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多加工面的压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91606发布日期:2019-08-21 01:13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多加工面的压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多加工面的压装机构



背景技术:

机械加工过程中,为保证工件加工时的精度,在加工时均需要将产品固定在加工位置上,以保证足够的加工精度,现有的定位装置都是通过X+Y+Z轴实现多点定位,并且X+Y+Z轴定位都需导向且发生位移,通常会使用三轴缸辅助定位,但是这种机构不仅结构复杂,设备成本高,且占用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多加工面的压装机构,通过零件三个垂直面多点装配的方式,实现自动化装配生产线设备成本的降低以及空间利用率的提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用于多加工面的压装机构,包括控制系统、C型架、压装机构、压装导向机构、支撑机构、钢球放置机构以及夹持机构,所述的控制系统与所述的压装机构、所述的压装导向机构、所述的支撑机构、所述的钢球放置机构以及所述的夹持机构电连接,所述的C型架水平布置,位于所述C型架开口的两个端部分别设置有压装机构以及支撑机构,所述的压装导向机构、所述的钢球放置机构以及所述的夹持机构均设置于与所述C型架中部连接的安装板组件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C型架通过下表面设置的支撑住支撑。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支撑机构包括承载板、辅助承载架、载板、支撑驱动机构、支撑板以及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的承载板竖向固定于所述的C型架开口另一个端部的内壁上,所述的支撑板、所述的第一支撑柱以及所述的第二支撑柱布置于所述的载板上,所述承载板的工作面上一体设置有承载滑轨,所述辅助承载架设置在所述承载板的一侧,所述的载板滑设在所述的承载滑轨上,并通过所述的支撑驱动机构使得所述的载板带动所述的支撑板以及所述的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的第二支撑柱竖向移动,所述载板的一侧通过连接架上的连接滑座沿所述辅助承载架上的辅助支撑滑轨滑动,所述的支撑驱动机构包括第三气缸、第四气缸以及同时驱动载板动作的第一气缸,所述的支撑板包括支撑座和支撑面板,所述的支撑座上设置有胶套孔以及导向结构,所述的支撑面板上设置有胶套装配孔,所述的胶套孔和所述的胶套装配孔位置对应,所述的第三气缸和所述的第四气缸能够驱动推杆依次穿过所述的承载板、所述的载板以及所述的胶套孔后将胶套从所述的胶套装配孔顶出。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压装机构包括伺服压缸,所述的伺服压缸的压头由外向内垂直穿过所述C型架开口的一个端部并与所述的压装导向机构相配合。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安装板组件包括固定底板、三角支撑架、滑轨以及三角支撑驱动机构,所述的滑轨包括固定滑轨、三角支撑滑轨,所述的固定底板通过固定连接件与所述的C型架竖向连接,所述的三角支撑架通过所述的固定滑轨滑动设置在所述的固定底板上,所述的三角支撑滑轨设置在所述的三角支撑架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夹持机构以及所述的压装导向机构均设置在所述的三角支撑架上,所述的钢球放置机构与所述的压装导向机构配合连接,所述的钢球放置机构包括自上而下布置的钢球入料管、钢球分料组件以及钢球出料管,所述钢球分料组件包括钢球分料气缸、钢球分料传感器以及钢球分料腔,所述的夹持机构包括夹持支撑板、翻转板、定位组件、夹持驱动机构以及翻转驱动机构,所述的夹持支撑板上方固定设置有翻转支撑架,所述的翻转板通过销轴与所述的翻转支撑架转动连接,使得所述的翻转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的翻转板绕所述销轴的轴线旋转,所述夹持支撑板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夹持支撑滑座,所述的夹持支撑板通过所述的夹持支撑滑座与所述的三角支撑架上的所述三角支撑滑轨滑动连接,并通过所述的夹持驱动机构驱动滑移,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旋转定位头、轮廓定位销第一轮廓定位销、第二轮廓定位销、第三轮廓定位销、第一活动定位销、第二活动定位销,所述的旋转定位头和所述的轮廓定位销固定设置于所述的翻转板上表面,所述的第一活动定位销和所述的第二活动定位销能够通过固定于所述夹持支撑板上的定位驱动气缸驱动,并从所述翻转板上的定位孔穿出后与所述的旋转定位头和所述的轮廓定位销配合实现定位功能,所述的压装导向机构包括L型压装导向板、压装导向组以及压装导向气缸,所述的压装导向组包括双压轴、单压轴和导头组件,所述的导头组件装设于所述双压轴靠近所述夹持机构的前方,所述的导头组件包括导头以及与所述钢球放置机构的所述钢球出料管联通的进料管,所述的导头内设置有与所述进料管联通的进料通道以及与所述进料通道垂直联通的铆压通道,所述铆压通道与所述双压轴前端部设置的辅助压轴配合,所述的双压轴垂直穿设在所述L型压装导向板的竖直部上,所述的单压轴设置有两根,包括第一单压轴和第二单压轴,所述的第一单压轴和所述的第二单压轴均垂直穿设在所述双压轴两侧的所述L型压装导向板的竖直部上,所述双压轴和所述单压轴的后部套设有回缩弹簧,当所述伺服压缸的压头对压轴端部加压时,使所述单压轴前端的零件装载部以及所述导头的铆压通道开口都与装配面贴合无间隙,所述L型压装导向板的水平部下表面设置有压装导向滑座,所述L型压装导向板通过所述的压装导向滑座与所述的三角支撑架滑动连接,通过压装导向气缸驱动沿所述的三角支撑滑轨滑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控制系统与压装机构、压装导向机构、支撑机构、钢球放置机构以及夹持机构之间的配合,使得加工工件能够通过旋转、移动等方式连续的实现多个工作面的加工,各部件之间的布置紧凑,结构简单,极大的降低了设备的制作成本以及占地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夹持机构结构示意图1。

图3为夹持机构结构示意图2。

图4为压装导向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至图5,一种用于多加工面的压装机构,包括控制系统、C型架1、压装机构、压装导向机构、支撑机构、钢球放置机构以及夹持机构,控制系统与压装机构、压装导向机构、支撑机构、钢球放置机构以及夹持机构电连接,C型架1水平布置,位于C型架1开口的两个端部分别设置有压装机构以及支撑机构,压装导向机构、钢球放置机构以及夹持机构均设置于与C型架中部连接的安装板组件上。

C型架1通过下表面设置的支撑住11支撑,支撑机构包括承载板41、辅助承载架42、载板43、支撑驱动机构、支撑板以及第一支撑柱46和第二支撑柱47,承载板41竖向固定于C型架1开口另一个端部的内壁上,支撑板、第一支撑柱46以及第二支撑柱47布置于载板43上,承载板41的工作面上一体设置有承载滑轨411,辅助承载架42设置在承载板41的一侧,载板43滑设在承载滑轨411上,并通过支撑驱动机构使得载板43带动支撑板45以及第一支撑柱46和第二支撑柱47竖向移动,载板43的一侧通过连接架上的连接滑座沿辅助承载架42上的辅助支撑滑轨421滑动,支撑驱动机构包括第三气缸441、第四气缸442以及同时驱动载板动作的第一气缸443,支撑板包括支撑座451和支撑面板452,支撑座451上设置有胶套孔以及导向结构,支撑面板452上设置有胶套装配孔4521,胶套孔和胶套装配孔4521位置对应,第三气缸441和第四气缸442能够驱动推杆依次穿过承载板41、载板43以及胶套孔后将胶套从胶套装配孔4521顶出;压装机构包括伺服压缸2,伺服压缸的压头21由外向内垂直穿过C型架1开口的一个端部并与压装导向机构相配合;安装板组件包括固定底板71、三角支撑架72、滑轨以及三角支撑驱动机构74,滑轨包括固定滑轨731、三角支撑滑轨732,固定底板71通过固定连接件与C型架1竖向连接,三角支撑架72通过固定滑轨731滑动设置在固定底板71上,三角支撑滑轨732设置在三角支撑架72上;夹持机构以及压装导向机构均设置在三角支撑架72上,钢球放置机构与压装导向机构配合连接,钢球放置机构包括自上而下布置的钢球入料管51、钢球分料组件以及钢球出料管53,钢球分料组件包括钢球分料气缸521、钢球分料传感器522以及钢球分料腔523,夹持机构包括夹持支撑板61、翻转板62、定位组件、夹持驱动机构以及翻转驱动机构,夹持支撑板61上方固定设置有翻转支撑架611,翻转板62通过销轴621与翻转支撑架611转动连接,使得翻转驱动机构驱动翻转板62绕销轴621的轴线旋转,夹持支撑板61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夹持支撑滑座612,夹持支撑板61通过夹持支撑滑座612与三脚支撑架72上的三角支撑滑轨732滑动连接,并通过夹持驱动机构驱动滑移,定位组件包括旋转定位头631、轮廓定位销632、第一活动定位销633、第二活动定位销634,旋转定位头631和轮廓定位销632固定设置于翻转板62上表面,第一活动定位销633和第二活动定位销634能够通过固定于夹持支撑板61上的定位驱动气缸驱动,并从翻转板62上的定位孔穿出后与旋转定位头631和轮廓定位销632配合实现定位功能,轮廓定位销632包括第一轮廓定位销、第二轮廓定位销以及第三轮廓定位销,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压装导向机构包括L型压装导向板31、压装导向组以及压装导向气缸,压装导向组包括双压轴321、单压轴和导头组件,导头组件装设于双压轴321靠近夹持机构的前方,导头组件包括导头323以及与钢球放置机构的钢球出料管53联通的进料管324,导头323内设置有与进料管324联通的进料通道以及与进料通道垂直联通的铆压通道,铆压通道与双压轴321前端部设置的辅助压轴325配合,双压轴321垂直穿设在L型压装导向板31的竖直部上,单压轴设置有两根,包括第一单压轴3221和第二单压轴3222,第一单压轴3221和第二单压轴3222均垂直穿设在双压轴321两侧的L型压装导向板31的竖直部上,双压轴321和单压轴的后部套设有回缩弹簧34,当伺服压缸的压头21对压轴端部加压时,使单压轴前端的零件装载部以及导头323的铆压通道开口都与装配面贴合无间隙,L型压装导向板31的水平部下表面设置有压装导向滑座311,L型压装导向板31通过压装导向滑座311与三角支撑架72滑动连接,通过压装导向气缸33驱动沿三角支撑滑轨732滑移。

使用时,通过控制系统将压装机构设置为初始状态,预先设置压入过程的压力等压装参数,把压装零件放置于压装工位,把壳体放置于于翻转板上,通过翻转板上的轮廓定位销对壳体进行初定位,轮廓定位销设置三个,满足三点确认一个平面,随后通过定位驱动气缸使第一活动定位销和第二活动定位销从翻转板上的定位孔穿出,并分别穿套在壳体上的第一钢套安装孔和第二钢套安装孔中,实现壳体的精确定位,其中,第一钢套安装孔对应第一活动定位销,第二钢套安装孔对应第二活动定位销,同时,在翻转板上与轮廓定位销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等高块,辅助壳体位于一个水平的位置上,将旋转定位头转至壳体位置将其压紧,此时壳体的压作面为朝向压装导向机构的一侧,壳体的承压面朝向支撑机构;将壳体定位完毕后,通过夹持驱动机构驱动,使得夹持支撑板沿三角支撑滑轨滑移,并使壳体的承压面抵靠在支撑面板上,钢球放置机构动作,将钢球送入至压装导向机构的进料管中,随后L型压装导向板则朝着壳体的压装面靠近,L型压装导向板的运动通过压装导向气缸以及伺服压缸的共同作用,能够提高L型压装导向板移动的速度,从而实现装配效率的提高,最终通过伺服压缸的压力将单压轴前端的辅助压轴顶入铆压通道内,实现壳体钢球的装配以及钢球装配部的压铆,钢球在铆压时,压装机构对支撑面板的力会通过承载板上的气缸顶杆传递至C型柱上;此时,伺服压缸保持压装压力不变,通过支撑机构中的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依次穿过承载板、载板,并通过导向机构导向,分别将胶套装配孔内的胶套顶至壳体承压面上的胶套孔内,完成一次压装;各机构复位,第一活动定位销和第二活动定位销从钢套安装孔中退出,随后翻转驱动机构驱动翻转板绕销轴的轴线逆时针旋转90度,使翻转板的下表面朝向压装导向机构的一侧,随后通过三角支撑驱动机构驱动三角支撑架下行,直至第二单压轴、第二钢套安装孔与伺服压缸的轴线一致,并通过夹持驱动机构驱动夹持支撑板沿三角支撑滑轨滑移,使壳体抵靠在支撑面板上,伺服压缸的顶杆顶出第二单压轴,实现第二单压轴前端装设的钢套从翻转板的定位孔处压装入第二钢套安装孔内,夹持驱动机构、压装导向机构以及压装机构复位,三角支撑驱动机构驱动三角支撑架上行,直至第一单压轴、第一钢套安装孔与伺服压缸的轴线一致,并通过夹持驱动机构驱动夹持支撑板沿三角支撑滑轨滑移,使壳体抵靠在支撑面板上,伺服压缸的顶杆顶出第一单压轴,实现第一单压轴前端装设的钢套从翻转板的定位孔处压装入第一钢套安装孔内完成壳体多加工面的装配,随后重复上述动作进入下一个壳体的压装。

采用上述方法能够一缸多用,节省成本,充分利用各元器件,大幅提升产品质量,达到CT的最大使用率,连续动作,在符合整线CT前提下,整合工位,减少流转,节省人力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