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连轧粗轧Ⅰ架入口牌坊扭振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10030发布日期:2019-11-12 23:13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连轧粗轧Ⅰ架入口牌坊扭振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连轧粗轧Ⅰ架入口牌坊扭振缓冲装置,属于冶金行业热连轧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热连轧生产线中,通过加热后的连铸坯以相对较高速度利用惯性咬入粗轧Ⅰ架进行轧制,高频次高节奏的咬钢对粗轧Ⅰ架牌坊造成冲击,导致轧机主传动系统出现扭振现象,久而久之造成牌坊沿轧制中心线出现横向偏移,且不能及时复位。轧制速度的增加和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使得咬钢冲击引起的轧机主传动系统扭振现象频繁发生,尤其在轧辊处打滑而引起的主传动系统间隙打开的情况下,间隙的冲击可能会导致系统的损坏,因牌坊偏移及易造成联接杆受力不均损坏、导卫的在线使用寿命及料型精度下降,作业率受到极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热连轧粗轧Ⅰ架入口牌坊扭振缓冲装置,能够将咬钢冲击引起的轧机主传动系统的扭振通过导辊转动进行缓冲复位,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连轧粗轧Ⅰ架入口牌坊扭振缓冲装置,包含连接杆、导辊支架、轴承、螺母、辊轴和导辊,导辊支架为U型结构,连接杆固定在导辊支架上,导辊设在U型结构的导辊支架内,导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辊轴上,辊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母固定在导辊支架上。

所述导辊辊面沿圆周方向设有V形槽。

所述辊轴的两端设有外螺纹。

所述连接杆、导辊支架、轴承、螺母、辊轴和导辊构成扭振缓冲装置,所述扭振缓冲装置分别对称布置在热连轧Ⅰ架牌坊工作侧的前后两侧。

采用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两组扭振缓冲装置分别通过螺栓对称固定在热连轧Ⅰ架牌坊工作侧的前后两侧,并且使两组牌坊扭振缓冲装置垂直固定在热连轧的轧制中心线上,通过导辊的转动,能够顺利的将咬钢冲击引起的轧机主传动系统的扭振进行缓冲复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导辊的转动,能够顺利的将咬钢冲击引起的轧机主传动系统的扭振进行缓冲复位,避免造成牌坊沿轧制中心线出现横向偏移,提高了Ⅰ架粗轧机入口导卫、连接杆的使用寿命和产品精度。而且两组牌坊扭振缓冲装置使用螺栓固定,换辊时拆装方便。另外,导辊可采用下线的二切分辊,即达到了废件利用,又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连接杆1、导辊支架2、轴承3、螺母4、辊轴5、导辊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1,一种热连轧粗轧Ⅰ架入口牌坊扭振缓冲装置,包含连接杆1、导辊支架2、轴承3、螺母4、辊轴5和导辊6,导辊支架2为U型结构,连接杆1固定在导辊支架2上,导辊6设在U型结构的导辊支架2内,导辊6通过轴承3转动连接在辊轴5上,辊轴5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母4固定在导辊支架2上。

具体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附图1,U型结构的导辊支架2由20mm厚、40mm宽,长度分别为200mm、100mm、200mm宽的钢板制成,连接杆1用20mm厚、40mm宽、800mm长的钢板制成,导辊6全部采用下线二切分辊,即达到了废件利用,又节约了成本,导辊6的辊面沿圆周方向设有V形槽。

使用时,扭振缓冲装置共两组,分别通过螺栓对称固定在热连轧Ⅰ架牌坊工作侧的前后两侧。

安装时,首先在粗轧1架入口安装U型结构的导辊支架2,然后将连接杆1的固定在导辊支架2上,导辊6设在U型结构的导辊支架2内,导辊6通过轴承3转动连接在辊轴5上,辊轴5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母4固定在导辊支架2上,最后,将链接杆1焊接在换辊轨道侧面底座上,导辊6通过U型结构的导辊支架垂直焊接在轧辊底座上,并与轧制中心线成90度。通过导辊的转动,能够顺利的将咬钢冲击引起的轧机主传动系统的扭振进行缓冲复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