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0584发布日期:2018-10-09 22:04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工辅助设备,特别是一种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在CNC机台加工过程中,受原材料或前工段铣削变形的影响,来料平面度及直线度较差,进行装夹时工件因大面拱起或下凹无法对夹治具大面贴紧。当铣刀或钻头等对工件进行加工时会产生较大的下压力,此时因工件背部未得到有效支撑,会产生加工震动现象。对工件表面铣削质量及尺寸精度产生不良影响,并缩短刀具寿命。目前通常使用螺纹式顶柱进行辅助支撑加工,但螺纹式顶柱存在缺点如高度调整不方便,必需手动进行高度调节而且调节精度完全靠手感,极易支撑不足或过支撑。螺纹式结构自锁性差,易松动,尤其当加工过程中有轻微共振即加速松动。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对工件进行辅助支撑的夹持装置。

一种夹持装置,包括支撑架、固定件及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架用于放置工件,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以将所述工件固定,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管路、手阀及至少一个支撑组件,每个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缸体、活塞及顶柱,所述缸体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活塞设置于所述缸体内且将所述缸体的内腔分隔成相互隔离的上腔室及下腔室,所述顶柱设置于所述活塞上且穿过所述缸体以抵持所述工件,所述管路包括上管路及下管路,所述上管路与每个所述上腔室分别连通,所述下管路与每个所述下腔室分别连通,所述手阀控制所述上管路与所述下管路之间的通断,所述上腔室、所述下腔室、所述上管路及所述下管路中填充有液体。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下腔室中且一端抵持所述缸体,另一端抵持所述活塞。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包括底板、支柱及顶板,所述底板及所述顶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柱两端,所述工件放置于所述顶板上,所述固定件将所述工件固定于所述顶板上,所述顶板上设有至少一个支撑孔,所述支撑孔与所述顶柱一一对应,所述缸体设置于所述底板上且所述顶柱能够穿过所述支撑孔抵持所述工件。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上还设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用于配合穿过所述工件上的定位孔以将所述工件定位于所述顶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用于配合穿过所述工件上的固定孔并抵持所述工件以将所述工件固定于所述顶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缸体上开设有与所述上腔室相连通的顶柱孔,所述顶柱设置于所述活塞上且穿过所述顶柱孔。

进一步地,所述顶柱上还套设有密封圈以使所述顶柱与所述顶柱孔的孔壁密封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上还套设有密封圈以使所述活塞与所述缸体内腔密封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液体为液压油。

上述夹持装置通过弹性件实现自动调节支撑高度,通过液压管路可实现锁定后支撑不会松动,从而快速准确的对工件进行支撑,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加工的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夹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夹持装置的部分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夹持装置沿III-III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使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使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持装置100。夹持装置100能够将工件200进行固定并提供有效的支撑。夹持装置100包括支撑架10、固定件20及支撑机构30。支撑架10用于放置工件200。固定件20设置于支撑架10上。固定件20用于将工件200固定于支撑架10上。支撑机构30设置于支撑架10上且位于工件200下方。将工件200放置于支撑架10上,通过固定件20将工件200固定,通过支撑机构30对固定的工件200进行支撑调节。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撑架10包括底板11、支柱12及顶板13。底板11及顶板13分别设置于支柱12两端。工件200放置于顶板13上。顶板13上设有至少一个支撑孔131。支撑孔131对准放置于顶板13上的工件200。固定件20将工件200固定于顶板13上。支撑机构30设置于底板11上且可穿过支撑孔131抵持工件200。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孔131为6个,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孔131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开设,不限于此。

本实施例中,顶板13上还设有定位销132,工件200上开设有定位孔201。定位销132穿过定位孔201以将工件200定位于顶板13上。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销132及定位孔201可以省略,所述顶板13可以直接为工件200的仿形。

本实施例中,固定件20为4个螺栓,工件200上开设有4个固定孔202。固定件20穿过固定孔202抵持工件200从而将工件200固定于顶板13上。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20个数可以随固定孔202改变,所述固定件20也可以是螺丝,螺钉等。

如图2所示,支撑机构30包括至少一个支撑组件31、管路32及手阀33。至少一个支撑组件31设置于底板11上且与支撑孔131一一对应。至少一个支撑组件31可穿过支撑孔131抵持工件200。管路32分别与每个支撑组件31相连接。手阀33设置于管路32上以控制管路32的流通。

如图3所示,每个支撑组件31包括缸体311、活塞312、弹性件313及顶柱314。缸体311设置于底板11上。活塞312设置于缸体311内且将缸体311的内腔分隔成相互隔离的上腔室3111及下腔室3112。缸体311朝向顶板13的一面开设有顶柱孔3113。顶柱孔3113与上腔室3111相连通。弹性件313设置于缸体311的下腔室3112中。弹性件313一端抵持缸体311,另一端抵持活塞312。顶柱314设置于活塞312上且穿过缸体311的顶柱孔3113伸出以抵持工件200。

管路32包括上管路321及下管路322。上管路321与每个上腔室3111分别连通。下管路322与每个下腔室3112分别连通。上腔室3111、下腔室3112、上管路321及下管路322中填充有液体。上管路321与下管路322在手阀33处相连通。每个支撑组件31的上腔室3111、下腔室3112与上管路321及下管路322相连通,从而使支撑组件31之间构成一并联系统。手阀33可以控制上管路321与下管路322连通的开闭状态。

本实施例中,所述液体为液压油。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上腔室3111、下腔室3112、上管路321及下管路322中也可以填充其他液体,不限于此。

本实施例中,活塞312上还套设有密封圈3121。密封圈3121用于使活塞312与缸体311内腔密封接触。顶柱314上还套设有密封圈3141。密封圈3141用于使顶柱314与顶柱孔3113的孔壁密封接触。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3121及密封圈3141可以省略。

使用时,将工件200放置于顶板13上,用固定件20将工件200固定。开启手阀33,顶柱314及活塞312受工件200的重力下移压缩弹性件313,使下腔室3112的液压油经过下管路322及上管路321流入上腔室3111内。在弹性件313的作用下,保证顶柱314与工件200能够保持抵持接触。控制手阀33关闭,使上管路321与下管路322不连通,即可使液压油不会在上腔室3111和下腔室3112之间流动,从而使顶柱314与活塞312维持当前状态而不上移或下移,达到支撑工件的目的。

上述夹持装置100通过弹性件313实现自动调节支撑高度,通过液压管路可实现锁定后支撑不会松动,从而快速准确的对工件200进行支撑,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加工的良率。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