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管件的全自动钻孔攻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4633发布日期:2018-09-11 21:56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圆管零件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圆管件的全自动钻孔攻牙机。



背景技术:

钻孔机是指利用比目标物更坚硬、更锐利的工具通过旋转切削或旋转挤压的方式,在目标物上留下圆柱形孔或洞的机械和设备统称,钻孔机有半自动钻孔机和全自动钻孔机。攻牙机是一种在机件壳体、设备端面、螺母、法兰盘等各种具有不同规格的通孔或盲孔的零件的孔的内侧面加工出内螺纹、螺丝或叫牙扣的机械加工设备。攻牙机也叫攻丝机、螺纹攻牙机、螺纹攻丝机、自动攻牙机等。

现有的钻孔机和攻牙机大多数都是单独存在的,而在产品的装配和生产中,需要用到呈圆管型结构的工件,这类工件为了在产品的装配便于拆卸和安装时,在生产中需要对其进行钻孔、打磨、攻丝等工序,而现有的钻孔机和攻牙机大多数都是单独存在的,需要人工一一将工件向钻孔机和攻牙机上料,这种方式不足在于:生产步骤多、生产设备复杂、自动化程度低、且人工劳动力强度大,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圆管件的全自动钻孔攻牙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圆管件的全自动钻孔攻牙机,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部设有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工作台底部的驱动电机和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的转盘,所述转盘呈水平设置且沿着转盘的轴线设有呈圆周分布的上料装置、钻孔装置、打磨装置、攻丝装置和下料装置,所述转盘的顶部设有呈圆周分布的若干个用于卡合固定工件的定位治具,所有所述定位治具的底部均与转盘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定位治具包括与转盘固定连接的支撑架和安装在支撑架上的定位组件,所述支撑架呈U型结构且开口朝上设置,所述支撑架的两端均设有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用于卡合工件的定位套和套装在定位套上的卡合套,所述定位套的外壁设有呈长条形的卡槽,所述卡合套上设有用于固定卡合套和定位套的卡块,所述定位套内设有卡合工件的安放槽,所述定位套的内壁设有螺纹且定位套内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定位轴。

进一步的,所述上料装置包括设置在工作台旁侧且呈竖直设置的承载台和位于承载台顶部的物料振动盘,所述物料振动盘的输出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导送道,靠近所述导送道的输出端底部设有与工作台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顶部设有上料组件和分割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分割组件包括呈矩形结构的容纳壳和与容纳壳的一侧壁固定连接的第一驱动气缸,所述第一驱动气缸呈水平设置且其底部设有与工作台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板,所述容纳壳靠近导送道的侧壁上设有等间距分布用于安放工件的容纳槽。

进一步的,所述上料组件包括与工作台顶部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板和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板上且呈水平设置的第二驱动气缸,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输出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推杆,所述推杆呈圆柱形结构且其外径与容纳槽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均为L型结构且两者的底部均通过螺栓与工作台的顶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钻孔装置包括与工作台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第一承载架和与第一承载架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的前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前端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钻头。

进一步的,所述打磨装置包括与工作台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第二承载架和与第二承载架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二驱动部的前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前端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打磨头。

进一步的,所述攻牙装置包括与工作台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第三承载架和与第三承载架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第三驱动部,所述第三驱动部的前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前端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丝锥。

进一步的,所述下料装置包括与工作台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第三支撑板和与第三支撑板的侧壁固定连接的推动组件和收料组件,所述收料组件位于推动组件的前部,所述推动组件包括与第三支撑板的侧壁固定连接的且U型结构的第一固定板和与第一固定板的两内壁固定的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上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侧壁上设有三爪卡盘,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后端设有驱动第一滑块在第一导向杆的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一推动气缸。

进一步的,所述收料组件包括与第三支撑板的侧壁固定连接的且呈U型结构的第二固定板和与第二固定板的两内壁固定连接的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导向杆上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设有用于夹持工件的夹套,所述第二固定板靠近第一固定板的一端处设有与三爪卡盘卡合配合的导轴,所述工作台的顶部设有供工件滑落的下料管道。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圆管件的全自动钻孔攻牙机,利用人工将工件倒入物料振动盘中,使工件在导送道内一一输送至容纳腔上设置的若干个等间距分布的容纳槽内,第二驱动气缸驱动推杆将工件推送至定位套内,完成工件的自动上料工序;驱动电机驱动转盘间歇式转动,第一驱动部驱动第一连接部转动,从而与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的钻头转动,完成工件的钻孔工序;同理,第二驱动部驱动第二连接部转动,从而与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的打磨头转动,完成工件的打磨工序;第三驱动部驱动第三连接部转动,从而与第三连接部固定连接的丝锥转动,完成工件的攻丝工序;第一推动气缸驱动使第一滑块沿着第一导向杆的长度方向移动,使与第一滑块固定连接的三爪卡盘向导轴移动,从而将导轴卡箍,随之夹套也向定位治具移动,将定位套内的工件夹持,第一推动气缸驱动使夹套移动至下料管道的上方,随后夹套松弛,工件落入下料管道内,完成工件的自动下料工序,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完成工件的钻孔、打磨和攻丝工序,减少工件的加工步骤和人工劳动力,且全程自动化上料和下料,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B处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治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工作台1,旋转装置2,驱动电机2a,转盘2b,上料装置3,承载台3a,物料振动盘3b,导送道3c,安装架3d,上料组件3e,第二支撑板3e1,第二驱动气缸3e2,推杆3e3,分割组件3f,容纳壳3f1,第一驱动气缸3f2,钻孔装置4,第一承载架4a,第一驱动部4b,第一连接部4c,钻头4d,打磨装置5,第二承载架5a,第二驱动部5b,第二连接部5c,打磨头5d,攻丝装置6,第三承载架6a,第三驱动部6b,第三连接部6c,丝锥6d,下料装置7,第三支撑板7a,推动组件7b,第一固定板7b1,第一导向杆7b2,第一滑块7b3,第一连接板7b4,三爪卡盘7b5,第一推动气缸7b6,收料组件7c,第二固定板7c1,第二导向杆7c2,第二滑块7c3,第二连接板7c4,夹套7c5,导轴7c6,下料管道7c7,定位治具8,支撑架8a,定位组件8b,定位套8b1,卡合套8b2,卡槽8b3,卡块8b4,定位轴8b5,安装孔8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照图1至图8所示的一种圆管件的全自动钻孔攻牙机,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设有旋转装置2,所述旋转装置2包括固定安装在工作台1底部的驱动电机2a和与驱动电机2a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的转盘2b,所述转盘2b呈水平设置且沿着转盘2b的轴线设有呈圆周分布的上料装置3、钻孔装置4、打磨装置5、攻丝装置6和下料装置7,利用驱动电机2a驱动转盘2b间歇式转动,上料装置3、钻孔装置4、打磨装置5、攻丝装置6和下料装置7,实现工件的自动上下料工序、钻孔、打磨和攻丝工序,所述转盘2b的顶部设有呈圆周分布的若干个用于卡合固定工件的定位治具8,所有所述定位治具8的底部均与转盘2b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定位治具8包括与转盘2b固定连接的支撑架8a和安装在支撑架8a上的定位组件8b,所述支撑架8a呈U型结构且开口朝上设置,所述支撑架8a的两端均设有安装孔8c,便于安装和拆卸定位组件8b。

所述定位组件8b包括用于卡合工件的定位套8b1和套装在定位套8b1上的卡合套8b2,所述定位套8b1的外壁设有呈长条形的卡槽8b3,所述卡合套8b2上设有用于固定卡合套8b2和定位套8b1的卡块8b4,所述定位套8b1内设有卡合工件的安放槽,所述定位套8b1的内壁设有螺纹且定位套8b1内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定位轴8b5,便于拆卸和安装定位套8b1和卡合套8b2,当需要加工不同直径的圆管工件时,只需更换定位套8b1和卡合套8b2就能实现不同直径的圆管工件的定位工序。

所述上料装置3包括设置在工作台1旁侧且呈竖直设置的承载台3a和位于承载台3a顶部的物料振动盘3b,所述物料振动盘3b的输出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导送道3c,靠近所述导送道3c的输出端底部设有与工作台1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安装架3d,所述安装架3d的顶部设有上料组件3e和分割组件3f,利用人工将工件倒入物料振动盘3b中,使工件在导送道3c内一一输送至分割组件3f内,上料组件3e将分割组件3f内的工件推送至定位套8b1内,完成工件的自动上料工序。

所述分割组件3f包括呈矩形结构的容纳壳3f1和与容纳壳3f1的一侧壁固定连接的第一驱动气缸3f2,所述第一驱动气缸3f2呈水平设置且其底部设有与工作台1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板,所述容纳壳3f1靠近导送道3c的侧壁上设有等间距分布用于安放工件的容纳槽,使工件在导送道3c内一一输送至容纳腔上设置的若干个等间距分布的容纳槽内,完成依次上料一个工件的步骤。

所述上料组件3e包括与工作台1顶部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板3e1和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板3e1上且呈水平设置的第二驱动气缸3e2,所述第二驱动气缸3e2的输出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推杆3e3,所述推杆3e3呈圆柱形结构且其外径与容纳槽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3e1均为L型结构且两者的底部均通过螺栓与工作台1的顶部固定连接,利用第二驱动气缸3e2驱动推杆3e3将一个容纳腔内的工件推动至定位套8b1内,完成工件的自动上料工序。

所述钻孔装置4包括与工作台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第一承载架4a和与第一承载架4a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第一驱动部4b,所述第一驱动部4b的前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c,所述第一连接部4c的前端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钻头4d,利用第一驱动部4b驱动第一连接部4c转动,从而与第一连接部4c固定连接的钻头4d转动,完成工件的钻孔工序。

所述打磨装置5包括与工作台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第二承载架5a和与第二承载架5a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第二驱动部5b,所述第二驱动部5b的前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部5c,所述第二连接部5c的前端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打磨头5d,利用第二驱动部5b驱动第二连接部5c转动,从而与第二连接部5c固定连接的打磨头5d转动。

所述攻牙装置包括与工作台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第三承载架6a和与第三承载架6a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第三驱动部6b,所述第三驱动部6b的前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三连接部6c,所述第三连接部6c的前端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丝锥6d,利用第三驱动部6b驱动第三连接部6c转动,从而与第三连接部6c固定连接的丝锥6d转动,完成工件的攻丝工序。

所述下料装置7包括与工作台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第三支撑板7a和与第三支撑板7a的侧壁固定连接的推动组件7b和收料组件7c,所述收料组件7c位于推动组件7b的前部,所述推动组件7b包括与第三支撑板7a的侧壁固定连接的且U型结构的第一固定板7b1和与第一固定板7b1的两内壁固定的第一导向杆7b2,所述第一导向杆7b2上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块7b3,所述第一滑块7b3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板7b4,第一连接板7b4的侧壁上设有三爪卡盘7b5,所述第一固定板7b1的后端设有驱动第一滑块7b3在第一导向杆7b2的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一推动气缸7b6,利用第一推动气缸7b6驱动使第一滑块7b3沿着第一导向杆7b2的长度方向移动,使与第一滑块7b3固定连接的三爪卡盘7b5向导轴7c6移动。

所述收料组件7c包括与第三支撑板7a的侧壁固定连接的且呈U型结构的第二固定板7c1和与第二固定板7c1的两内壁固定连接的第二导向杆7c2,所述第二导向杆7c2上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块7c3,对导轴7c6在第二导向杆7c2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行限位,所述第二滑块7c3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板7c4,所述第二连接板7c4的上设有用于夹持工件的夹套7c5,所述第二固定板7c1靠近第一固定板7b1的一端处设有与三爪卡盘7b5卡合配合的导轴7c6,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设有供工件滑落的下料管道7c7,利用第一推动气缸7b6驱动使第一滑块7b3沿着第一导向杆7b2的长度方向移动,随之夹套7c5也向定位治具8移动,将定位套8b1内的工件夹持,第一推动气缸7b6驱动使夹套7c5移动至下料管道7c7的上方,随后夹套7c5松弛,工件落入下料管道7c7内,完成工件的自动下料工序。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圆管件的全自动钻孔攻牙机,利用人工将工件倒入物料振动盘3b中,使工件在导送道3c内一一输送至容纳腔上设置的若干个等间距分布的容纳槽内,第二驱动气缸3e2驱动推杆3e3将工件推送至定位套8b1内,完成工件的自动上料工序;驱动电机2a驱动转盘2b间歇式转动,第一驱动部4b驱动第一连接部4c转动,从而与第一连接部4c固定连接的钻头4d转动,完成工件的钻孔工序;同理,第二驱动部5b驱动第二连接部5c转动,从而与第二连接部5c固定连接的打磨头5d转动,完成工件的打磨工序;第三驱动部6b驱动第三连接部6c转动,从而与第三连接部6c固定连接的丝锥6d转动,完成工件的攻丝工序;第一推动气缸7b6驱动使第一滑块7b3沿着第一导向杆7b2的长度方向移动,使与第一滑块7b3固定连接的三爪卡盘7b5向导轴7c6移动,从而将导轴7c6卡箍,随之夹套7c5也向定位治具8移动,将定位套8b1内的工件夹持,第一推动气缸7b6驱动使夹套7c5移动至下料管道7c7的上方,随后夹套7c5松弛,工件落入下料管道7c7内,完成工件的自动下料工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出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