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强钢片自动冲贴成卷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1257发布日期:2019-04-20 04:07阅读:821来源:国知局
补强钢片自动冲贴成卷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路板的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补强钢片自动冲贴成卷生产线。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工业的快速发展,柔板补强(即补强钢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制作补强钢片的方法通常为,首先冲通过冲压工艺冲压出较多单片补强钢片,然后再将补强钢片逐片放入治具中排版,最后用弱粘膜将所有补强片粘贴,这种制作方式的生产环节较多且大多采用人工操作,进而不仅效率较低,且还容易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所要解决是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补强钢片自动冲贴成卷生产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补强钢片自动冲贴成卷生产线,包括:

冲床;

冲顶模具,其设于所述冲床内;

料带输送装置,其设于所述冲床左侧,用以向所述冲顶模具输送钢片料带;

胶带输出装置,其设于所述冲床与所述顶出模具之间,用以输出胶带且使胶带粘贴面朝下以粘贴所述冲顶模具冲顶出钢片料带上的补强钢片,继而形成料带式补强钢片;

料带式补强钢片卷收装置,其设于所述冲床右侧,用以卷收料带式补强钢片;

保护膜输出装置,其设于所述冲床右侧,位于所述料带式补强钢片卷收装置上侧,用以向所述料带式补强钢片卷收装置输出保护膜,保护膜从动所述料带式补强钢片卷收装置转动而与胶带粘胶面相粘合以使补强钢片包裹于胶带与保护膜之间;

废料卷收装置,其设于所述冲床右侧,位于所述料带式补强钢片卷收装置下侧,用以卷收钢片料带被所述冲顶模具冲顶出补强钢片后所形成的废料料带。

如上所述的补强钢片自动冲贴成卷生产线,所述冲顶模具包括:

上模组,其连接于所述冲床滑块上;

下模组,其连接于所述冲床台盘上,且其包括下模座、设于所述下模座上侧的下脱料板、沿所述冲床竖向方向设置于所述下脱料板与所述下模座之间且用以顶出钢片料带上的补强钢片的顶杆,以及设于所述下模座与所述下脱料板之间用以伸缩复位的伸缩复位弹簧。

如上所述的补强钢片自动冲贴成卷生产线,所述料带式补强钢片卷收装置包括安装壳体、设于所述安装壳体内且动力输出端伸出所述安装壳体前侧的第一卷收驱动部件、套设于所述第一卷收驱动部件动力输出端上且用以卷收料带式补强钢片的第一卷收轮,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一卷收驱动部件动力输出端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卷收轮前侧且用以限位所述第一卷收轮的第一卷收轮限位件。

如上所述的补强钢片自动冲贴成卷生产线,所述废料卷收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安装壳体内且动力输出端伸出所述安装壳体前侧的第二卷收驱动部件、套设于所述第二卷收驱动部件动力输出端上且用以卷收废料料带的第二卷收轮,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二卷收驱动部件动力输出端上并位于所述第二卷收轮前侧且用以限位所述第二卷收轮的第二卷收轮限位部件。

如上所述的补强钢片自动冲贴成卷生产线,所述保护膜输出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安装壳体上侧的支撑支架、沿所述冲床纵向方向套设于所述支撑支架上端且用以贯穿支撑保护膜轮的纵向支撑杆、设于所述纵向支撑杆上并位于保护膜轮后侧且用以限位保护膜轮的后限位件,以及设于所述纵向支撑杆上并位于所述后限位件前侧且用以限位保护膜轮的前限位件。

如上所述的补强钢片自动冲贴成卷生产线,所述胶带输出装置包括沿所述冲床横向方向连接于所述支撑支架的横向支撑杆、及沿所述冲床纵向方向连接于所述横向支撑杆前侧且用以贯穿支撑胶带轮的纵向贯穿杆、沿所述冲床纵向方向设置于所述下脱料板右上侧的支架,以及设于所述支架上且用以绕换胶带以使胶带粘贴面朝下的换向杆。

如上所述的补强钢片自动冲贴成卷生产线,所述支架包括设于所述下脱料板前侧的前支块和设于所述下脱料板后侧且与所述前支块对称设置的后支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申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补强钢片自动冲贴成卷生产线通过所述料带输送装置和所述冲床及所述冲顶模具相配合,实现自动连续冲顶出钢片料带上的补强钢片,随之再通过所述胶带输出装置输出胶带且使胶带粘贴面朝下以粘贴补强钢片,继而形成料带式补强钢片,从而再通过所述料带式补强钢片卷收装置卷收料带式补强钢片,同时所述料带式补强钢片卷收装置卷收所述保护膜输出装置所输出的保护膜,以使保护膜与胶带粘胶面相粘合以使补强钢片包裹于胶带与保护膜之间,另外还通过所述废料卷收装置卷收废料料带,不仅达到自动卷收料带式补强钢片,且还能同步卷收废料料带的效果,所以本申请补强钢片自动冲贴成卷生产线不仅能够大大地提高补强钢片的生产效率,且还通过保护膜和胶带将补强钢片包裹在其两者之间以保证补强钢片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进而能够有效保证补强钢片的品质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补强钢片自动冲贴成卷生产线的前视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补强钢片自动冲贴成卷生产线中所述胶带输出装置、料带式补强钢片卷收装置、保护膜输出装置及废料卷收装置的前视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补强钢片自动冲贴成卷生产线中所述下模组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补强钢片自动冲贴成卷生产线中所述下模组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补强钢片自动冲贴成卷生产线,包括冲床1、冲顶模具2、料带输送装置3、胶带输出装置4、料带式补强钢片卷收装置5、保护膜输出装置6以及废料卷收装置7。

具体的,所述冲顶模具2设于所述冲床1内。所述料带输送装置3设于所述冲床1左侧,用以向所述冲顶模具2输送钢片料带。所述胶带输出装置4设于所述冲床1与所述顶出模具2之间,用以输出胶带且使胶带粘贴面朝下以粘贴所述冲顶模具2冲顶出钢片料带上的补强钢片,继而形成料带式补强钢片。所述料带式补强钢片卷收装置5设于所述冲床1右侧,用以卷收料带式补强钢片。所述保护膜输出装置6设于所述冲床1右侧,位于所述料带式补强钢片卷收装置5上侧,用以向所述料带式补强钢片卷收装置5输出保护膜,保护膜从动所述料带式补强钢片卷收装置5转动而与胶带粘胶面相粘合以使补强钢片包裹于胶带与保护膜之间。所述废料卷收装置7设于所述冲床1右侧,位于所述料带式补强钢片卷收装置5下侧,用以卷收钢片料带被所述冲顶模具2冲顶出补强钢片后所形成的废料料带。

本申请补强钢片自动冲贴成卷生产线通过所述料带输送装置3和所述冲床1及所述冲顶模具2相配合,实现自动连续冲顶出钢片料带上的补强钢片,随之再通过所述胶带输出装置4输出胶带且使胶带粘贴面朝下以粘贴补强钢片,继而形成料带式补强钢片,从而再通过所述料带式补强钢片卷收装置5卷收料带式补强钢片,同时所述料带式补强钢片卷收装置5卷收所述保护膜输出装置6所输出的保护膜,以使保护膜与胶带粘胶面相粘合以使补强钢片包裹于胶带与保护膜之间,另外还通过所述废料卷收装置7卷收废料料带,不仅达到自动卷收料带式补强钢片,且还能同步卷收废料料带的效果,所以本申请补强钢片自动冲贴成卷生产线不仅能够大大地提高补强钢片的生产效率,且还通过保护膜和胶带将补强钢片包裹在其两者之间以保证补强钢片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进而能够有效保证补强钢片的品质稳定性。

所述冲顶模具2包括上模组21和下模组22。所述上模组21连接于所述冲床1滑块上。所述下模组22连接于所述冲床1台盘上,且其包括下模座221、设于所述下模座221上侧的下脱料板222、沿所述冲床1竖向方向设置于所述下脱料板222与所述下模座221之间且用以顶出钢片料带上的补强钢片的顶杆223,以及设于所述下模座221与所述下脱料板222之间用以伸缩复位的伸缩复位弹簧224。其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同时也能满足于冲顶出补强钢片的需求。

所述料带式补强钢片卷收装置5包括安装壳体51、设于所述安装壳体51内且动力输出端伸出所述安装壳体51前侧的第一卷收驱动部件52、套设于所述第一卷收驱动部件52动力输出端上且用以卷收料带式补强钢片的第一卷收轮53,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一卷收驱动部件52动力输出端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卷收轮53前侧且用以限位所述第一卷收轮53的第一卷收轮限位件54。其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且方便与更换所述第一卷收轮53。

所述废料卷收装置7包括设于所述安装壳体51内且动力输出端伸出所述安装壳体51前侧的第二卷收驱动部件71、套设于所述第二卷收驱动部件71动力输出端上且用以卷收废料料带的第二卷收轮72,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二卷收驱动部件71动力输出端上并位于所述第二卷收轮72前侧且用以限位所述第二卷收轮72的第二卷收轮限位部件73。其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且还方便于更换所述第二卷收轮72。

所述保护膜输出装置6包括设于所述安装壳体51上侧的支撑支架61、沿所述冲床1纵向方向套设于所述支撑支架61上端且用以贯穿支撑保护膜轮的纵向支撑杆62、设于所述纵向支撑杆62上并位于保护膜轮后侧且用以限位保护膜轮的后限位件63,以及设于所述纵向支撑杆62上并位于所述后限位件63前侧且用以限位保护膜轮的前限位件64。其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且还方便于保护膜轮转动以输出保护膜。

所述胶带输出装置4包括沿所述冲床1横向方向连接于所述支撑支架61的横向支撑杆41、沿所述冲床1纵向方向连接于所述横向支撑杆前侧且用以贯穿支撑胶带轮的纵向贯穿杆42、沿所述冲床1纵向方向设置于所述下脱料板222右上侧的支架43,以及设于所述支架43上且用以绕换胶带以使胶带粘贴面朝下的换向杆44。其优点在于将所述胶带输出装置4与所述保护膜输出装置6设置于同侧以达到结构紧凑,从而可减少占用空间的目的,且还通过所述换向杆44可换向胶带粘贴面,使得胶带粘贴面朝下以粘贴被冲顶出的补强钢片,进而达到工作需求。

所述支架43包括设于所述下脱料板222前侧的前支块431和设于所述下脱料板222后侧且与所述前支块431对称设置的后支块432。其目的在于使所述换向杆44能够悬空于所述下脱料板222上侧,进而达到容易粘贴被冲顶出的补强钢片。

综上所述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使其对本申请作出各种变化,则仍落入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