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线缆直线设备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90866发布日期:2019-05-03 21:48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手持式线缆直线设备及方法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电力线缆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手持式线缆直线设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常接线工作中,施工和验收人员把接线工艺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整齐美观方便辨认是基本原则,因此首要的电缆二次线芯需要拉直,施工人员比较常见的拉直方法,一种是拿着虎口钳硬“拽”线缆的一端靠力量拽直,需要很大的力气;另一种是用手套握住或工具抵住线缆“赶”直,同样需要很大的力气且对线缆有所损伤。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对于将线缆捋直的问题,怎样能够在不需要很大的力气,并且对线缆损伤小的情况下将线缆捋直,尚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现有的直线器还存在体积较大,不能够手持使用,不方便随身携带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手持式线缆直线设备,能够在不需要很大的力气并且对线缆损伤小的情况下,将线缆捋直;而且可以手持使用,方便随身携带。

手持式线缆直线设备,包括:壳体、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出线口、入线口、合页、第一垫片及第二垫片;

所述壳体分为上下两层,两层之间通过合页连接,且壳体外侧设有卡扣对上下层连接处进行固定;

所述壳体一侧设有把手,所述把手内侧设有橡胶防滑垫;

所述壳体内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垫片、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二垫片、第二弹簧;

所述第一弹簧、第一垫片、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二垫片、第二弹簧依次连接;

所述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分别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

所述第一弹簧、第一垫片、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二垫片、第二弹簧被限定在卡槽里进行上下移动;

所述卡槽设有卡孔使导线能穿过;

所述入线口、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夹合处、卡孔及出线口均在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滑轮为瓷质滑轮或不锈钢滑轮;所述弹簧为压缩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出线口与入线口能够相互转换。

手持式线缆直线设备,包括:壳体、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出线口、入线口、合页、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第一垫片及第二垫片;

所述壳体分为上下两层,两层之间通过合页连接,且壳体外侧设有卡扣对上下层连接处进行固定;

所述壳体一侧设有把手,所述把手内侧设有橡胶防滑垫;

所述壳体内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垫片、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二垫片、第二弹簧;

所述第一弹簧、第一垫片、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二垫片、第二弹簧依次连接;

所述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分别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

所述第一滑轮的圆心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第一电动机的轴承通过齿形带连接;

所述第二滑轮的圆心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与第二电动机的轴承通过齿形带连接;

所述第一电动机与第二电动机分别设置在第一垫片与第二垫片上;

所述第一弹簧、第一垫片、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二垫片、第二弹簧被限定在卡槽里进行上下移动;

所述卡槽设有卡孔使导线能穿过;

所述入线口、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夹合处、卡孔及出线口均在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滑轮为瓷质滑轮或不锈钢滑轮;所述弹簧为压缩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出线口与入线口能够相互转换。

手持式线缆直线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打开设置在壳体的卡扣;

展开壳体的上下两层;

将线缆从入线口穿入,经过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的交叉处,从出线口穿出;

将壳体上下两层闭合上,并扣上卡扣;

将线缆从出线口处拉出即可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出线口与入线口能够相互转换。

手持式线缆直线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打开设置在壳体的卡扣;

展开壳体的上下两层;

将线缆从入线口穿入,经过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的交叉处,从出线口穿出;

将壳体上下两层闭合上,并扣上卡扣;

启动第一电动机与第二电动机,线缆将从出线口处伸出。

进一步的,所述出线口与入线口能够相互转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的有益效果是:

1、本公开中使用的滑轮能够根据线缆的粗细,受弹簧的控制而移动,能够满足不同线缆粗细的需求。

2、本公开采用电动机与滑轮进行连接的方式,能够直接通过电动机带动滑轮运动,滑轮带动线缆运动,从进线口进入,从出线口伸出,不需要耗费人力。

3、本公开能够在不需要很大的力气并且对线缆损伤小的情况下,将线缆捋直;而且可以手持使用,方便随身携带。

附图说明

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公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线缆,2为入线口,3为出线口,4为第一弹簧,5为第一滑轮,6为第二滑轮,7为第二弹簧,8为第一垫片,9为第二垫片,10为卡槽,11为橡胶防滑垫,12为壳体的上层,13为壳体的下层,14为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公开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现有的直线器还存在体积较大,不能够手持使用,不方便随身携带的不足,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手持式线缆直线设备。

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与对比例详细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为本公开整体结构示意图。手持式线缆直线设备,包括:壳体、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出线口、入线口、合页、第一垫片及第二垫片。

如图2所示,为本公开壳体侧面结构图。壳体分为上下两层,两层之间通过合页连接,且壳体外侧设有多个卡扣对上下层连接处进行固定,壳体一侧设有把手,把手内侧设有橡胶防滑垫,橡胶防滑垫能够有效防止工作人员在使用时,被壳体的边角划伤或被壳体的棱角挤压出红印,提升了工作人员的使用体验。

壳体内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垫片、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二垫片、第二弹簧;第一弹簧、第一垫片、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二垫片、第二弹簧依次连接。

第一弹簧与第一垫片,第二垫片与第二弹簧分别固定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簧与第一垫片,第二垫片与第二弹簧分别通过胶体进行固定连接,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其他固定方式进行连接。

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分别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能够通过胶体分别与壳体的内壁进行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固定方式使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和壳体的内壁进行固定连接。

第一弹簧、第一垫片、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二垫片、第二弹簧被限定在卡槽里进行上下移动;

卡槽设有卡孔使导线能穿过;

入线口、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夹合处、卡孔及出线口均在一条直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的材质可为pvc材质,在对较粗线缆进行捋直时可将壳体的材质更换为不锈钢等金属材质。

滑轮为瓷质滑轮或不锈钢滑轮,弹簧为压缩弹簧。

出线口与入线口能够相互转换。

实施例2

手持式线缆直线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打开设置在壳体的卡扣;

展开壳体的上下两层;

将线缆从入线口穿入,经过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的交叉处,从出线口穿出;

将壳体上下两层闭合上,并扣上卡扣;

将线缆从出线口处拉出即可使用。

所述出线口与入线口能够相互转换。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为本公开整体结构示意图。手持式线缆直线设备,包括:壳体、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出线口、入线口、合页、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第一垫片及第二垫片。

如图2所示,为本公开壳体侧面结构图。壳体分为上下两层,两层之间通过合页连接,且壳体外侧设有多个卡扣对上下层连接处进行固定,壳体一侧设有把手,把手内侧设有橡胶防滑垫,橡胶防滑垫能够有效防止工作人员在使用时,被壳体的边角划伤或被壳体的棱角挤压出红印,提升了工作人员的使用体验。

壳体内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垫片、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二垫片、第二弹簧;第一弹簧、第一垫片、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二垫片、第二弹簧依次连接。

第一弹簧与第一垫片,第二垫片与第二弹簧分别固定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簧与第一垫片,第二垫片与第二弹簧分别通过胶体进行固定连接,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其他固定方式进行连接。

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分别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能够通过胶体分别与壳体的内壁进行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固定方式使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和壳体的内壁进行固定连接。

第一滑轮的圆心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第一电动机的轴承通过齿形带连接;

第二滑轮的圆心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与第二电动机的轴承通过齿形带连接;

第一电动机与第二电动机分别设置在第一垫片与第二垫片上;

第一弹簧、第一垫片、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二垫片、第二弹簧被限定在卡槽里进行上下移动;

卡槽设有卡孔使导线能穿过;

入线口、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夹合处、卡孔及出线口均在一条直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的材质可为pvc材质,在对较粗线缆进行捋直时可将壳体的材质更换为不锈钢等金属材质。

滑轮为瓷质滑轮或不锈钢滑轮;所述弹簧为压缩弹簧。

出线口与入线口能够相互转换。

实施例4

手持式线缆直线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打开设置在壳体的卡扣;

展开壳体的上下两层;

将线缆从入线口穿入,经过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的交叉处,从出线口穿出;

将壳体上下两层闭合上,并扣上卡扣;

启动第一电动机与第二电动机,线缆将从出线口处伸出。

所述出线口与入线口能够相互转换。

既然是手持便携式,那么首先体积要小,其次要有把手。想法是做成合页侧翻盖式,合页活动一侧加装固定装置,方便合页闭合后固定上下两面不使其分开之用。内部结构方面,有两个想法,一是做成s型轨道,轨道两侧装有瓷质或不锈钢弹簧夹紧件,利用弹簧的压力像双手握住线缆一样给线缆一个横向的夹紧力,然后利用s型轨道的转弯部分像滑轮一样在线缆缓慢(缓慢源自夹紧力)运动中将线缆拉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公开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