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度数控车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80597发布日期:2018-06-02 03:31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精度数控车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精度数控车床。



背景技术:

数控车床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机床,数控车床的高效率是通过各个驱动装置来替代人力来实现,而数控车床的高精度则依靠于加工装置的稳定性,但是加工装置依靠驱动装置提供动力,传统的驱动装置在运行时,会不可避免的产生震动力,该股震动力则会直接传递至数控车床床身上,当数控车床产生震动力时,安装于数控车床床身上的加工装置则会受到震动力影响,加工装置无法稳定的进行加工动作,此时加工装置对工件加工后的加工精度则无法得到保障,无法保证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精度数控车床,它能在运行时,自动对传递至床身上的震动力进行最大程度上的缓冲,避免加工装置受到影响,保证加工质量,实现高精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精度数控车床,包括床身以及设于床身上方的加工装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身底部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机脚;所述机脚之间设有一隔板;所述隔板下方设有一为圆锥状的弹性膜;所述弹性膜下方边沿延伸出一设于机脚下方的减震垫;所述隔板、弹性膜与机脚之间围合形成一呈环状的减震空间;所述弹性膜下方中部形成有一圆锥孔,圆锥孔内安装有与其相匹配的减震块;所述机脚底面设有一减震槽,减震垫将减震槽覆盖密封;所述减震槽内设有一隔膜,隔膜为弹性材质;所述隔膜将减震槽分隔为上腔室、下腔室;所述下腔室通过通气孔与减震空间相贯通;所述隔板中心位置设有一通孔,弹性膜中心位置设有与通孔相贯通的穿孔,圆锥孔通过穿孔与通孔相贯通;所述减震块上方中心位置设有一立管;所述立管上方管口设有一限位环;所述立管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限位板,限位板直径大于限位环内径;所述床身底部中心位置设有一固定杆,固定杆穿入立管内并与限位板相连接。

所述立管外套设有正极磁套;所述正极磁套上端面低于隔板上表面或与隔板上表面齐平;所述隔板上设有与正极磁套相吸的负极磁条;所述负极磁条通过拉簧与和其相邻的机脚相连接。

所述减震空间内充满有若干弹性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高精度数控车床可将床身上的震动力分别转移至机脚以及减震块上,然后通过减震垫、弹性膜以及隔膜等部件形成多道缓冲,对震动力进行最大程度的缓冲减震,使床身不再受到震动力的影响,保证震动力无法影响到加工装置,加工装置能够稳定的对工件进行加工,使加工装置的加工精度得到保障,实现高精度的效果,更能保证加工质量,且随着数控车床床身上的震动力的消除,能够避免数控车床震动对地面造成损伤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精度数控车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A部的放大图;

图3是图1B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精度数控车床,包括床身1以及设于床身1上方的加工装置2、驱动装置3,所述床身1底部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机脚4;所述机脚4之间设有一隔板5;所述隔板5下方设有一为圆锥状的弹性膜6;所述弹性膜6下方边沿延伸出一设于机脚4下方的减震垫7;所述隔板5、弹性膜6与机脚4之间围合形成一呈环状的减震空间8;所述弹性膜6下方中部形成有一圆锥孔9,圆锥孔9内安装有与其相匹配的减震块10;所述机脚4底面设有一减震槽11,减震垫7将减震槽11覆盖密封;所述减震槽11内设有一隔膜12,隔膜12为弹性材质;所述隔膜12将减震槽11分隔为上腔室13、下腔室14;所述下腔室14通过通气孔15与减震空间8相贯通;所述隔板5中心位置设有一通孔16,弹性膜6中心位置设有与通孔16相贯通的穿孔17,圆锥孔9通过穿孔17与通孔16相贯通;所述减震块10上方中心位置设有一立管18;所述立管18上方管口设有一限位环19;所述立管18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限位板20,限位板20直径大于限位环19内径;所述床身1底部中心位置设有一固定杆21,固定杆21穿入立管18内并与限位板20相连接。

所述立管18外套设有正极磁套22;所述正极磁套22上端面低于隔板5上表面或与隔板5上表面齐平;所述隔板5上设有与正极磁套22相吸的负极磁条23;所述负极磁条23通过拉簧24与和其相邻的机脚4相连接。

所述减震空间8内充满有若干弹性球25。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当数控车床启动时,驱动装置3开始运行,加工装置2在驱动装置3的驱动下开始加工,当驱动装置3开始运行时,驱动装置3则会产生震动力,由于驱动装置3设于数控车床床身1上,因此震动力会直接传递至床身1上。

数控车床床身1受震动力影响则会出现轻微的起伏运动,并随着其起伏,将震动力向着其底部传递,最终床身1上的震动力传递至机脚4以及固定杆21上,机脚4上的震动力则会对减震垫7进行挤压,减震垫7则会通过自身弹性形成一道缓冲,对机脚4上的震动力进行缓冲减震,使一部分震动力得到消除,固定杆21上的震动力则会通过立管18传递至减震块10上,减震块10受到震动力影响则会顺着固定杆21的轨迹上下震动,当减震块10向上震动时,则会对弹性膜6进行挤压,受到挤压的弹性膜6则会产生弹性,对减震块10上的震动力进行缓冲减震。

随着弹性膜6被挤压,减震空间8内的气压随着升高,形成高压气流从通气孔15喷入至下腔室14内,当减震垫7向着下腔室14内被挤压时,下腔室14内的气压也随之升高,减震空间8内的高压气流则会与下腔室14内的高压气流进行对冲,从而消耗传递至下腔室14内的震动力与传递至减震空间8内的震动力,即使两股高压气流对冲无法完全消除震动力,剩余的震动力则会对隔膜12进行向上挤压,隔膜12变形产生的弹力则会对该股震动力进行缓冲减震,且随着隔膜12向上变形,上腔室13内的气压升高,上腔室13的高压则会辅助隔膜12对震动力进一步缓冲减震。

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可将床身上的震动力分别转移至机脚4以及减震块10上,然后通过减震垫7、弹性膜6以及隔膜12等部件形成多道缓冲,对震动力进行最大程度的缓冲减震,使床身不再受到震动力的影响,保证震动力无法影响到加工装置2,加工装置2能够稳定的对工件进行加工,使加工装置2的加工精度得到保障,实现高精度的效果,更能保证加工质量,且随着数控车床床身1上的震动力的消除,能够避免数控车床震动对地面造成损伤的情况。

当减震块10向上震动时,原先低于隔板5上表面或与隔板5上表面齐平的正极磁套22向上移动,随后与负极磁条23齐平,此时负极磁条23与正极磁套22相吸,该股吸力则会缓慢减震块10的上下震动,从而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而拉簧24的存在能够有效帮助负极磁条23复位。

减震空间8内充满有若干弹性球25,当弹性膜6被挤压时,弹性球25同时被挤压,被挤压的弹性球25同样会产生弹性,从而增加弹性膜6的弹力,提高弹性膜6的缓冲减震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