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钳口摆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9030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钳口摆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型材挤压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钳口摆臂。



背景技术:

在铝型材连续挤压生产过程中,利用牵引机对其进行移动和分离。

现有牵引机的放料钳口机械设计复杂,笨重,工作缓慢,效率低。并且动力都是通过液压控制,所产生的污油易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钳口摆臂,动力传动由气缸、齿轮传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生产更安全可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钳口摆臂,所述钳口摆臂包括钳口底板,所述钳口底板上固定有轴套,在所述轴套的顶部与横向设置的方管固定;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分别设置在所述方管的相对的两侧上;所述方管的一侧上相对设置有两个轴承座,轴承穿过所述两个轴承座上的通孔固定在所述两个轴承座上,所述轴承中间部位上套接有齿轮,所述轴承的一端上设置有夹具。

其中,所述夹具上设置有齿爪。

其中,所述齿轮上还设置有齿条。

其中,相对于所述第一气缸顶部的所述方管上还设置有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钳口摆臂,钳口摆臂采用方管,能够有效控制摆臂惯性,动力由气缸提供,并且基于轴承座的设置,能够加固轴的径向受力。本实用新型的钳口摆臂放料钳口搞笑快捷,结构简易,控制方便可靠。并且能有效避免液压控制带来的污油污染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钳口摆臂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钳口摆臂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81、钳口底板;82、轴套;83、方管;84、第一气缸;85、第二气缸;86、轴承座;87、轴承;88、齿轮;89、夹具;90、齿爪;91、齿条;9、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钳口摆臂,钳口摆臂8包括:钳口底板81,钳口底板81上固定有轴套82,轴套82 的顶部与横向设置的方管83固定;第一气缸84和第二气缸85,第一气缸84和第二气缸85分别设置在方管83的相对的两侧上;方管83的一侧上相对设置有两个轴承座86,轴承87穿过两个轴承座86上的通孔固定在两个轴承座86上,轴承87中间部位上套接有齿轮88,轴承87的一端上设置有夹具89。

其中,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气缸84和第二气缸85均采用SC标准气缸50*50,其具有快速、稳定和高效的特点。

轴套87的设置,能够更好控制轴与钳口板的精度,提高轴的旋转寿命。

其中,轴承座86采用L209轴承座,能够加固轴的径向受力情况。

基于自动化的控制,能有效减少人力成本,动力由气缸输出,板与板之间连接采用内六角与焊接工艺。结构简单,可以实现交替工作,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运动中牵引机载重轻惯性少更加安全,极大减少维护,同时也避免现有牵引机液压污染。

其中,横向设置的方管83能有效控制摆臂惯性。钳口底板81由气动控制,高效、快速、稳定,解决传统甩料难的问题,不需要惯性。

其中,夹具89上设置有齿爪90。由于夹具89采用齿爪90,使材料在牵引过程中不脱落打光,更好的配合所需要的牵引力。

其中,齿轮88上还设置有齿条91。齿轮88和齿条91的配合,更加精确可靠,解决夹料不牢固,使料头没有震痕。

其中,相对于所述第一气缸84顶部的方管83上还设置有加强筋9。加强筋9的设置,能够减少气缸回程的冲击。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贮存器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钳口摆臂采用方管,能够有效控制摆臂惯性,动力由气缸提供,并且基于轴承座的设置,能够加固轴的径向受力。本实用新型的钳口摆臂放料钳口搞笑快捷,结构简易,控制方便可靠。并且能有效避免液压控制带来的污油污染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