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压机用取放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83790发布日期:2020-07-14 17:09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冲压机用取放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冲压机用取放料装置。



背景技术:

冲压机是通过电动机驱动飞轮,并通过离合器、传动齿轮带动曲柄连杆机构使滑块上下运动,带动拉伸模具对钢板成型。所谓的双动就是指压力机有两个滑块,分为内滑块和外滑块,内滑块带动模具的凸模或凹模,外滑块带动模具上的压边圈,在拉伸时压边圈首先动作压住钢板边缘,内滑块再动作进行拉伸。

目前,冲压机一般包括工作台、机体、上模以及下模。使用时,将按一定间隔预留有多个定位孔的板材放置于下模顶部,通过设置于工作台顶部的定位柱进行板材定位,接着启动机体,机体设置有动力机构驱动上模冲压板材。

但是,冲压完成后工作人员需要将板材先上抬,使板材脱离定位柱。然后取出冲压形成的冲压件后,再将板材用于下一轮冲压的部分通过定位柱进行定位,最后才能进行下一轮的冲压。由于整个操作过程都是由人工进行,操作过程比较麻烦,容易影响板材的冲压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冲压机用取放料装置,具有提高板材冲压效率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冲压机用取放料装置,包括工作台以及设置于工作台顶部的机体,所述机体设置有上模,所述工作台顶部设置有下模,所述工作台顶部远离下模一侧设置有用于限制板材向下模输送的轨迹的限制机构,所述工作台滑动设置有用于限制板材位置的定位柱,所述工作台设置有驱动定位柱上下滑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工作台顶部远离限制机构一侧设置有用于收集冲压件的收集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台顶部设置有限制机构,板材向下模输送时的运动轨迹被限制机构限制,有利于板材准确输送至下模顶部。工作台设置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定位柱上下滑动,有利于定位柱脱离或者插接于板材自带的用于定位的孔槽,方便板材的上料或下料,提升冲压效率。工作台顶部设置有收集机构,用于收集冲压后形成的冲压件。整个取放料过程简单,方便,有利于提升板材的冲压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作台顶部靠近下模部分沿竖直向下方向开设有多个滑槽,所述定位柱上下滑动于滑槽,所述滑槽槽壁沿竖直方向对称开设有限制槽,所述定位柱外周侧对称固定有限制块,所述限制块滑动于限制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定位柱滑动于滑槽,有利于定位柱脱离板材,限制块滑动于限制槽,有利于限制定位柱脱离滑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绳索,所述工作台顶部远离下模一侧开设有驱动槽,所述驱动槽滑动连接有驱动杆,所述绳索一端分叉成多个的小绳索且小绳索分别可拆卸连接于定位柱底部,所述绳索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驱动杆底部,所述滑槽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小绳索外周侧且一端抵接于定位柱底部,另一端抵接于滑槽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按压驱动杆,驱动杆带动绳索使得定位柱向下运动,有利于定位柱脱离板材。弹簧弹力释放时推动定位柱向上运动,有利于定位柱限制板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柱以及驱动杆底部分别开设有绑接槽,所述绑接槽内固定有绑接柱,所述绳索与小绳索分别绑接于绑接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绳索、小绳索分别绑接于绑接柱,有利于拆卸或者固定绳索、小绳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制机构包括供板材两侧滑动的滑动槽,所述工作台顶部对称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滑动槽开设于两个支撑板相向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板材两侧分别滑动于滑动槽,有利于限制板材朝下模运输时的轨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机构包括导向面与收集台,所述导向面倾斜向下设置于工作台顶部远离支撑板部分,所述导向面靠近下模一侧的高度高于远离下模一侧的高度,所述收集台设置于导向面远离下模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冲压后形成的冲压件顺着导向面滑动至收集台,有利于收集冲压件,提高整体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台顶部设置有用于增大摩擦力的缓冲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冲压件与缓冲层相接触,一方面增加与冲压件间的摩擦力,降低冲压件脱离收集台的可能,另一方面降低冲压件对收集台产生的冲击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使用时板材两侧滑动于滑动槽,使板材的输送轨迹被限制,有利于板材准确输送至下模顶部。按压驱动杆,驱动杆拉动绳索使得定位柱向下滑动,此时弹簧进入收缩状态,有利于定位柱脱离板材。松开驱动杆,弹簧弹力释放推动定位柱向上运动,滑动板材,当板材用于定位的孔槽与定位柱相互对准时,定位柱插接于板材用于定位的孔槽,板材的位置被定位柱限制,有利于对下一轮冲压进行上料,使得冲压效率被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内部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突显滑动槽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突显滑槽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绳索与小绳索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工作台;2、机体;3、上模;4、下模;5、限制机构;501、滑动槽;6、定位柱;7、驱动机构;701、绳索;702、小绳索;8、收集机构;801、导向面;802、收集台;9、滑槽;10、限制槽;11、限制块;12、驱动槽;13、驱动杆;14、弹簧;15、绑接槽;16、绑接柱;17、支撑板;18、缓冲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见图1与图2,一种冲压机用取放料装置,包括工作台1以及设置于工作台1顶部的机体2。机体2设置有上模3,工作台1顶部设置有下模4,下模4位于上模3正下方,工作台1顶部设置有定位柱6。板材根据冲压件的大小,计算后预先开设有多个用于配合定位柱6定位的孔槽。冲压时将板材通过定位柱6定位放置于下模4顶部,启动机体2,机体2内部的动力装置驱动上模3对板材进行冲压形成冲压件。由于机体2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板材用于定位的孔槽开设等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多做赘述。

参见图2与图3,工作台1顶部远离下模4一侧设置有限制机构5,用于限制板材朝下模4输送时的运动轨迹。限制机构5包括滑动槽501,工作台1顶部对称固定有支撑板17,滑动槽501分别开设于支撑板17相向的一侧,滑动槽501底部与下模4顶部处于同一水平面。使用时将板材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滑动于滑动槽501,使滑动槽501限制板材朝下模4输送的轨迹。

参见图4与图5,工作台1顶部沿竖直向下方向开设有多个滑槽9,滑槽9同时贯穿下模4,定位柱6上下滑动于滑槽9。滑槽9槽壁对称开设有竖直向下延伸的限制槽10,定位柱6外周侧对称固定有限制块11,限制块11上下滑动于限制槽10,有利于降低定位柱6脱离滑槽9的可能。工作台1设置有驱动机构7,用于驱动定位柱6上下滑动。

参见图4与图5,驱动机构7包括绳索701。工作台1远离下模4的一侧沿竖直方向开设有驱动槽12(驱动槽12在图3中标出),支撑板17、驱动槽12与下模4三者不处于同一直线上。驱动槽12滑动连接有驱动杆13,绳索701一端分叉成多股的小绳索702且小绳索702分别穿过滑槽9底部可拆卸连接于定位柱6底部,绳索701远离小绳索702一端穿过驱动槽12槽壁且可拆卸连接于驱动杆13底部。小绳索702外周侧套设有弹簧14,弹簧14一端抵接于定位柱6底部,另一端抵接于滑槽9底部。

参见图4与图5,定位柱6于驱动杆13底部分别开设有绑接槽15,绑接槽15内固定连接有绑接柱16,绳索701与小绳索702分别绑接于绑接柱16,有利于拆卸或固定绳索701、小绳索702。

参见图3与图4,使用时按压驱动杆13,驱动杆13拉动绳索701,使小绳索702(小绳索702在图5中标出)带动定位柱6向下滑动,弹簧14进入收缩状态,定位柱6脱离板材,此时可将板材向下模4方向推动,使板材用于下一轮冲压部分滑动至下模4顶部。然后松开驱动杆13,弹簧14弹力释放推动定位柱6向上滑动抵触于板材底部。接着滑动板材,当板材预留的孔槽与与定位柱6相对准时,定位柱6插接于板材的孔槽,使板材的位置被限制。工作台1在生产时采用两半式拼装结构,因此工作台1内部用于绳索701穿设的索道、滑槽9以及驱动槽12等都是预留的,当绳索701等零件安装完毕后再将工作台1拼装完整。

参见图1与图2,工作台1顶部远离支撑板17的部分设置有收集机构8,用于收集冲压后形成的冲压件。收集机构8包括导向面801与收集台802,导向面801倾斜向下设置且导向面801位于下模4下方。导向面801靠近下模4一侧的高度高于导向面801远离下模4一侧的高度,收集台802设置于导向面801远离下模4一侧。当继续下一轮冲压时,板材被工作人员向远离支撑板17方向滑动,此时冲压件自由掉落于导向面801,顺着导向面801直至滑落于收集台802顶部,工作人员只需间隔一段时间后收集时收集台802顶部的冲压件即可。

参见图2,收集台802顶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层18,缓冲层18优选橡胶材质。一方面用于增加与冲压件之间的摩擦力,降低冲压件滑出收集台802顶部的可能,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冲压件落于收集台802顶部时的冲击力。

使用原理:

参见图1与图2,当冲压完成需要上料进行下一轮冲压时,先按压驱动杆13,驱动杆13拉动绳索701使定位柱6向下滑动脱离板材。接着将板材向远离支撑板17方向滑动,冲压件被板材推动直至自由掉落于导向面801且滑落至收集台802顶部被收集。当板材用于下一轮冲压的部分滑至下模4顶部时,松开驱动杆13,定位柱6抵触于板材底部。接着滑动板材,当板材用于定位的孔槽与定位柱6相对准时,定位柱6插接于板材用于定位的孔槽,板材的位置被限制,最后即可启动机体2进行下一轮冲压。整个使用过程简单、方便,有利于提升冲压效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