况下,自动地给模具及冲压头涂上脱模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涂油压力机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中涂油装置的结构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00、机架主体;200、工作台;210、模具;300、冲压机构;310、驱动机构;320、固定架;321、第一接近开关;330、活动部件;331、冲压头;332、检测体;400、控制器;500、涂油装置;510、涂油管;511、喷淋头;520、油泵;530、油箱;540、驱动装置;541、齿条;542、齿轮;543、转轴;544、支撑座;550、气缸;551、第二接近开关;560、滑轨;561、凹槽;570、滑块;571、卡块;600、支杆;700、固定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参照图1、图2,一种涂油压力机,包括机架主体100,机架主体100的下部水平架设有工作台200,工作台200上设置有模具210,模具210内的型腔用于放置工件(图未示),工作台200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顶出将工件的顶出装置(图未示),机架主体100在模具210的上方架设有用于冲压工件的冲压机构300,冲压机构300包括驱动机构310、固定架320及活动部件330,活动部件330朝向模具210的一侧竖直向下设置有冲压头331,驱动机构310驱动活动部件330朝向模具210运动,在机架主体100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控制器400。

固定架320竖直架设在工作台200的两侧,驱动机构310架设在固定架320的顶端,活动部件330连接在驱动机构310朝向工作台200的一侧,且驱动机构310能够驱动活动部件330在固定架320的两侧内壁处上下滑移,从而带动冲压头331做朝向或远离模具210的运动。活动部件330的最大下移位置恰好使得冲压头331完全进入模具210内对模具210内的工件完成冲压,活动部件330的最大上移位置恰好使得其顶端与固定架320的内侧壁的顶端齐平。

在活动部件330的顶端设置有检测体332,在固定架320的顶端设置有用于探测检测体332的第一接近开关321,第一接近开关321与控制器400电连接。当活动部件330远离模具210,且其顶端到达固定件的顶端时,第一接近开关321能够感应到活动部件330顶端的检测体332,并传递第一检测信号至控制器400。

在型腔的底壁处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图未示),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400电连接,当工件从模具210内取出时,压力传感器根据检测结果传递压力检测信号至控制器400。

参照图2、图3、图4,在机架主体100上设置有涂油装置500,涂油装置500包括转动设置在机架主体100侧壁处的涂油管510、油泵520、油箱530、驱动装置540。油泵520位于机架主体100的外侧壁处;油泵520与油箱530相连用于将油箱530中的油供给涂油管510。涂油管510位于机架主体100外的一端与油箱530相连接,涂油管510的一端穿过机架主体100的内壁处连接在驱动装置540上,驱动装置540用于驱动涂油管510在机架主体100内水平转动。驱动装置540包括水平设置在机架主体100内壁处的气缸550及齿条541。齿条541的齿面背离机架主体100的内壁;垂直于齿条541的齿面设置有与齿条541转动配合的齿轮542;齿轮542轮面的中心沿齿轮542的轴向固定设置有转轴543,在机架主体100的内壁处设置有2个支撑座544,转轴543的两端分别转动地设置于支撑座544上;垂直于齿轮542的齿面还固定设置有支杆600,涂油管510与支杆600的外壁相贴合,并通过固定夹700与支杆600固定连接,进而当支杆600转动时能够带动涂油管510转动。

参照图3、图4,气缸550与控制器400电连接。气缸550的活塞杆水平连接在齿条541的第一端,且活塞杆朝向齿条541的长度方向来回运动;齿条541背离齿面的一侧设置有滑动组件,滑动组件包括水平设置在机架主体100内壁处的长条形的滑轨560,在滑轨560上沿其长度方向滑动设置有滑块570,滑轨560朝向支撑座544的两侧设置有凹槽561,滑块570朝向支撑座544的两侧对应凹槽561设置有卡块571,滑块570背离滑轨560的一侧固定连接在齿条541背离齿面的一侧。

由于齿轮542与齿条541相互配合,当气缸550的活塞杆带动齿条541在滑轨560上滑动时,齿轮542与齿条541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从而带动固定设置在齿轮542齿面上的支杆600转动,进而带动连接在支杆600上的涂油管510转动。

参照图2、图3,支杆600的水平位置高于模具210被顶起后的水平位置且低于冲压头331复位后的水平位置;当气缸550伸出至最大量程时,齿轮542带动支杆600朝向模具210转动,并恰好能够转动支杆600至模具210的正上方,从而使得涂油管510位于模具210的正上方;在涂油管510对应冲压头331和模具21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喷油的喷淋头511,这使得涂油管510转动至模具210与冲压头331支架之间的水平位置时,喷淋头511喷出的油能够恰好喷淋至冲压头331及模具210,本实施例中涂油管510在朝向冲压头331和模具210的两侧均设置有喷淋头511,目的是为了更充分的涂上脱模油,进而能够更容易脱模,实际使用中,可仅仅在涂油管510朝向模具210的一侧或朝向冲压头331的一侧设置有喷淋头511,即能够实现涂油,方便脱模的效果。

当气缸550收缩至最大量程时,齿轮542带动支杆600朝向机架主体100的内侧壁转动,并恰好使得支杆600转动至与机架主体100的内侧壁相贴合。

在气缸550的活塞上设置有磁铁(图未示),在气缸550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接近开关551,第二接近开关551对应活塞杆的伸出的极限位置。当气缸550的活塞杆伸出至极限位置时,活塞上的磁铁能够触发第二接近开关551,第二接近开关551被触发后向控制器400传递第二检测信号,控制器400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后立即控制油泵520出油。

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施例的工作流程介绍如下:

初始状态,活动部件330的顶端与固定架320的顶端相齐平,冲压头331位于模具210的正上方,第一接近开关321被触发传递第一检测信号至控制器400,当操作工人取出模具210内的工件时,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值的变化并传递压力检测信号至控制器400,此时,控制器400接收到第一检测信号及压力检测信号,控制气缸550伸出至其极限位置,此时,支杆600恰好转动至模具210的正上方,恰好位于模具210与冲压头331支架内的水平位置;同时,气缸550活塞上的磁铁恰好触发第二接近开关551,第二接近开关551被触发后向控制器400传递第二检测信号,控制器400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后立即控制油泵520工作将油箱530中的油抽至涂油管510内,通过喷淋头511将油喷淋至模具210与冲压头331上,至此,完成涂油的操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