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式冲裁脱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11027发布日期:2020-10-23 13:01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动式冲裁脱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脱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气动式冲裁脱离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冲裁模具进行冲裁工作中,常会遇到比较薄的材料(比如厚度0.3mm以下)和较小尺寸的冲裁废料(或者冲裁件),这些冲裁废料容易与凸模粘在一起,而造成凸模或者凹模刃口的损坏。

现有的冲裁模具通常是采用凸模上内装弹性顶出销装置,利用弹簧的弹力推动顶出销,来脱离粘连的冲裁废料,此装置结构简单,但缺点是结构尺寸受弹簧和芯轴尺寸的限制,小尺寸的凸模(直径小于2mm)无法使用,而且还由于顶出芯始终凸出凸模端面,冲裁时容易造成板料变形或者损坏,影响冲裁零件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动式冲裁脱离装置,在冲裁结束后能够自动在凸模端面喷出高压气体,将粘在凸模端面的冲裁废料吹离,从而实现冲裁件的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包括配气板、连接气管、通气阀控制组件、通气阀和凸模气孔;

所述配气板上设置有配气通孔,所述配气通孔的第一端与所述凸模气孔连通,所述配气通孔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气管连通至气源;

所述凸模气孔设置在凸模上,所述凸模气孔的出气口指向粘连在凸模上的板料;

所述通气阀用于控制所述连接气管的通断,所述通气阀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通气阀的开启或关闭;

所述通气阀控制组件包括第一触控件和第二触控件,所述第一触控件固定在上模座上并随上模座运动,且当所述第一触控件与第二触控件相互作用时,所述通气阀导通所述连接气管。

上述的气动式冲裁脱离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触控件包括触控杆和触控杆连接杆,所述触控杆固定在所述触控杆连接杆上,所述触控杆连接杆固定在上模座上;

所述触控杆的一端向所述第二触控件所在的位置延伸;

所述通气阀为延时阀门,所述第二触控件设置在所述延时阀门上,所述触控杆推动所述第二触控件以实现所述通气阀的开启。

上述的气动式冲裁脱离装置,其中,所述触控杆可调节的安装固定在所述触控杆连接杆上。

上述的气动式冲裁脱离装置,其中,所述触控杆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

所述触控杆连接杆上设置有与所述触控杆配合的螺纹孔。

上述的气动式冲裁脱离装置,其中,还包括第三触控件;

所述通气阀为电磁阀,所述第二触控件和所述第三触控件均为触控开关,所述第一触控件固定在上模座上,并随上模座的运动活动在所述第二触控件和所述第三触控件之间;

当所述第一触控件与所述第二触控件触碰后,所述电磁阀开启以导通所述连接气管;

当所述第一触控件与所述第三触控件触碰后,所述电磁阀关闭以封堵所述连接气管。

上述的气动式冲裁脱离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触控件和所述第三触控件均可拆卸的安装固定在触控件安装架上;

所述第二触控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触控件的下侧。

上述的气动式冲裁脱离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触控件套设在所述触控件安装架上,并通过锁紧螺栓将所述第二触控件锁紧固定到所述触控件安装架上。

上述的气动式冲裁脱离装置,其中,所述配气通孔的孔口位置设置有方便与所述连接气管连通的气管接头。

上述的气动式冲裁脱离装置,其中,所述配气通孔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竖向设置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凸模气孔连通。

上述的气动式冲裁脱离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凸模气孔的孔径。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气动的方式,在凸模冲裁板料过程中开启阀门,通过贯穿凸模的小孔,引入压缩空气,在凸模端面喷出高压气体,将粘在凸模端面的冲裁废料吹离,从而实现冲裁件的脱离,本装置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公开的气动式冲裁脱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公开的气动式冲裁脱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气动式冲裁脱离装置中配气通孔与凸模气孔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1、配气板;11、配气通孔;111、第一通孔;112、第二通孔;2、连接气管;3、通气阀控制组件;31、第一触控杆;311、触控杆;312、触控杆连接杆;32、第二触控件;33、第三触控件;34、触控件安装架;35、锁紧螺栓;4、通气阀;5、凸模气孔;6、气管接头;

100、凸模;101、板料;200、上模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3所示,公开了一种气动式冲裁脱离装置,包括配气板1、连接气管2、通气阀控制组件3、通气阀4和凸模气孔5;

配气板1上设置有配气通孔11,配气通孔11的第一端与凸模气孔5连通,配气通孔11的第二端通过连接气管2连通至气源。气源内存储有压缩空气,压缩空气通过连接气管2将气体输送到凸模气孔5的位置。

凸模气孔5设置在凸模100上,凸模气孔5的出气口指向粘连在凸模100上的板料101。上述结构的设计使压缩空气能够对粘连在凸模100上的板料进行吹离。采用气动的方式,在凸模100冲裁板料101结束的瞬间输入压缩空气,通过配气通孔和凸模气孔5的设置,引入压缩空气,在凸模100的端面喷出高压气体,将粘在凸模100的端面的板料101吹离,从而方便实现冲裁件的脱离。

为了方便控制压缩空气的引入设置了通气阀4和通气阀控制组件3,通气阀4用于控制连接气管2的通断,通气阀控制组件3用于自动实现通气阀4的通断。通气阀控制组件3包括第一触控件31和第二触控件32,第一触控件31固定在上模座200上并随上模座200运动,当上模座200与下模座完成冲裁结束后,第一触控件31与第二触控件32相互作用,通气阀4开启以导通连接气管2。通气阀控制组件3得以自动实现通气阀4的开启。

具体的配气通孔11的孔口位置设置有方便与连接气管2连通的气管接头6。配气通孔11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通孔111和竖向设置的第二通孔112,第二通孔112与凸模气孔5连通。进一步的,第二通孔112的孔径大于凸模气孔5的孔径,以方便从凸模气孔5内出气。

在使用过程中当第一触控件31随着上模座200向下移动过程中,第一触控件31逐渐向靠近第二触控件32的方向移动,当上模组200与下模座闭合施行冲裁的时,此时第一触控件31与第二触控件32相互作用从而触发通气阀4,使通气阀4导通从而实现对冲裁掉的板料进行去除,以避免实现冲裁掉的板料黏连在凸模上。

实施例1

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触控件31包括触控杆311和触控杆连接杆312,触控杆311固定在触控杆连接杆312上,触控杆连接杆312固定在上模座200上;触控杆311的一端向第二触控件(图1未示)所在的位置延伸;通气阀4为延时阀门,第二触控件设置在延时阀门上,触控杆311通过推动第二触控件以实现通气阀4的开启。触控杆连接杆312具有z字形结构,具体的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第一连接部通过螺栓固定在上模座200上,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触控杆311固定在第三连接部上。触控杆311指向第二触控件所在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通气阀4为延时阀门则第二触控件实际上为通气阀4上的阀门推动杆,当触控杆311随着上模座200向下移动的过程中,触控杆311推动第二触控件,从而实现通气阀4的开启。当触控杆311随着上模座200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作用在第二触控件上的作用力撤销则此时在通气阀4自身的作用下阀门自动关闭从而实现不冲裁的时候压缩空气就不进行吹离。在本实施例中通气阀4为普通的延时阀门,在此不做进一步限定。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调整通气阀4开启的时间,将触控杆311设置为可调节的安装固定在触控杆连接杆312上。触控杆311安装在触控杆连接杆312上的位置可以调整,触控杆311位置的调整能够实现触控杆311距离第二触控件相对位置的调整,从而能够改变触控杆311和第二触控件接触的时间。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杆311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触控杆连接杆312上设置有与触控杆311配合的螺纹孔。触控杆311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触控杆连接杆312上,通过旋拧螺纹能够实现触控杆311向第二触控件延伸的长度,从而改变触控杆311到达第二触控件的时间。

实施例2

具体的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中,包括第三触控件33;通气阀4为电磁阀,第二触控件32和第三触控件33均为触控开关,第一触控件31固定在上模座200上,并随上模座200的运动活动在第二触控件32和第三触控件33之间;当第一触控件31与第二触控件32触碰后,电磁阀开启以导通连接气管2;当第一触控件31与第三触控件33触碰后,电磁阀关闭以封堵连接气管2。第二触控件32和第三触控件33为两个触碰开关,当第一触控件31触碰到第二触控件32时电磁阀打开进行通气,当第一触控件31触碰到第三触控件33时,电磁阀关闭。在实际使用状态下第一触控件31随着上模座200上下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第一触控件31活动在第二触控件32和第三触控件33之间。

第二触控件32和第三触控件33均可拆卸的安装固定在触控件安装架34上;第二触控件32设置在第二触控件33的下侧。具体的,第二触控件32套设在触控件安装架34上,并通过锁紧螺栓35将第二触控件32锁紧固定到触控件安装架34上。同样的,第三触控件33套设在触控件安装架34上,并通过锁紧螺栓35将第三触控件33锁紧固定。通过上述安装方式能够方便实现第二触控件32和第三触控件33之间的位置,从而改变第一触控件31与上述两个触控件相互作用的时间。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