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压模具工艺孔改良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36152发布日期:2020-02-14 22:36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挤压模具工艺孔改良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挤压模具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挤压模具的工艺孔改良工艺。



背景技术:

在制作挤压模具时,往往需要对挤压模具的上、下模进行线切割以得到所需结构,在进行线切割之前,首先需要在模具上配线切割穿丝孔。现有技术中,都是将上、下模作为一个整体一起进行加工来保证产品的同心度,而一般挤压模具每一套的止口大小均有所区别,无法通用,因此每套模具都需要单独配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挤压模具的工艺孔改良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挤压模具的工艺孔改良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a、制定规格表;

b、根据图纸对模具编程;

c、上、下模分体加工;

d、选取工艺孔加工程序加工工艺孔;

e、线切割慢走丝。

此外,本发明还包括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所述步骤c中上、下模分体加工通过cnc加工中心铣削完成。

所述步骤d中的工艺孔,相同规格的模具其所述工艺孔加工程序可通用。

所述步骤e中的线切割慢走丝采用自动分中法控制同心度,其通过三点定圆找出模具中心。

加工工艺孔时,使用直径为4mm的钨钢刀,以主轴速度为5000r/min,进给率为1000~1200mm/min,进给量为0.15mm/r进行加工。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优点在于:通过线切割慢走丝自动分中能够有效控制产品同心度在0.01mm之内,而上、下模分体加工相对于整体加工而言,只需要按产品规格配置标准线切割穿丝孔,减少了等待时间,使得加工时间也相应缩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挤压模具的工艺孔改良工艺,其上、下模采用分体加工,即在上、下模加工过程中并不是整体一起加工,而是分别对上模和下模进行铣削,再分别队上下模进行线切割,在加工完成后,再将上模和下模拼合生产。由于上、下模分体加工容易造成产品同心度超差,因此在线切割前需采用自动分中法控制上、下模的同心度。

如图1所示,上、下模分体加工包括如下步骤:a、制定规格表;b、根据图纸对模具编程;c、上、下模分体加工;d、选取工艺孔加工程序加工工艺孔;e、线切割慢走丝。其中,步骤a中,对以往产品图纸按规格进行分类,同规格的产品所用工艺孔(即线切割穿丝孔)的程序相同,不需要重新编写程序。编程人员首先对上下模的型腔进行编程,通过cnc加工中心铣出上下模的结构,再分别对上下模进行钻孔,即得上、下模的工艺孔。加工工艺孔时,使用直径为4mm的钨钢刀,以主轴速度为5000r/min,进给率为1000~1200mm/min,进给量为0.15mm/r进行加工。

在加工完上、下模的工艺孔后,进行线切割,线切割慢走丝采用自动分中法确定位置,保证线切割后上、下模中型腔的同心度。在上、下模加工完毕后,再将上模和下模拼合进行生产。

步骤e中的线切割慢走丝采用自动分中法,其通过控制钼丝触碰模具外围的三个点,通过三点定圆找出圆心,即为模具的中心。通过此方法可以有效控制产品同心度在0.01mm之内。

本发明通过线切割慢走丝自动分中能够有效控制产品同心度在0.01mm之内,而上、下模分体加工相对于整体加工而言,只需要按产品规格配置标准线切割穿丝孔,减少了等待时间,使得加工时间也相应缩短。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