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枢轴工件翻边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16631发布日期:2020-01-17 19:59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枢轴工件翻边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创造涉及一种自动化装置,具体说,涉及一种针对金属枢轴工件圆形端面胀管并翻边同时自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座椅制造中,靠背相对与坐垫是需要通过翻转功能的来满足用户的座椅舒适姿态的调整,本次发明即针对座椅骨架翻转中心的枢轴端面进行胀管并翻边工艺,实现枢轴轴向端部限位成型工艺。传统生产方法为使用金属铆头通过大力锤击来改变枢轴管端面形状成喇叭口状,这种操作存在以下缺点:

作业流程艰苦,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对操作者的心理造成负担。

操作繁琐、胀管劳动力大。批量生产中,胀管工序操作复杂,作业时间长,成为整个制造流程中的瓶颈工位,影响整体产出。

手工打造成型后质量差异大。胀管作业受力量、准确度、手法影响极大,对操作者熟练程度要求极高,人员配备、作业培训等困难很大。

产品质量不均匀,报废率高。同一操作者产出成品差异明显,换班作业质量均一性更加难以保证,原材料浪费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枢轴工件翻边检测装置,包括有整体的型材框架、下部承载工装结构、上部的动力气缸、用于支撑动力气缸的支撑机构。平台基体固定在下部承载工装结构上,平台工装通过滑轨与平台基体滑动连接;平台工装上设有侧片支架和中间片支架;侧片支架上安装有侧胀管平台,侧管顶部穿过侧胀管平台通孔并露出,底部固定在平台工装上,侧片放在侧胀管平台上并套在侧管外;中间片支架上安装有中间胀管平台,中间管顶部穿过中间胀管平台通孔并露出,底部固定在平台工装上,中间片放在中间胀管平台上并套在中间管外;上下移动的动力气缸底部安装有胀管压头,推动平台工装,胀管压头分别对应侧管或中间管的位置,胀管压头下压依次加工侧管和中间管。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枢轴工件翻边检测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工人劳动成本高、加工精度低、周期长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枢轴工件翻边检测装置,包括有整体的型材框架、下部承载工装结构、上部的动力气缸、用于支撑动力气缸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平台基体固定在下部承载工装结构上,平台工装通过滑轨与平台基体滑动连接;平台工装上设有侧片支架和中间片支架;

侧片支架上安装有侧胀管平台,侧管顶部穿过侧胀管平台通孔并露出,底部固定在平台工装上,侧片放在侧胀管平台上并套在侧管外;

中间片支架上安装有中间胀管平台,中间管顶部穿过中间胀管平台通孔并露出,底部固定在平台工装上,中间片放在中间胀管平台上并套在中间管外;

上下移动的动力气缸底部安装有胀管压头,推动平台工装沿滑轨滑动,胀管压头分别对应侧管或中间管的位置,胀管压头下压依次加工侧片和中间片。

所述的平台基体侧面设有阻挡块i和阻挡块ii,平台工装侧面设有伸出的限位凸起;当限位凸起靠在阻挡块i内侧时,胀管压头与侧管位置对应;推动平台工装沿滑轨移动,当限位凸起靠在挡块ii内侧时,胀管压头与中间管位置对应。

所述的侧片为左侧片或者右侧片,左侧片与右侧片为对称结构。

所述的左侧片和右侧片在侧胀管平台上的安装位置处设置有侧片传感器,所述的侧片传感器为接近传感器。

所述的中间片在中间胀管平台上的安装位置处设置有中间片传感器,所述的中间片传感器为接近传感器。

所述的侧管两侧设有一对侧管对射传感器,所述的中间管的两侧设有一对中间管对射传感器。

所述的动力气缸与胀管压头之间设有回复弹簧。

所述支撑机构下部侧面设有压力传感器,动力气缸侧面与压力传感器对应位置处设有下压块。

所述的平台工装上开有平台销孔,平台工装侧面设有平台手把。

所述的型材框架与下部承载工装结构位置相对的侧面设有安全防护罩,所述的安全防护罩由气缸带动上下移动,安全防护罩下降至挡在平台工装侧面为极限位置,安全防护罩下降的极限位置处设有防护罩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提供了一种枢轴工件翻边检测装置,集成了不同型号的胀管工件,对胀管工件进行承载、定位、胀管,翻边等加工,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配合各传感器部件,对加工部件进行检测,生产安全和精准性得到了保证,同时通过动力气缸进行下压加工,降低操作难度,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生产安装示意图。

图2为下部承载工装结构轴侧视图。

图3为下部承载工装结构俯视图。

图4为动力气缸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枢轴工件翻边检测装置,包括有整体的型材框架1、下部承载工装结构3、上部的动力气缸5、用于支撑动力气缸5的支撑机构2。

结构为:平台基体6固定在下部承载工装结构3上,平台工装7通过滑轨8与平台基体6滑动连接;平台工装7上设有侧片支架9和中间片支架10。

侧片支架9上安装有侧胀管平台11,侧管12顶部穿过侧胀管平台11通孔并露出,底部固定在平台工装7上,侧片放在侧胀管平台11上并套在侧管12外;所述的侧片为左侧片17或者右侧片18,左侧片17与右侧片18为对称结构。左侧片17和右侧片18在侧胀管平台11上的安装位置处设置有侧片传感器19,所述的侧片传感器19为接近传感器,用于检测左侧片17或右侧片18是否正常安装。侧管12两侧设有一对侧管对射传感器21,当侧管12正常设置在指定位置上时,其两侧的侧管对射传感器21,其中一个发射光束,一个接收光束,当接收部分接收有光束时,说明中间没有物体,没有安装侧管12,当接收不到光束时说明中间有物体,侧管已经安装,由此可得知侧管12安装位置正确。

中间片支架10上安装有中间胀管平台13,中间管14顶部穿过中间胀管平台13通孔并露出,底部固定在平台工装7上,中间片15放在中间胀管平台13上并套在中间管14外。所述的中间片15在中间胀管平台13上的安装位置处设置有中间片传感器20,所述的中间片传感器20为接近传感器,用于检测中间片15是否正常安装。中间管14的两侧设有一对中间管对射传感器28,当中间管14安装在指定位置处时,其两侧的中间管对射传感器28,中间管对射传感器28工作方式与侧管对射传感器21相同,由此可得知中间管14安装位置正确。

所述的平台基体6侧面设有阻挡块i6-1和阻挡块ii6-2,平台工装7侧面设有伸出的限位凸起7-1;当限位凸起7-1靠在阻挡块i6-1内侧时,胀管压头16与侧管12位置对应;推动平台工装7沿滑轨8移动,当限位凸起7-1靠在挡块ii6-2内侧时,胀管压头16与中间管14位置对应。

上下移动的动力气缸5底部安装有胀管压头16,推动平台工装7,胀管压头16分别对应侧管12或中间管14的位置,胀管压头16下压依次加工侧片和中间片。加工时,可以针对具体需要更换不同的胀管压头16。实际使用时,先采用一种胀管压头对侧面进行加工,之后再换另一种胀管压头对中间片进行加工

动力气缸5与胀管压头16之间设有回复弹簧22,起到缓冲撞击的作用。所述支撑机构2下部侧面设有压力传感器23,动力气缸5侧面与压力传感器23对应位置处设有下压块30。当动力气缸5带动胀管压头16下压,并对下部待加工工件实现下压施力加工时,下压块30与动力气缸5同步向下运动,并对压力传感器23向上伸出的感应头23-1下压施力,此时压力传感器23感应下压压力和施力时间。

胀管压头16的安装位置处安装有压头传感器26,压头传感器26为接近传感器,用于感应胀管压头16的安装状态。具体的,在胀管压头16安装位置处的两侧,安装有两个压头传感器26,一个与第一个胀管压头位置对应,用于检测加工侧片的第一个胀管压头;另一个与第二个胀管压头位置对应,用于检测加工中间片的第二个胀管压头。

所述的平台工装7上开有平台销孔7-2,平台工装7侧面设有平台手把7-3。所述的平台基体6上也设有销孔,当推动平台工装7,移动到加工位置处,此时平台销孔7-2与下部平台基体6上的销孔位置对应,使用固定销穿过平台销孔7-2和平台基体6上的销孔,由此固定平台工装7和平台基体6的位置。平台手把7-3方便向平台工件沿滑轨方向施力。

所述的型材框架1与下部承载工装结构3位置相对的侧面设有安全防护罩4,所述的安全防护罩4由气缸29带动上下移动,安全防护罩4下降至挡在平台工装7侧面为极限位置,安全防护罩4下降的极限位置处设有防护罩传感器24。防护罩传感器24用于感应安全防护罩4位置,当安全防护罩4向下运动到此极限位置时,停止运动,此时安全防护罩4遮挡在加工的面,提高安全性能。

所述的侧管12高于左侧片17和右侧片18上表面,中间管14高于中间片15上表面。所述的侧管12下端与平台工装7之间为拆卸连接,中间管14下端与平台工装7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当加工完成后,得到侧片与侧管12的一体结构、中间片与中间管14的一体结构。

具体使用时:

该装置通过图2中平台工装7位置变换可完成左侧枢轴(左侧片17和侧管12合成体)、右侧枢轴(右侧片18和侧管12合成体)、中间枢轴(中间片15和中间管14合成体)共3种枢轴产品的胀管翻边工艺。

图2中平台基体6固定在下部承载工装机构3上,平台工装7通过滑轨8与平台基体6连接且可左右滑动及锁定。图2正处于左、右枢轴作业位置。

首先,以左侧枢轴作业流程为例(右侧对称),依次将侧管12和左侧片17放入由侧片支架9撑起的侧胀管平台11上,此时其两侧的侧管对射传感器21探测侧管12存在且位置正确,图3中侧片传感器19为接近传感器,探测左侧片17存在且位置正确。

然后,双手触发图4中启动开关25,通过气缸29图1中安全防护罩4下降至防护罩传感器24位置,遮挡作业区域。同时,胀管压头16在图1中动力气缸5作用下迅速下降并压紧图2中左侧片17及侧管12。在图4中胀管压头16底部安装的压力感应头,将感应信息通过线束传输到压力传感器23中,通过压力传感器23检测压力,继续下压直到侧管13胀管翻边完成。

最后、保持压力一定时间后图4中中胀管压头16在图1中动力气缸5和图4中回复弹簧26作用下上移回到初始高度。此时安全防护罩4上升让出工作区域。

换型时,首先解锁图2中平台工装7,在图3中握住平台把手7-3向左侧推至左侧阻挡块6-1位置,同时线束仓27随之移动,到位后立即锁紧平台销孔7-2。将图4中的胀管压头16进行更换,由压头传感器26检侧压头型号位置正确。所述的线束仓27具体为各个传感器及电气控制电线,通过线束仓27统一输出并与外部电气装置进行连接。

然后,依次将图2中的中间管14和中间片15放入由中间片支架10撑起的中间胀管平台13上,此时图3中的中间片传感器20和中间管对射传感器28分别检测中间管14和中间片15存在且位置正确。

最后,双手触发图4中启动开关25,图1中安全防护罩4再次下降至感应点1位置遮挡作业区域,同时,胀管压头16在图1中动力气缸5作用下迅速下降并压紧图2中的中间片15及中间管14,并在图4中压力传感器检测下继续下压直到胀管翻边完成。保持压力一定时间后图4中胀管压头16在图1中动力气缸5和图4中回复弹簧22作用下上移回到初始高度。

以上,一个完成的作业流程结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