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4021发布日期:2018-11-13 21:35阅读:1139来源:国知局
动力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头结构。



背景技术:

按吾人先前所知,现有的动力头结构,如中国台湾专利申请案号:099142787,证书号:I424900,专利名称:动力刀座传动装置,该专利案结构是在于:一种动力刀座传动装置,其包含有:一座体单元20,具有一枢接座21、以及一接设在枢接座 21上方处的固定座22;及一刀座单元30,具有一轴设在枢接座21与固定座22之间的本体31、多数个横向穿设在本体31侧边处的刀轴32、一纵向轴设在本体31内部的主轴齿轮组33、一设置在固定座22上可驱动主轴齿轮组33转动的第一马达34、以及一设置在固定座22上可驱动本体31转动的第二马达35,该刀轴32具有一从动轴321,从动轴321中间处设有一螺旋齿轮322,主轴齿轮组33具有一主动轴331,主动轴331 对应每一刀轴32位置处皆设有一螺旋齿轮332,主、从动轴331、321的螺旋齿轮332、 322刚好相互啮合啮合形成传动。

但此现有动力头结构的缺失是在于:

1、请辅以其附图所示,该主轴齿轮组33是与该本体31相枢设,该第一马达34 是带动主轴齿轮组33三百六十度转动,该第二马达35是带动该本体31转动,该本体 31与该主轴齿轮组33间是设有该轴承元件23,该轴承元件23是不可能完全无摩擦力,该第一马达34带动该主轴齿轮组33三百六十度转动时,该主轴齿轮组33即可能亦会带动整个本体31转动,该刀轴32快速转动而对工件加工时,该本体31若稍转动时,该刀轴32相对工件即会有偏移的缺失。

2、请辅以公报的第三图所示,该下盘体221一端锁接固定于该枢接座21上,该上盖体222是覆盖设置于该下盘体221上,而该第一马达34及该第二马达35是设置于该固定座22的该上盖体222上,即该固定座22、该第一马达34及该第二马达35与该枢接座21间是仅有该下盘体221一端的支撑处,其支撑力是较为不足,尤其该第一马达34是具较大马力而会有可能承重过重的缺失。

有鉴于上述现有专利案的动力头结构缺失,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制造经验,终于有一能解决现有弊端的动力头结构的产品问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动力头结构,该动力头结构中的该夹紧组可动作以夹设或不夹设该限制座,使该限制座及该本体具有定位功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力头结构,该动力头结构是使用于工具机上,其包括:

一第一座体,该第一座体一端设有第一枢部,该第一座体另端设有第一结合部,该第一结合部与该第一枢部相远离;

一动力组,该动力组与该第一座体相枢设,该动力组包括本体、传动轴及复数第一动力头;

该本体的底部枢设于该第一座体的该第一枢部处,该本体一端设有第二枢部,该第二枢部与该第一枢部相远离;

该传动轴是轴向贯穿枢设于该本体内,该传动轴可于该本体内转动;

该复数第一动力头是横向枢设于该本体内,每一第一动力头皆与该传动轴相啮合,以使得该传动轴带动该第一动力头转动;

一第二座体组,该第二座体组固设于该第一座体上,该第二座体组包括第二座体及夹紧组;

该第二座体固设于该第一座体的该第一结合部处,该第二座体是凸露于该第一结合部外,该第二座体内设有第一容槽,该第一容槽一端设有第三枢部,该第三枢部与该本体的该第二枢部相枢设,且使该第二枢部半凸露于该第一容槽处,该第三枢部与该第一容槽呈相通状,该第三枢部呈贯穿的圆孔状,该第三枢部与该第一座体的该第一枢部相对正且相远离;

该夹紧组是容设于该第二座体的该第一容槽处,该夹紧组设于靠近该第三枢部处;

一传动组,该传动组与该第二座体组相组设,该传动组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第三传动件、组设件及限制座;

该第一传动件容设于该第一容槽处;

该第二传动件与该第一传动件相传动;

该第三传动件是受该第二传动件驱动,以使得该第三传动件三百六十度转动,该第三传动件与该第一传动件相远离,该第三传动件套合于该本体的该第二枢部外,该第三传动件对正于该第三枢部上方;

该组设件套合结合于该第二枢部上,该组设件容设结合于该第三传动件内;

该限制座与该第三传动件相组设,该限制座是部份容设于该夹紧座处;

当该第三传动件转动时会带动该限制座于该夹紧座处转动,该第三传动件亦带动该组设件转动,该组设件即带动该第二枢部及该本体转动,该本体即会于该第一座体处转动,亦即该本体是于该第一枢部及该第三枢部处转动,该夹紧组可动作以夹设或不夹设该限制座,以使得该限制座及该本体具有定位功效;

一第一动力机构,该第一动力机构与该传动轴相连接,该第一动力机构带动该传动轴于该本体内转动;及

一第二动力机构,该第二动力机构与该第一传动件相连接,驱动该第二动力机构以带动该第一传动件、该第二传动件、该第三传动件、该限制座及该动力组的该本体同步转动。

所述第一动力头另端设有夹设部,该夹设部凸露于该本体外,该夹设部可组设各式刀具如铣刀、车刀或钻头,复数第一动力头相对该传动轴呈直线排列状且呈环状排列状,该复数第一动力头呈四个直线排列状且呈四个环状排列状,该第一动力头的数目为十六个。

所述第一容槽处设有复数第二结合部,该复数第二结合部与该第一座体的该第一结合部相对正,该复数第二结合部呈相对称状;该第二座体组设有复数结合件,该结合件穿设于该第二座体的该第二结合部处并与该第一座体的该第一结合部相结合,以使得该第二座体组固设结合于该第一结合部处,该结合件的数量是配合该第二座体的该第二结合部的数量。

所述夹紧组包括夹紧座、注油器及二活塞;该夹紧座呈ㄈ字型座体状,该夹紧座中央处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对正该第二枢部,该夹紧座各设有二第二容槽,该二第二容槽与该容置空间呈相通状,该容置空间设于该二第二容槽间,该二第二容槽相对该容置空间呈相对称状;该注油器与该夹紧座相组设,该注油器一端凸露于该夹紧座外并与油管相连接,以使得该注油器对该夹紧座内部注入油体;该二活塞容设于该夹紧座的该二第二容槽处,该二活塞相对该容置空间呈相对称状,当该注油器动作对该夹紧座内部注人油体时,该油体会于该夹紧座内流动,以使得每一第二容槽内的该活塞受油体动作而凸露于该容置空间处,该二活塞相互靠近;当该夹紧组的该注油器动作对该夹紧座注油时,该二活塞受油体作动而相互靠近,该限制座即夹合于该二活塞间,该限制座受限于该二活塞,该限制座、该第三传动件、该组设件及该本体即无法被带动,亦即该本体即可定位该第一座体上。

所述第二座体组设有感测器,该感测器容设于该第二座体的该第一容槽内,该感测器设于靠近该第三枢部及该夹紧组处,该感测器一端对正该第三枢部;该限制座凸设有感测部,该感测器可侦测该感测部的位置,当该限制座转动至该感测部与该感测器相对正时,该感测器即可感测定位该本体的转动角度。

所述第一传动件的外周缘设有环状排列齿的第一齿部,该第一传动件设于该复数结合件间;该第二传动件为齿轮条结构,该第二传动件套合于该第一传动件上,该第二传动件内周面设有环状排列齿的第二齿部,该第二传动件一端与该第一传动件的该第一齿部相啮合,该第二传动件另端与该第三枢部相对正;该第三传动件的外周缘设有环状排列齿的第三齿部,该第三齿部与该第二传动件的该第二齿部相啮合,当该第一传动件受转动时,该第一传动件会带动与其相啮合的该第二传动件转动,该第二传动件即会带动与其相啮合的该第三传动件转动。

所述夹紧组设于该第一传动件及该第三传动件间,即该夹紧组、该第一传动件及该第三传动件皆设于该第二传动件的范围内,该组设件设于该第二枢部及该第三传动件间,该限制座设于该第三枢部及该第三传动件间,该限制座套合于该本体的该第二枢部上,该限制座盖合于该第三枢部上,即该第二枢部是半凸露于该第三枢部外并穿设于该限制座处。

所述的动力头结构还设有一盖体,该盖体盖合于该第二座体的开口处,以使得该第二座体的该第一容槽呈封闭状,该传动组即封设于该第一容槽内,该盖体一端设有第四枢部,该第四枢部与该第一传动件相对正,该第四枢部呈穿孔状,该盖体另端设有第五枢部,该第五枢部与穿设于该本体内的该传动轴相对正,该第五枢部呈圆穿孔状;该第一动力机构组设于该第五枢部处,该第一动力机构为一马达装置;该第二动力机构组设于该第四枢部处,该第二动力机构为马达装置;该本体的该第二枢部与该第二座体的该第三枢部间以至少一轴承件相枢设,该传动轴与该本体间以至少一轴承件相枢设。

所述夹紧组包括夹紧座、二活塞、第三动力机构、移动件、二第一连杆及二第二连杆;该夹紧座呈ㄈ字型座体状,该夹紧座中央处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对正该第二枢部,该夹紧座各设有二第二容槽,该二第二容槽与该容置空间呈相通状,该容置空间设于该二第二容槽间,该二第二容槽相对该容置空间呈相对称状,该夹紧座设有二第一枢设部,该二第一枢设部呈相对称状;该二活塞容设于该夹紧座的该二第二容槽处,该二活塞相对该容置空间呈相对称状,该活塞凸设有第二枢设部,该第二枢设部凸露于该夹紧座外,该第二枢设部与该夹紧座的该第一枢设部呈相对正状;该第三动力机构可使该二活塞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以使得该二活塞相互靠近时可夹设该限制座,该限制座及该本体定位一位置,该第三动力机构设于该夹紧座一侧、该第三动力机构可为一马达件;该移动件组设于该第三动力机构一端,该动力机构动作时,该移动件可于该第三动力机构上直线位移,该移动件对正该夹紧座,该移动件设于该夹紧座与该第三动力机构间,该移动件上设有二第三枢设部,该二第三枢设部呈相对称状;该第一连杆一端枢设于该移动件的该第三枢设部处;该第二连杆中间处枢设于该夹紧座的该第一枢设部上,该第二连杆一端设有长孔槽以与该活塞的该第二枢设部相枢设,该第二连杆另端与该第一连杆的另端相枢设,即该第一连杆二端分别与该移动件的该第三枢设部及该第二连杆相枢设;驱动该第三动力机构,以使得该移动件往该夹紧座方向位移,该移动件即带动该第一连杆及该第二连杆同时位移,该二活塞亦受该第二连杆推动而相互靠近,该容置空间处的该限制座即受该二活塞夹合,该限制座即无法被转动。

所述组设件可与该第三传动件呈一体状,该第一枢部可改为曲齿离合器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该夹紧组可动作以夹设或不夹设该限制座,使该限制座及该本体具有定位功效,该传动轴与该本体枢设时不可能完全无摩擦力,该限制座受该夹紧组夹设后,该本体即无法转动,该第一动力机构转动而带动该传动轴于本体内部转动时,该传动轴即不会带动该本体自然转动而具有安全性,该第一动力头加工工件时即具有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动力头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动力头结构第二座体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动力头结构夹紧组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A-A处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动力头结构传动组部份元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动力头结构部份元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动力头结构的立体组合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动力头结构部份元件操作状态的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动力头结构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图9中B处的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图9中B处另一操作状态的放大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动力头结构的前视图。

图13是图12中C-C处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3中D处的放大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夹紧组的立体图。

图16的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夹紧组的侧视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夹紧组另一操作状态的侧视图。

10第一座体 11第一枢部

12第一结合部

20动力组 200本体

201第二枢部 21传动轴

22第一动力头

30第二座体组 31第二座体

311第一容槽 312第三枢部

32夹紧组 321夹紧座

3211容置空间 3212第一枢设部

322注油器 323活塞

324第三动力机构 325移动件

326第一连杆 327第二连杆

33感测器 34结合件

40传动组 41第一传动件

42第二传动件 43第三传动件

44组设件 45限制座

451感测部

50盖体 51第四枢部

52第五枢部

60第一动力机构 61第二动力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审查员及熟习此项技艺人士对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完全了解,兹配合图式及图号就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说明于后,惟以下所述者仅为用来解释本新型的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是以凡是在本新型的精神下,所作的任何修饰变更皆仍应属于本新型的保护范围。

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动力头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动力头结构的第二座体组30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动力头结构的夹紧组32的侧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A-A处的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动力头结构传动组部份元件的立体分解图,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动力头结构,该动力头结构是使用在工具机上,其包括:

一第一座体10,该第一座体10一端设有第一枢部11,该第一座体10另端是设有第一结合部12,该第一结合部12是与该第一枢部11相远离;

一动力组20,该动力组20是与该第一座体10相枢设,该动力组20是包括本体200、传动轴21及复数第一动力头22;

该本体200的底部是枢设于该第一座体10的该第一枢部11处,该本体200一端是设有第二枢部201,该第二枢部201是与该第一枢部11相远离;

该传动轴21是轴向贯穿枢设于该本体200内,该传动轴21是可于该本体200内转动;

复数第一动力头22是横向枢设于该本体200内,每一第一动力头22是皆与该传动轴21相啮合,使该传动轴21是驱动该第一动力头22转动,该第一动力头22另端是设有夹设部,该夹设部是凸露于该本体200外,该夹设部是可组设各式刀具如铣刀、车刀或钻头,复数第一动力头22相对该传动轴21是呈直线排列状且呈环状排列状,复数第一动力头22是呈四个直线排列状且呈四个环状排列状,该第一动力头22的数目是为十六个;

一第二座体组30,请辅以图2所示,该第二座体组30是固设于该第一座体10上,该第二座体组30是与该动力组20的该本体200相枢设,该第二座体组30是包括第二座体31、夹紧组32、感测器33及复数结合件34;

该第二座体31是固设于该第一座体10的该第一结合部12处,该第二座体31是凸露于该第一结合部12外,该第二座体31内是设有第一容槽311,该第一容槽311一端是设有第三枢部312,该第三枢部312是与该本体200的该第二枢部201相枢设,且使该第二枢部201是半凸露于该第一容槽311处,该第三枢部312是与该第一容槽311呈相通状,该第三枢部312是呈贯穿的圆孔状,该第三枢部312是与该第一座体10的该第一枢部11相对正且相远离,该第一容槽311另端是设有复数第二结合部,该复数第二结合部是与该第一座体10的该第一结合部12相对正,该复数第二结合部是呈相对称状;

请辅以图3及图4所示,该夹紧组32是容设于该第二座体31的该第一容槽311处,该夹紧组32是设于靠近该第三枢部312处,该夹紧组32是包括夹紧座321、注油器322 及二活塞323;

该夹紧座321是呈似ㄈ字型座体状,该夹紧座321中央处是设有一容置空间3211,该容置空间3211是对正该第二枢部201,该夹紧座321是各设有二第二容槽,该二第二容槽是与该容置空间3211呈相通状,该容置空间3211是设于该二第二容槽间,该二第二容槽相对该容置空间3211是呈相对称状;

该注油器322是与该夹紧座321相结合,该注油器322一端是凸露于该夹紧座321 外并与油管相连接,使该注油器322是对该夹紧座321内部注油体;

该二活塞323是容设于该夹紧座321的该二第二容槽处,该二活塞323相对该容置空间3211是呈相对称状,当该注油器322动作对该夹紧座321内部注油体时,该油体是会于该夹紧座321内流动,使每一第二容槽内的该活塞323是受油体动作而凸露于该容置空间3211处,该二活塞323是相互靠近;

该感测器33是容设于该第二座体31的该第一容槽311内,该感测器33是设于靠近该第三枢部312及该夹紧组32处,该感测器33一端是对正该第三枢部312;

该结合件34是穿设于该第二座体31的该第二结合部处并与该第一座体10的该第一结合部12相结合,使该第二座体组30固设结合于该第一结合部12处,该结合件 34的数量是配合该第二座体31的该第二结合部的数量;

一传动组40,该传动组40是与该第二座体组30相组设,该传动组40是包括第一传动件41、第二传动件42、第三传动件43、组设件44及限制座45;

该第一传动件41是容设于该第一容槽311处,该第一传动件41的外周缘是设有环状排列齿的第一齿部,该第一传动件41是设于该复数结合件34间;

该第二传动件42是与该第一传动件41相传动,该第二传动件42是为齿轮条结构,该第二传动件42是套合于该第一传动件41上,该第二传动件42内周面是设有环状排列齿的第二齿部,该第二传动件42一端是与该第一传动件41的该第一齿部相啮合,该第二传动件42另端是与该第三枢部312相对正;

该第三传动件43是受该第二传动件42传动,使该第三传动件43三百六十度转动,该第三传动件43是与该第一传动件41相远离,该第三传动件43是套合于该本体 200的该第二枢部201外,该第三传动件43是对正于该第二座体31的该第三枢部312 上方,该第三传动件43的外周缘是设有环状排列齿的第三齿部,该第三齿部是与该第二传动件42的该第二齿部相啮合,当该第一传动件41受转动时,该第一传动件41 是会带动与其相啮合的该第二传动件42转动,该第二传动件42即会带动与其相啮合的该第三传动件43转动,该夹紧组32是设于该第一传动件41及该第三传动件43间,即该夹紧组32、该第一传动件41及该第三传动件43是皆设于该第二传动件42的范围内;

该组设件44是套合结合于该第二枢部201上,该组设件44是容设结合于该第三传动件43内,该组设件44是设于该第二枢部201及该第三传动件43间;

该限制座45是与该第三传动件43相组设,该限制座45是部份容设于该夹紧座 321的该容置空间3211处,该限制座45是设于该第三枢部312及该第三传动件43间,该限制座45是套合于该本体200的该第二枢部201上,该限制座45是盖合于该第三枢部312上,即该第二枢部201是半凸露于该第三枢部312外并穿设于该限制座45处,该限制座45个凸设有感测部451,该感测器33个可侦测该感测部451好位置,当该限制座45转动至该感测部451与该感测器33相对正时,该感测器33即可感测定位该本体200的转动角度;

当该第三传动件43转动时是会带动该限制座45于该容置空间3211处转动,该第三传动件43亦带动该组设件44转动,该组设件44即带动该第二枢部201及该本体200 转动,该本体200即会于该第一座体10处转动,亦即该本体200是于该第一枢部11及该第三枢部312处转动,该夹紧组32是可动作以夹设或不夹设该限制座45,使该限制座45及该本体200具有定位功效;

当该夹紧组32的该注油器322动作对该夹紧座321注油时,该二活塞323是受油体动作而相互靠近,该限制座45即夹合于该二活塞323间,该限制座45受限于该二活塞323,该限制座45、该第三传动件43、该组设件44及该本体200即无法被带动,亦即该本体200即可定位该第一座体10上;

一盖体50,该盖体50是盖合于该第二座体31的开口处,使该第二座体31的该第一容槽311呈封闭状,该传动组40即封设于该第一容槽311内,该盖体50一端是设有第四枢部51,该第四枢部51是与该第一传动件41相对正,该第四枢部51是呈穿孔状,该盖体50另端是设有第五枢部52,该第五枢部52是与穿设于该本体200内的该传动轴21相对正,该第五枢部52是呈圆穿孔状;

一第一动力机构60,该第一动力机构60是与该传动轴21相连接,该第一动力机构60是传动使该传动轴21于该本体200内转动,该第一动力机构60是组设于该第五枢部52处,该第一动力机构60一般为一马达装置;

一第二动力机构61,该第二动力机构61与该第一传动件41相连接,驱动该第二动力机构61以传动该第一传动件41、该第二传动件42、该第三传动件43、该限制座 45及该动力组20的该本体200同步转动,该第二动力机构61是组设于该第四枢部51 处,该第二动力机构61一般为马达装置。

该第一座体10、该动力组20、该第二座体组30及该传动组40相组合后即如图6 所示,该动力组20是与该第一座体10相枢设,该第二座体组30是结合固设于该第一座体10的该第一结合部12处,该传动组40容设于该第二座体31内并与该动力组20好该本体200相组设,当组合至此即如图6所示,再将该盖体50盖合于该第二座体31的开口处,该第一动力机构60是组设于该盖体50上并与该传动轴21相连接,该第二动力机构61是组设于该盖体50之上并与该第一传动件41相连接,组合完成后即如图7 所示。

请继续参阅图8所示,图8是本实用新型动力头结构部份元件操作状态的俯视图,由图示可清楚所示,该第二动力机构61是与该第一传动件41相连接,驱动该第二动力机构61,该第一传动件41即受该第二动力机构61动作而转动,该第一传动件 41受转动时,其是会依序带动该第二传动件42、该第三传动件43、该组设件44、该限制座45及该本体200同步转动,而该限制座45是于该容置空间3211处转动,当该限制座45转动至该感测部451与该感测器33相对正靠抵处时,该感测器33即可感测该本体200的转动角度。

请继续参阅9图至图11所示,图9是本实用新型动力头结构的侧视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图9中B处的放大图,图11是本新型图9中B处另一操作状态的放大图,由图示可清楚所示,该限制座45是可于该容置空间3211处转动,该注油器322动作对该夹紧座321注油时,该二活塞323受油体动作而相互靠近,该限制座45即夹合于该二活塞323间,即如图11所示,该限制座45受限于该二活塞323,该限制座45即无法转动,该本体200亦受限于该限制座45而无法转动,该本体200即可定位该第一座体10上。

请继续参阅图12至图14所示,图12是本实用新型动力头结构的前视图,图13是图12中A-A处的剖视图,图14是图13中D处的放大图,该本体200的该第二枢部201 与该第二座体31的该第三枢部312间是以至少一轴承件相枢设,该组设件44是结合于该第二枢部201上以带动该本体200转动,该传动轴21与该本体200间是以至少一轴承件相枢设。

请继续参阅图15及图16所示,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夹紧组32的立体图,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夹紧组32的侧视图,由图示可清楚所示,该夹紧组32是不设有该注油器322,该夹紧组32是设有第三动力机构324、移动件325、二第一连杆326及二第二连杆327,该第三动力机构324可使该二活塞323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使该二活塞323相互靠近时可夹设该限制座45,使该限制座45及该本体200 定位一位置;

该夹紧座321是设有二第一枢设部3212,该二第一枢设部3212呈相对称状;

该活塞323凸设有第二枢设部,该第二枢设部是凸露于该夹紧座321外,该第二枢设部是与该夹紧座321的该第一枢设部3212呈相对正状;

该第三动力机构324设于该夹紧座321一侧,该第三动力机构324可为一马达件;

该移动件325组设于该第三动力机构324一端,该动力机构324动作时,该移动件325可于该第三动力机构324上直线位移,该移动件325对正该夹紧座321,该移动件325是设于该夹紧座321与该第三动力机构324间,该移动件325上是设有二第三枢设部,该二第三枢设部呈相对称状;

该第一连杆326一端是枢设于该移动件325的该第三枢设部处;

该第二连杆327中间处枢设于该夹紧座321的该第一枢设部3212上,该第二连杆327一端设有长孔槽以与该活塞323的该第二枢设部相枢设,该第二连杆327另端是与该第一连杆326的另端相枢设,即该第一连杆326二端是分别与该移动件325的该第三枢设部及该第二连杆327相枢设;

驱动该第三动力机构324,使该移动件325往该夹紧座321方向位移,该移动件 325即带动该第一连杆326及该第二连杆327同时位移,该二活塞323亦受该第二连杆 327推动而相互靠近,即如图16所示,该容置空间3211处的该限制座45即受该二活塞 323夹合,该限制座45即无法被转动。

请继续参阅图17所示,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夹紧组32另一操作状态的侧视图,由图示可清楚所示,当该移动件325往该第三动力机构324方向位移时,该第一连杆326及该第二连杆327受该移动件325带动而同时位移,该活塞323亦受该第二连杆327的带动而位移,使该活塞323隐于该夹紧座321的该第二容槽内,该限制座45即不受限于该二活塞323。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该组设件44是可与该第三传动件43呈一体状。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该夹紧组32是以注油体结构而夹设或不夹设该限制座 45,而以该油体方式夹设或不夹设该限制座45的各种结构是无法一一详述,因此该夹紧组32是以油体方式夹设或不夹设该限制座45的各种结构均应属本新型的保护范围,该夹紧组32的该第三动力机构324是以机械方式夹设或不夹设该限制座45,该第三动力机构324与该二活塞323间的各种机构结构是无法一一详述,本实用新型是已列举一种机构结构解说,因此该第三动力机构324与该二活塞323间的各种机构结构均应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该第一枢部11是可改为曲齿离合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头结构具有下述优点:

1、该夹紧组32是可动作以夹设或不夹设该限制座45,使该限制座45及该本体 200具有定位功效,该传动轴21与该本体200枢设时不可能完全无摩擦力,该限制座 45受夹设后,该本体200即无法转动,该第一动力机构60转动而带动该传动轴21于本体200内360度转动时,该传动轴21即不会带动该本体200自然转动而具有安全性,该第一动力头22加工工件时即具有准确性。

2、该第一动力机构60及该第二动力机构61是具有较大的重量,该第二动力机构61是传动该传动组40而传动该本体200转动,该第二传动件42具有一长度,使该第二动力机构61可设置于接近该第一座体10上方位置处,该第一座体10在负担该第一动力机构60及该第二动力机构61时是可较具有支撑力。

3、请辅以图8所示,驱动该第二动力机构61,该第一传动件41即受该第二动力机构61动作而转动,当该第一传动件41受转动时,其是会依序带动该第二传动件42、该第三传动件43,该组设件44、该限制座45及该本体200同时转动,该本体200即会相对于该第一座体10及该第二座体31上转动。

4、该限制座45是于该容置空间3211处转动,当该限制座45转动至该感测部451 与该感测器33相对正时,该感测器33即可感测定位该本体200的转动角度,该本体 200即可确定定位的位置,该感测部451可为该限制座45的原点。

5、请辅以图11所示,该限制座45可于该容置空间3211处转动,当该夹紧组32 的该注油器322动作对该夹紧座321注油时,该二活塞323即相互靠近,该限制座45 即夹合于该二活塞323间,该限制座45受限于该二活塞323,该限制座45及该本体200 即受限而无法转动,即可避免该本体200内的该传动轴21及该第一动力头22转动时的作用力过大而使该本体200自然转动。

6、该夹紧座321若是不夹设该传动组40的该限制座45时,该第二动力机构61是可受控制而转动,该第一动力头22加工工件时,该本体200是可受控制而转动,该第一动力头22即可对该工件加工出曲线的路径,该夹紧座321亦可设为稍夹紧该限制座45,使该限制座45转动时具有摩擦阻力而具操作的扩充性。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头结构具有产业利用性、新颖性及进步性,诚能符合新型专利的申请要件,依法提出申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