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震数控车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80599发布日期:2018-06-02 03:31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震数控车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震数控车床。



背景技术:

数控车床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机床,数控车床的高效率是通过各个驱动装置来替代人力来实现,而数控车床的高精度则依靠于加工装置的稳定性,但是加工装置依靠驱动装置提供动力,传统的驱动装置在运行时,会不可避免的产生震动力,该股震动力则会直接传递至数控车床床身上,当数控车床产生震动力时,安装于数控车床床身上的加工装置则会受到震动力影响,加工装置无法稳定的进行加工动作,此时加工装置对工件加工后的加工精度则无法得到保障,无法保证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震数控车床,它能在运行时,自动对传递至床身上的震动力进行最大程度上的缓冲,起到防震效果,避免加工装置受到影响,保证加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震数控车床,包括床身以及设于床身上方的加工装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身底部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机脚;所述机脚底部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减震垫,减震垫为橡胶材质;所述减震垫底面中心位置设有一减震孔;所述机脚内设有一减震空间;所述减震空间设有一推板;所述减震空间通过行程孔与减震孔相贯通;所述减震孔内设有一减震块,减震块底面与减震垫底面齐平;所述减震块连接有连杆,连杆穿过行程孔连接于推板上;所述推板与减震空间下侧内壁之间设有一减震囊,减震囊两侧设有喷嘴;所述推板与减震空间之间围合形成一密封的腔室,减震囊位于腔室内;所述推板上方设有与其相贴合的弹性带;所述机脚之间设有缓冲囊,缓冲囊为弹性材质;所述弹性带穿出机脚与缓冲囊相连接,弹性带分别位于缓冲囊两侧;所述缓冲囊内设有若干呈横向均匀分布的弹性柱。

所述缓冲囊通过若干均匀分布的复位带与床身底部相连接,复位带为弹性材料。

所述机脚彼此相对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限位杆,弹性带被包围在内;所述限位杆的位置与缓冲囊的位置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防震数控车床可通过弹性带、缓冲囊、弹性柱的弹力以及减震囊的减震效果能够形成多道缓冲,使车床床身上的震动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缓冲减震,使车床床身不会受到震动力影响,加工装置能够稳定的对工件进行加工,使加工装置的加工精度得到保障,保证加工质量,且随着数控车床床身上的震动力的消除,能够避免数控车床震动对地面造成损伤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震数控车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A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震数控车床,包括床身1以及设于床身1上方的加工装置2、驱动装置3,所述床身1底部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机脚4;所述机脚4底部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减震垫5,减震垫5为橡胶材质;所述减震垫5底面中心位置设有一减震孔6;所述机脚4内设有一减震空间7;所述减震空间7设有一推板8;所述减震空间7通过行程孔9与减震孔6相贯通;所述减震孔6内设有一减震块10,减震块10底面与减震垫5底面齐平;所述减震块10连接有连杆11,连杆11穿过行程孔9连接于推板8上;所述推板8与减震空间7下侧内壁之间设有一减震囊12,减震囊12两侧设有喷嘴13;所述推板8与减震空间7之间围合形成一密封的腔室14,减震囊12位于腔室14内;所述推板8上方设有与其相贴合的弹性带15;所述机脚4之间设有缓冲囊16,缓冲囊16为弹性材质;所述弹性带15穿出机脚4与缓冲囊16相连接,弹性带15分别位于缓冲囊16两侧;所述缓冲囊16内设有若干呈横向均匀分布的弹性柱17。

所述缓冲囊16通过若干均匀分布的复位带18与床身1底部相连接,复位带18为弹性材料。

所述机脚4彼此相对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限位杆19,弹性带15被包围在内;所述限位杆19的位置与缓冲囊16的位置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当数控车床启动时,驱动装置3开始运行,加工装置在驱动装置3的驱动下开始加工,当驱动装置3开始运行时,驱动装置3则会产生震动力,由于驱动装置设于数控车床床身1上,因此震动力会直接传递至床身1上。

数控车床床身1受震动力影响则会出现轻微的起伏运动,随着力的传递,震动力最终会传递至机脚4,此时减震垫5在震动力的影响则会受到挤压,从而通过自身材质的弹性对机脚4上的一部分震动力进行缓冲减震,剩余无法通过减震垫5缓冲减震的震动力则会通过地面反震传递至减震块10上。

由于减震块10连接有连杆11,连杆11则位于行程孔9内,因此在行程孔9的限制下,减震块10则会在震动力的影响下进行上下震动,当减震块向上震动时,拉杆对推板进行向上顶动,此时位于推板上方的弹性带15则会被顶动,弹性带15发生变形,从而产生弹力,弹力作用至推板8,该股弹力则会对减震块10通过连杆11传递至推板8上的震动力进行缓冲,起到减震效果,若是弹性带15的弹力依旧无法完全缓冲震动力,弹性带15的变形程度则会极大,此时弹性带15两端便会对缓冲囊16进行拉扯,缓冲囊16被拉扯时,同样会产生弹力,进一步对震动力进行缓冲,而随着缓冲囊16向着两侧被拉扯,缓冲囊16的纵向高度变低,位于缓冲囊16内的弹性柱17则会被缓冲囊16上下壁面压迫发生变形,变形的弹性柱17同样会产生弹力,该股弹力则会作用至缓冲囊16上,提高缓冲囊16的缓冲减震效果。

当减震块10向下震动时,推板8则会对减震囊12进行挤压,减震囊12内的气体则会瞬间被挤压,气体则会形成反冲力,对推板8上的震动力进行缓冲减震,且未能消除的震动力则会传递至减震囊12的气体内,当减震囊12被挤压时,减震囊12内的气体在高压的作用下则会通过喷嘴13喷出至腔室内,在气体喷射过程中,则会形成能耗,该股能耗则会使混杂在减震囊12的气体内的震动力得到消除,由于腔室14为密封的空间,当推板复位后,喷射至腔室14内的气体会通过喷嘴13再次回到减震囊12内,以备下次的减震动作,因此无论减震块10上移或者下移,震动力都会被不同的部件进行减震,如此循环,使震动力最终消除于机脚4位置。

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弹性带15、缓冲囊16、弹性柱17的弹力以及减震囊12的减震效果能够形成多道缓冲,使车床床身1上的震动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缓冲减震,使车床床身1不会受到震动力影响,加工装置2能够稳定的对工件进行加工,使加工装置2的加工精度得到保障,保证加工质量,且随着数控车床床身1上的震动力的消除,能够避免数控车床震动对地面造成损伤的情况。

缓冲囊16通过若干均匀分布的复位带18与床身1底部相连接,复位带为弹性材料,在缓冲囊16被向左右两侧拉扯变形时,复位带18同样会被拉扯,从而产生弹性,进一步提高缓冲囊16的缓冲减震效果,且复位带18能够辅助缓冲囊16以及弹性带15复位,更能防止缓冲囊16以及弹性带15变形过度导致弹性疲劳的情况。

机脚4彼此相对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限位杆19,弹性带15被包围在内,限位杆19的位置与缓冲囊16的位置相对应,限位杆19能够抑制缓冲囊的变形,从而积蓄出更强的弹力对震动力进行缓冲减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