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自动铣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3237阅读:14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自动铣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半自动铣床。



背景技术:

铣床主要是指用铣刀在工件上加工多种表面的机床;通常铣刀旋转运动为主运动,工件和铣刀的移动为进给运动;他可以加工平面、沟槽,也可以加工各种曲面、齿轮等。铣床是用铣刀对工件进行铣削加工的机床。铣床除能对铣削平面、沟槽、轮齿、螺纹和花键轴之外,还能加工较为复杂的型面,效率较刨床高,在机械制造和修理部门得到广泛应用。此外,还可用于对回转体表面、内孔加工及进行切断工作等。铣床在工作时,工件装在工作台上的或分度头等附件行,铣刀选装为主运动,辅以工作台或铣头的进给运动,工件即可获得所需的加工表面、由于是多刃断续切削,因而铣床的生产效率高;简单来说,铣床可以对工件进行铣削、钻削和镗孔加工的机床。

如图1所示,现有的铣床在铣削加工过程中,铣削之后的废料堆积在工作台上,导致铣床工作区域非常的杂乱,后期清理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半自动铣床,其能对磁性加工工件中产生的碎屑及时清理。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半自动铣床,包括铣床机架、铣床工作台和设置在铣床工作台上的铣床刀具,所述铣床工作台上设置有清洁部和夹持装置;

所述清洁部包括设置在铣床工作台上的收纳盒和设置在收纳盒上磁铁层;

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多块能向中心位置运动的夹板和驱动夹板运动的驱动装置,多块所述夹板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工件的夹持空腔,所述夹持空腔设置在收纳盒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设置在铣床工作台上的夹持装置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固定,驱动装置驱动夹板相向运动,将磁性待加工工件夹持在夹板之间;安设在铣床工作台上方的铣床刀具对待加工工件进行铣削;铣削之后,废料落入在底部的收纳盒中,当铣削完毕之后,将落入进收纳盒中的废料进行清理即可。

作为优选,所述收纳盒中设置有吸风装置;

所述吸风装置包括设置在收纳盒中的吸风嘴、与吸风嘴连通的吸风风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风风机与吸风嘴连接,并将吸风嘴固定在收纳盒上,在吸风风机的抽动下,吸风嘴处产生负压,使铣削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在吸风装置下产生向收纳盒中运动的趋势,之后在收纳盒底部的磁铁层的磁力吸附作用下收集至收纳盒中。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丝杠副,所述夹板设置在丝杠副上且能随丝杠副转动而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丝杠副是将旋转运动转变成直线运动的一种较为常见的运动方式,在丝杠副的驱动下促使夹板沿丝杆的方向来回运动;当夹板相向运动时,可将待加工的工件夹设在夹板之间,从而完成代加工工件的固定,以便后续铣床刀具对工件的加工。

作为优选,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两块能相向运动的夹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仅在夹持装置中设置两块夹板,这是最为简单的一种夹持方式,将待加工工件放置在夹板之间的夹持空腔上,之后驱动夹板相向运动将夹持空间闭合,从而将待加工工件夹设在夹持空腔中。

作为优选,所述铣床工作台上向下凹陷形成第一空腔,所述收纳盒卡接在第一空腔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纳盒卡接在铣床工作台上的第一空腔中,从而实现收纳盒与铣床工作台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当需要使用时,将收纳盒卡接在第一空腔中,当收纳盒中的碎屑收集满之后,将收纳盒从第一空腔中取下,将其中的垃圾清除完毕之后,再重新将收纳盒卡接到第一空腔中。

作为优选,所述收纳盒上设置有插接孔,所述吸风嘴上延伸设置有能与插接孔配合的插接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收纳盒上的插接杆插设在插接孔中完成收纳盒的固定;这种连接方式是可拆卸连接,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是否将吸风装置安设至收纳盒上;其次这样的连接方式,便于将收纳盒取下对其中的碎屑进行清理。

作为优选,所述收纳盒上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多个贯穿其厚度的第一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待加工工件被夹设在夹板之间,但是对应一些形状较为特殊的工件而言,只在工件的两侧提供夹持力,可能会因夹持不稳致待加工工件掉落;所以在收纳盒上设置有盖板,盖板为待加工工件提供抵接力;并在盖板上设置第一通孔,铣削产生的碎屑能从第一通孔处掉落进收纳盒中。

作为优选,所述夹板下方设置有刷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刷毛设置在夹板下部,与盖板抵接;夹板在移动的过程中,底部的刷毛将溅射至夹板上的金属屑推动,使其从夹板上的第一通孔处掉落至收纳盒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铣床的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将待加工工件直接夹持在铣床工作台上,但是待加工工件在铣削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四处飞溅;在夹持装置下方设置收纳盒,产生的碎屑从夹板之间落入至收纳盒中,从而避免碎屑向下落在铣床工作台上的角度处难以清理;

2.收纳盒底部上设置有磁铁层,由于加工的工件中,大多数都是铁质零件,铁质零件在加工时,铣削下的碎屑吸附在磁铁层上避免进一步向外溅射;

3.在收纳盒上设置有吸风装置,在吸风装置的作用下,铣削产生的碎屑能从夹板之间形成缝隙处掉落至收纳盒中;另一部分溅射至夹板上的碎屑也可就近从第一通孔处落入进收纳盒中,使用完毕之后,将收纳盒从第一空腔中取下后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整体结构等轴侧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1中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6是图5中A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2中工作台结构等轴侧示意图。

图中,1、铣床机架;2、铣床工作台;21、第一空腔;3、铣床刀具;41、收纳盒;411、插接孔;412、盖板;413、第一通孔;42、磁铁层;51、夹板;511、刷毛;52、夹持空腔;61、吸风嘴;611、插接杆;62、吸风风机;71、丝杠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一种半自动铣床,如图2所示,包括铣床机架1,设置在铣床机架1上部的铣床刀具3,铣床工作台2设置在铣床机架1中部,铣床刀具3设置在铣床工作台2上方,能对铣床工作台2上的工件进行铣削加工。

如图2所示,铣床工作台2上由低至高依次包括清洁部和夹持装置。

如图2和图3所示,清洁部包括设置在铣床工作台2上的收纳盒41和设置在收纳盒41底部的磁铁层42;铣床工作台2上向下凹陷形成第一空腔21,收纳盒41卡接在第一空腔21中。

如图3所示,夹持装置包括两块对称设置的夹板51和驱动夹板51运动的驱动装置两块夹板51之间形成夹持空腔52;驱动装置包括安设在铣床工作台2上的丝杠副71,夹板51与丝杠副71活动连接,当丝杠副71转动时,推动夹板51向前运动,将需要加工的工件夹持在夹持空腔52中。

如图3和图4所示,收纳盒41中设置有吸风装置;吸风装置包括吸风风机62和吸风嘴61,吸风风机62固定在铣床机架1上,且通过柔性气管与吸风嘴61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吸风嘴61是由硬质环形空心管首尾相连制成的,并在其上开设吸风口,在吸风风机62的带动下,吸风口向内吸气,将加工产生的废料从收纳盒41中吸收。

如图5和图6所示,收纳盒41上向下凹陷形成插接孔411,吸风嘴61上延伸设置有插接杆611,插接杆611能配合插接在插接孔411中。

使用方法:将待加工夹设在夹板51之间,打开吸风风机62;从而在吸风嘴61处产生负压,将铣削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向收纳盒41中吸附。当铣削完毕或收纳盒41中收集的碎屑已满,将夹板51向两侧运动,将收纳盒41露出,将吸风嘴61与插接杆611从插接孔411中取出,再将吸风嘴61从第一空腔21中取出,对其中的碎屑进行处理。

实施例2:实施例2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一种半自动铣床,如图7所示,收纳盒41上盖设有盖板412,并在盖板412上设置有多个贯穿其厚度的第一通孔413;且夹板51下方设置有刷毛511。

使用方法:实施例2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的使用方法基本相同,但是在此实施例中,将待加工工件夹设在夹板51之间,盖板412为待加工工件提供抵接点;加工完毕之后,滑动夹板51,底部的刷毛511与盖板412抵接,使铣削产生的碎屑穿过第一通孔413后落入至收纳盒41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