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泵壳体加工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0548发布日期:2018-10-09 22:04阅读:7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心泵壳体加工夹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离心泵壳体需要对离心泵壳体100的表面及法兰盘101进行钻孔加工,一般的需要进行多次反向转化加工需要经常转化方向加工,另外需要利用带有弧形上表面的装夹工具进行固定,装配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离心泵固定不稳定装配较为麻烦。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是:一种离心泵壳体加工夹具,包括底板及固定于底板上部的支撑垫,所述支撑垫上部固定有定位盘,所述定位盘上部固定有能与离心泵壳体定位孔配合用于限位的弹簧销,所述底板中部具有贯穿支撑垫并从离心泵壳体中伸出的螺杆,所述螺杆上部套设有压于离心泵壳体的压板,所述螺杆上具有锁紧压板的锁紧螺母。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垫为间隔设置的的矩状体,相邻所述支撑垫之间具有贯穿定位盘的固定螺柱,所述固定螺柱上具有固定定位盘的固定螺母。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销包括销柱及固定于销柱下端的弹簧,所述定位盘上表面具有沉孔,所述弹簧一端作用于沉孔上表面另一端与销柱的下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盘上具有多个用于固定弹簧销的沉孔,所述沉孔中部设置有螺纹孔,所述沉孔上部设置有封盖,所述封盖与定位盘经贯穿螺纹孔的螺丝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快捷地固定离心泵壳体的固定,以利于后续离心泵的加工,本是实施例中还能够利用多个预设的沉孔实现多不同大小型号的离心泵进行适应性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离心泵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工夹具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工夹具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工夹具上放置有离心泵壳体结构示意图(压板未示意)。

图5为本实用新型弹簧销及用于备用的沉孔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离心泵壳体加工夹具,包括底板10及固定于底板上部的支撑垫110,所述支撑垫上部固定有定位盘20,所述定位盘20上部固定有能与离心泵壳体定位孔102配合用于限位的弹簧销30,所述底板中部具有贯穿支撑垫110并从离心泵壳体中伸出的螺杆40,所述螺杆40上部套设有压于离心泵壳体的压板50,所述螺杆40上具有锁紧压板的锁紧螺母510。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垫110用于支撑定位盘20,支撑垫110为间隔设置的的矩状体,相邻所述支撑垫110之间具有贯穿定位盘20的固定螺柱120,所述固定螺柱120上具有固定定位盘的固定螺母130,定位盘20置于支撑垫110上表面,并通过螺柱120固定实现锁紧。

弹簧销30包括销柱及固定于销柱310下端的弹簧320,所述定位盘20上表面具有沉孔210,所述弹簧320一端作用于沉孔上表面另一端与销柱的下端固定连接。

当离心泵壳体放置在定位盘20上后,离心泵壳体100上的定位孔102能与弹簧销30相互匹配,弹簧销30能够伸入定位孔102内,实现对离心泵壳体平面上的固定。

为了能够扩大该夹具的适用范围,所述定位盘20上具有多个用于固定弹簧销的沉孔210,所述沉孔中部设置有螺纹孔220,所述沉孔上部设置有封盖230,所述封盖与定位盘经贯穿螺纹孔的螺丝231固定连接,当需要变换不同大小的离心泵壳体时,不同的离心泵壳体的定位孔102位置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可以去除封盖放置弹簧销30实现不同的离心泵壳体配对。

上述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除另有声明外,如果其公开了数值范围,那么公开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的数值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优选的数值范围仅仅是诸多可实施的数值中技术效果比较明显或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由于数值较多,无法穷举,所以本实用新型才公开部分数值以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且,上述列举的数值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 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 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 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另外,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