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微量润滑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72888发布日期:2020-03-10 09:11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微量润滑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切削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微量润滑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在金属切削加工过程中,通常都要使用切削液。切削液的大量使用不但为使用单位造成了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还给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了很大危害,迫使人们不断研究开发新技术以改变现状。因此,近年来绿色制造技术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绿色切削技术是绿色制造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指对生态大环境和加工现场小环境均无毒副作用(或副作用很小),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少量“三废”(废气、废液和废渣)在链条末端可回收或自然降解,达到无公害的环保要求,对人的健康和环境没有危害的切削技术。

追求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推动绿色切削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环境保护意识普遍提高的今天,开发和推行绿色切削技术已成为现代制造业的一项迫切任务。在过去,人们更多地把保护环境的重点放在了污染物的“末端”控制和处理上,而忽略了对污染物的全过程控制和预防。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在制造全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产生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如果从制造的准备阶段就开始对制造的全过程以及生产完成后的产品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对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事先进行预测,环境面临的危害就会大大减轻,这一点可以说是绿色制造的核心所在。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能大力推广绿色切削技术,减少切削液的使用,一方面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能耗和制造成本。

现有技术中,缺少能够解决金属切削加工过程中润滑、冷却问题的成套“绿色切削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复合微量润滑冷却系统。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复合微量润滑冷却系统,包括主机箱和设于其内的电气单元和雾化单元;

所述雾化单元包括油雾出口接头、油雾出口转接头、高压罐上座接头、高压罐上座、流量控制接头、尼龙管、雾化板、压力控制开关、连接气管、压力开关接头、气源处理过滤器、气源接头、三通接头、过滤器接头、三通过滤器转换装置、过滤器电磁阀转换装置、补气阀、补气阀接头、主气阀气管,补气阀气管、高压罐下座、液位显示接头、排油接头、排油管、排油球阀接头ⅰ、排油球阀、排油球阀接头ⅱ、加油口接头、排气手滑阀、排气手滑阀接头、排气手滑阀压力开关转换装置、高压罐主气接头、高压罐排气接头、主气分接头、主气管、主汽阀、主汽阀接头、面板流量计、主汽阀过滤器、流量计接头、流量计气管、雾化块、雾化块接头、雾化板支撑钢管、液位检测开关和高压罐补气接头;

所述高压罐上座的上端设有压罐上座接头和加油口接头,所述压罐上座接头通过油雾出口转接头安装有油雾出口接头,所述高压罐上座左侧端设有流量控制接头,所述流量控制接头通过尼龙管与补气阀连接,所述补气阀上安装有气源处理过滤器和补气阀接头,所述气源处理过滤器通过带三通过滤器转换装置的三通接头分别与气源接头、过滤器接头连通,所述过滤器接头通过主气阀气管与主汽阀过滤器连通;

所述高压罐上座的前侧端设有高压罐主气接头、高压罐排气接头和高压罐补气接头,所述高压罐补气接头通过补气阀气管与补气阀上的补气阀接头连通,所述高压罐排气接头通过排气手滑阀压力开关转换装置分别与带排气手滑阀的排气手滑阀接头、带压力控制开关、压力开关接头的连接气管连通,所述高压罐主气接头通过主气分接头、主气管与主汽阀连通,所述主汽阀上的主汽阀接头通过管路与面板流量计连通,所述面板流量计的上部流量计接头通过流量计气管与补气阀连通,下部流量计接头通过流量计气管与高压罐下座的排油接头连通,所述排油接头通过排油管与带排油球阀接头ⅰ、排油球阀接头ⅱ的排油球阀连通;

所述高压罐上座、高压罐下座两者左侧端的液位显示接头之间连接有液位检测开关,所述高压罐上座的下端设有雾化块,所述雾化块的雾化块接头输出的油雾经由雾化板支撑钢管提供支撑的雾化板作用优化油雾颗粒度大小。

进一步地,上述复合微量润滑冷却系统中,所述主机箱包括上盖、侧板、电气安装板、元件安装板、挡板、侧门、底板和前门,所述上盖、底板之间焊接有侧板,所述侧门、前门活动设置在上盖、底板之间,所述电气安装板上固定有元件安装板,所述电气安装板及挡板各自的两端分别与上盖、底板固定。

进一步地,上述复合微量润滑冷却系统中,所述电气单元包括空开保护器、排气阀控制用的时间继电器、电磁阀线圈控制用的小型继电器、24v电源、航空插头、接线端子、浮球开关供电控制用的中间继电器、液位报警用的蜂鸣器、电源指示灯、内冷指示灯和流量计,所述空开保护器、时间继电器、小型继电器、24v电源设置在元件安装板上,所述流量计设置在电气安装板上,所述航空插头、接线端子、中间继电器设置在侧板上,所述蜂鸣器、电源指示灯、内冷指示灯设置在前门上。

进一步地,上述复合微量润滑冷却系统中,所述雾化板上设有阻挡大油滴上浮用的挡孔。

进一步地,上述复合微量润滑冷却系统中,所述挡孔呈平行四边形阵列分布,孔径为4-8mm。

进一步地,上述复合微量润滑冷却系统中,所述雾化块中设有混合通道、压缩空气进口、吸油口、雾化混合出口,所述混合通道的前部设有压缩空气进口、吸油口,后端设有雾化混合出口,当所述压缩空气进口通入压缩空气时,基于文丘里效应能够从吸油口吸取润滑油,将润滑油雾化后从雾化混合出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以压缩空气作为动力,通过雾化单元雾化润滑油,配合制冷系统、输出系统喷射至加工区域,实现对切削工具、加工零件进行润滑、冷却。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微量润滑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主机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主机箱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气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雾化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雾化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雾化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内外冷复合系统电路的参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附图1-8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复合微量润滑冷却系统,包括主机箱1和设于其内的电气单元2和雾化单元3。

本实施例中,雾化单元3包括油雾出口接头301、油雾出口转接头302、高压罐上座接头303、高压罐上座304、流量控制接头305、尼龙管306、雾化板307、压力控制开关308、连接气管309、压力开关接头310、气源处理过滤器311、气源接头312、三通接头313、过滤器接头314、三通过滤器转换装置315、过滤器电磁阀转换装置316、补气阀317、补气阀接头318、主气阀气管319,补气阀气管320、高压罐下座321、液位显示接头322、排油接头323、排油管324、排油球阀接头ⅰ325、排油球阀326、排油球阀接头ⅱ327、加油口接头328、排气手滑阀329、排气手滑阀接头330、排气手滑阀压力开关转换装置331、高压罐主气接头332、高压罐排气接头333、主气分接头334、主气管335、主汽阀336、主汽阀接头337、面板流量计338、主汽阀过滤器339、流量计接头340、流量计气管341、雾化块342、雾化块接头343、雾化板支撑钢管344、液位检测开关345和高压罐补气接头346。

本实施例中,高压罐上座304的上端设有压罐上座接头303和加油口接头328,压罐上座接头303通过油雾出口转接头302安装有油雾出口接头301,高压罐上座304左侧端设有流量控制接头305,流量控制接头305通过尼龙管306与补气阀317连接,补气阀317上安装有气源处理过滤器311和补气阀接头318,气源处理过滤器311通过带三通过滤器转换装置315的三通接头313分别与气源接头312、过滤器接头314连通,过滤器接头314通过主气阀气管319与主汽阀过滤器339连通。

本实施例中,高压罐上座304的前侧端设有高压罐主气接头332、高压罐排气接头333和高压罐补气接头346,高压罐补气接头346通过补气阀气管320与补气阀317上的补气阀接头318连通,高压罐排气接头333通过排气手滑阀压力开关转换装置331分别与带排气手滑阀329的排气手滑阀接头330、带压力控制开关308、压力开关接头310的连接气管309连通,高压罐主气接头332通过主气分接头334、主气管335与主汽阀336连通,主汽阀336上的主汽阀接头337通过管路与面板流量计338连通,面板流量计338的上部流量计接头340通过流量计气管341与补气阀317连通,下部流量计接头340通过流量计气管341与高压罐下座321的排油接头323连通,排油接头323通过排油管324与带排油球阀接头ⅰ325、排油球阀接头ⅱ327的排油球阀326连通。

本实施例中,高压罐上座304、高压罐下座321两者左侧端的液位显示接头322之间连接有液位检测开关345,高压罐上座304的下端设有雾化块342,雾化块342的雾化块接头343输出的油雾经由雾化板支撑钢管344提供支撑的雾化板307作用优化油雾颗粒度大小。

本实施例中,雾化板307上设有阻挡大油滴上浮用的挡孔3071,挡孔3071呈平行四边形阵列分布,孔径为6mm。挡孔3071共有24个,通过增加挡孔3071数量,减小孔径,实现优化油雾颗粒度大小。雾化块342中设有混合通道3421、压缩空气进口3422、吸油口3423和雾化混合出口3424,混合通道3421的前部设有压缩空气进口3422、吸油口3423,后端设有雾化混合出口3424。混合通道3421的直径为1.5mm。压缩空气进口3422直径为6mm,深12.5mm。吸油口3423直径为1.5mm,雾化混合出口3424为直径7mm的半圆喇叭口。当压缩空气进口3422通入压缩空气时,基于文丘里效应混合通道3421能够从吸油口3423吸取润滑油,并将润滑油雾化后从雾化混合出口3424排出。雾化混合出口3424是呐叭口,且孔系和呐叭口粗糙度为0.8,以优化流体束射向。管接头密封性要求无泄漏,装配面平面度保证在±0.05、粗糙度保证在0.6。

本实施例中,主机箱1包括上盖101、侧板102、电气安装板103、元件安装板104、挡板105、侧门106、底板107和前门108,上盖101、底板107之间焊接有侧板102,侧门106、前门108活动设置在上盖101、底板107之间,电气安装板104上固定有元件安装板104,电气安装板103及挡板105各自的两端分别与上盖101、底板107固定。雾化单元3主要安装在电气安装板103远离前门108的后方区域。

本实施例中,电气单元2包括空开保护器201、排气阀控制用的时间继电器202、电磁阀线圈控制用的小型继电器203、24v电源204、航空插头205、接线端子206、浮球开关供电控制用的中间继电器207、液位报警用的蜂鸣器208、电源指示灯209、内冷指示灯210和流量计211。空开保护器201、时间继电器202、小型继电器203、24v电源204设置在元件安装板104上,流量计211设置在电气安装板103上。航空插头205、接线端子206、中间继电器207设置在侧板102上,蜂鸣器208、电源指示灯209、内冷指示灯210设置在前门108上。上述各部件均为现有技术中电气部件,本实施例只是对其进行应用,并未对其工作原理及结构进行优化,具体结构不再赘述;针对涉及的内外冷复合系统电路提供了附图8进行参考,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其基础上进行优化改进,该附图并未对本实施例部件连接关系进行具体限制,只是作为实现方案的一种参考例。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以压缩空气作为动力,通过雾化单元2雾化润滑油,配合制冷系统、输出系统喷射至加工区域,实现对切削工具、加工零件进行润滑、冷却,制冷系统、输出系统为现有技术手段,本实施例并未改进,因而未具体展开说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制冷系统、输出系统的设置为常规技术手段,本实施例的主要改进点在于雾化单元2。具体操作:切削加工中,将无生态危害的润滑介质(低冰点易生物降解油或固体纳米粉末)及水溶剂与通过多级涡流管直列制冷(不附加压缩增压设备)形成的零下15℃的低温气体,经充分混合形成微米级低温油气雾后以不低于40m/s的喷射速度经3个均布独立管道以30°入射角度射入切削区域,辅以康达效应强喷排屑系统结合程控单元将普通压缩空气经出口端放大形成超过10kg/cm2的增量气体断续喷射(喷射频率视去除量可调),实现工作区域固定负压区的流体周期性紊乱达到强力排屑作用。以上述方式取代传统切削液对加工材料实施润滑、冷却和排屑功能,从而获得更低的使用成本、更高的加工效率和无污染的生产环境的新型复合喷雾绿色切削技术。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