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成型后托件的模具及其成型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84233发布日期:2020-10-20 17:42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成型后托件的模具及其成型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冰刀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成型后托件的模具及其成型工艺。



背景技术:

冰刀是装在冰鞋底下的钢制刀状物,冰刀接触的冰熔化成水,使冰刀与冰之间的摩擦力降的更低,更有利于冰鞋的滑动。在冰刀与冰鞋之间通过前托与后托进行连接。在现有的技术中通过拉伸工艺加工后托,其工作效率低,且质量得不到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成型后托件的模具,通过使用该模具能够实现冲压成型后托件,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的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成型后托件的模具,包括:

第一模具,所述第一模具用于将坯料修边成加工料片;

第二模具,所述第二模具用于使所述加工料片成型预设第一管件部与预设第二管件部;

第三模具,所述第三模具用于使所述预设第一管件部成型带有第一翻边的第一管件部;

第四模具,所述第四模具用于在所述预设第二管件部成型第二管件部与连接带;

第五模具,所述第五模具用于使所述第一管件部折弯成第一管状件,及所述第二管件部折弯成第二管状件;

第六模具,所述第六模具用于使所述第一管状件成型目标第一管件;

第七模具,所述第七模具用于使所述第二管状件成型预设第二管件;

第八模具,所述第八模具用于使所述连接带与所述预设第二管件分离,及将所述预设第二管件成型目标第二管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五模具包括第一冲压结构与第一插芯结构,所述第一冲压结构沿垂直方向使所述第一管件部围抱于所述第一插芯结构的外侧从而成型所述第一管状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六模具包括第二冲压结构与第二插芯结构,所述第二冲压结构沿水平方向使所述第一管状件沿水平方向围抱于所述第二插芯结构的外侧从而成型所述目标第一管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七模具包括第三冲压结构与第三插芯结构,所述第三插芯结构与所述第一插芯结构垂直设置,所述第三冲压结构沿垂直方向使所述第二管状件围抱于所述第三插芯结构的外侧从而成型所述预设第二管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八模具包括冲翻机构,所述冲翻机构包括与所述预设第二管件和所述连接带连接处相对的冲翻件,所述冲翻件用于分离所述连接带与所述预设第二管件并在所述预设第二管件上成型第二翻边。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冲翻机构还包括设置于下模上的凸模,所述凸模用于切除所述预设第二管件内的废料从而使所述预设第二管件成型所述目标第二管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模具、所述第二模具、所述第三模具、所述第四模具、所述第五模具、所述第六模具、所述第七模具与所述第八模具分别包括两个,呈相对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有一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置于相对的模具之间,用于固定所述坯料的中部,所述固定座的固定面高于所述模具的压合面,从而使位于固定座两侧的加工件的重心低于所述固定面。

一种用于成型后托件的工艺,包括:

对坯料修边,形成加工料片;

将加工料片经冲压,形成垂直连接的目标第一管件与目标第二管件;

将目标第一管件连接处焊接,形成后托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其中“将加工料片经冲压,形成垂直连接的目标第一管件与目标第二管件”具体包括:

将加工料片经冲压,形成预设第一管件部与预设第二管件部;

对预设第一管件部翻边,形成第一管件部;

对预设第二管件部精修,形成第二管件部与连接带;

对第一管件部与第二管件部折弯,形成第一管状件与第二管状件;

对第一管状件整形,形成目标第一管件;

对第二管件件整形,形成预设第二管件;

将预设第二管件与连接带分离,并在预设第二管件的分离处翻边,形成目标第二管件。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中利用各模具对坯料进行冲压成型为后托件,实现自动化的加工,提高了产品的加工效率,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2.每一模具包括两个,呈对称设置,在相对的模具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坯料中部的固定座,固定座的固定面高于模具的压合面,使位于固定座两侧的加工件的重心低于固定面,从而保证在冲压时,加工件稳定,不发生晃动,保证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模具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第一模具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第一模具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第二模具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第三模具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第三模具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中第五模具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中第六模具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第八模具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后托件成型过程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第五模具至第八模具成型过程示意图。

其中:1、第一模具;11、修边块;

2、第二模具;21、压块;22、成型面;

3、第三模具;31、水平推块;

4、第四模具;

5、第五模具;51、第一冲压结构;52、第一插芯结构;53、第一氮气弹簧;

6、第六模具;61、第二冲压结构;62、第二插芯结构;63、垂直滑块;64、水平滑块;

7、第七模具;

8、第八模具;81、冲翻件;82、凸模;

9、坯料;

10、加工料片;101、预设第一管件部;102、第一翻边;103、第一管件部;104、第一管状件;105、目标第一管件;111、预设第二管件部;112、第二管件部;113、连接带;114、第二管状件;115、预设第二管件;116、第二翻边;117、目标第二管件;

12、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11所示,一种用于成型后托件的模具,包括:

第一模具1,所述第一模具1用于将坯料9修边成加工料片10;

第二模具2,所述第二模具2用于使所述加工料片10成型预设第一管件部101与预设第二管件部111;

第三模具3,所述第三模具3用于使所述预设第一管件部101成型带有第一翻边102的第一管件部103;

第四模具4,所述第四模具4用于在所述预设第二管件部111成型第二管件部112与连接带113;

第五模具5,所述第五模具5用于使所述第一管件部103折弯成第一管状件104,及所述第二管件部112折弯成第二管状件114;

第六模具6,所述第六模具6用于使所述第一管状件104成型目标第一管件105;

第七模具7,所述第七模具7用于使所述第二管状件114成型预设第二管件115;

第八模具8,所述第八模具8用于使所述连接带113与所述预设第二管件115分离,及将所述预设第二管件115成型目标第二管件117。

利用各模具对坯料9进行冲压成型为后托件,实现自动化的加工,提高了产品的加工效率,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参见图2、3所示,所述第一模具1上设置有用于对坯料四周进行修边的多个修边块11,通过所述修边块11将所述坯料9修边成加工料片10。

参见图4所示,所述第二模具2上设置有压块21,所述压块21底部朝向所述加工料片10侧设置有成型面22,通过所述压块21冲压至所述加工料片10上,在所述加工料片10的表面形成与所述成型面22相配合的形状,即使所述加工料片10表面成型预设第一管件部101与预设第二管件部111。

参见图5、6所示,所述第三模具3上设置有水平推块31,所述水平推块31将预设第一管件部101的端部折弯形成第一翻边102。

参见图7所示,所述第五模具5包括第一冲压结构51与第一插芯结构52,所述第一冲压结构51沿垂直方向使所述第一管件部103围抱于所述第一插芯结构52的外侧从而成型所述第一管状件104。所述第一插芯结构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氮气弹簧53,所述第一氮气弹簧53能在所述第一冲压结构51与所述第一插芯结构52将所述第一管件部103成型为所述第一管状件104后,将所述第一插芯结构52的插芯从所述第一管状件104内抽出。

参见图8所示,所述第六模具6包括第二冲压结构61与第二插芯结构62,所述第二冲压结构61沿水平方向使所述第一管状件104沿水平方向围抱于所述第二插芯结构62的外侧从而成型所述目标第一管件105。所述第二冲压结构61包括垂直滑块63,与所述垂直滑块63斜面相抵的水平滑块64,所述水平滑块64在所述垂直滑块63的推动下沿水平方向相向运动,从而使所述水平滑块64将所述第一管状件104沿水平方向围抱于第二插芯结构62的外侧。

所述第二插芯结构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氮气弹簧,所述第二氮气弹簧能在所述第二冲压结构61与所述第二插芯结构62将所述第一管状件104成型为所述目标第一管件105后,将所述第二插芯结构62的插芯从所述目标第一管件105内抽出。

所述第七模具7包括第三冲压结构与第三插芯结构,所述第三插芯结构与所述第一插芯结构52垂直设置,所述第三冲压结构沿垂直方向使所述第二管状件114围抱于所述第三插芯结构的外侧从而成型所述预设第二管件115。

参见图9所示,所述第八模具8包括冲翻机构,所述冲翻机构包括与所述预设第二管件115和所述连接带113连接处相对的冲翻件81,所述冲翻件81用于分离所述连接带113与所述预设第二管件115并在所述预设第二管件115上成型第二翻边116。

所述冲翻机构还包括设置于下模上的凸模82,所述凸模82用于切除所述预设第二管件115内的废料从而使所述预设第二管件115成型所述目标第二管件117。

参见图1所示,所述第一模具1、所述第二模具2、所述第三模具3、所述第四模具4、所述第五模具5、所述第六模具6、所述第七模具7与所述第八模具8分别包括两个,呈相对设置。

还包括有一固定座12,所述固定座12设置于相对的模具之间,用于固定所述坯料9的中部,所述固定座12的固定面高于所述模具的压合面,从而使位于固定座11两侧的加工件的重心低于所述固定面。提高加工件的稳定性,及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

一种用于成型后托件的工艺,包括:

对坯料9修边,形成加工料片10;

将加工料片10经冲压,形成垂直连接的目标第一管件105与目标第二管件117;

将目标第一管件105连接处焊接,形成后托件。

其中“将加工料片10经冲压,形成垂直连接的目标第一管件105与目标第二管件117”具体包括:

将加工料片10经冲压,形成预设第一管件部101与预设第二管件部111;

对预设第一管件部101翻边,形成第一管件部103;

对预设第二管件部111精修,形成第二管件部112与连接带113;

对第一管件部103与第二管件部112折弯,形成第一管状件104与第二管状件114;

对第一管状件104整形,形成目标第一管件105;

对第二管件件整形,形成预设第二管件115;

将预设第二管件115与连接带113分离,并在预设第二管件115的分离处翻边,形成目标第二管件117。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