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末干压成型生胚及粉末干压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08753发布日期:2020-12-01 10:36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粉末干压成型生胚及粉末干压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末干压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粉末干压成型生胚及粉末干压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粉末干压成型模具的成型表面都是光面,制成的生胚表面也都是平面。在对生胚热处理、烧结等工序时,需要大量的氧化锆粉作为生胚的隔离物,若筛粉不均匀,会造成大量的生胚粘连,产生较多不良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粉末干压成型生胚及粉末干压成型模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粉末干压成型生胚,包括胚体,所述胚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有多个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的高度为0.1-1.5mm。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在生胚的上下表面形成小的凸出部,在生胚后续加工过程(如热处理、烧结等工序)中,相互堆叠的生胚之间产生了间隙,防止产品粘连,提高合格率。这些凸出部可以在精加工工序中去除,不影响产品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凸出部在胚体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密度为0.2-3个/cm2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在确保生胚之间的隔离效果的基础上,采用最少数量的凸出部设置。

进一步地,在水平截面上,所述凸出部的截面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圆形,或菱形,或椭圆形,或腰形。

进一步地,在所述凸出部的水平截面成圆形时,直径为0.5-5mm;在所述凸出部的水平截面成菱形或正方形时,边长为0.5-5mm;在所述凸出部的水平截面成长方形,或椭圆形,或腰形时,长度为1.5-10mm,宽度为0.5-2mm。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形状的。

一种粉末干压成型模具,包括上冲头、凹模和下冲头,所述上冲头的下表面和所述下冲头的上表面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为0.1-1.5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稳定成型上下表面具有凸出部的生胚。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在上冲头的下表面和下冲头的上表面上的密度为0.2.3个/cm2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水平截面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圆形,或菱形,或椭圆形,或腰形。

进一步地,在所述凹槽的水平截面成圆形时,直径为0.5.5mm;在所述凹槽的水平截面成菱形或正方形时,边长为0.5-5mm;在所述凹槽的水平截面成长方形,或椭圆形,或腰形时,长度为1.5-10mm,宽度为0.5-2mm。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根据需求制造具有不同凸出部形状的生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生胚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模具上冲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仰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模具凹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模具下冲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俯视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的名称:

11-胚体;12-凸出部;21-上冲头;22-凹模;23-下冲头;2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一种粉末干压成型生胚,包括胚体11,胚体1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有多个凸出部12,凸出部12的高度为0.1-1.5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生胚的上下表面形成小的凸出部,在生胚后续加工过程(如热处理、烧结等工序)中,相互堆叠的生胚之间产生了间隙,防止产品粘连,提高合格率。这些凸出部可以在精加工工序中去除,不影响产品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凸出部12在胚体11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密度为0.2-3个/cm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确保生胚之间的隔离效果的基础上,采用最少数量的凸出部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水平截面上,所述凸出部的截面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圆形,或菱形,或椭圆形,或腰形。在所述凸出部的水平截面成圆形时,直径为0.5-5mm;在所述凸出部的水平截面成菱形或正方形时,边长为0.5.5mm;在所述凸出部的水平截面成长方形,或椭圆形,或腰形时,长度为1.5-10mm,宽度为0.5-2mm。

如图3-8所示,一种粉末干压成型模具,包括上冲头21、凹模22和下冲头23,上冲头21的下表面和下冲头23的上表面设有多个凹槽24,凹槽24的深度为0.1-1.5m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稳定成型上下表面具有凸出部的生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凹槽24在上冲头21的下表面和下冲头23的上表面上的密度为0.2-3个/cm2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的水平截面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圆形,或菱形,或椭圆形,或腰形。在所述凹槽的水平截面成圆形时,直径为0.5-5mm;在所述凹槽的水平截面成菱形或正方形时,边长为0.5-5mm;在所述凹槽的水平截面成长方形,或椭圆形,或腰形时,长度为1.5-10mm,宽度为0.5-2mm。可以根据需求制造具有不同凸出部形状的生胚。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粉末干压成型生胚,其特征在于,包括胚体,所述胚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有多个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的高度为0.1-1.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干压成型生胚,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在胚体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密度为0.2-3个/cm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干压成型生胚,其特征在于,在水平截面上,所述凸出部的截面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圆形,或菱形,或椭圆形,或腰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粉末干压成型生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出部的水平截面成圆形时,直径为0.5-5mm;在所述凸出部的水平截面成菱形或正方形时,边长为0.5-5mm;在所述凸出部的水平截面成长方形,或椭圆形,或腰形时,长度为1.5-10mm,宽度为0.5-2mm。

5.一种粉末干压成型模具,用以制造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粉末干压成型生胚,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冲头、凹模和下冲头,所述上冲头的下表面和所述下冲头的上表面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为0.1-1.5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粉末干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在上冲头的下表面和下冲头的上表面上的密度为0.2-3个/cm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粉末干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水平截面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圆形,或菱形,或椭圆形,或腰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粉末干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槽的水平截面成圆形时,直径为0.5-5mm;在所述凹槽的水平截面成菱形或正方形时,边长为0.5-5mm;在所述凹槽的水平截面成长方形,或椭圆形,或腰形时,长度为1.5-10mm,宽度为0.5-2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粉末干压成型生胚及粉末干压成型模具,在生胚胚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形成多个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的高度为0.1‑1.5mm。在生胚后续加工过程(如热处理、烧结等工序)中,相互堆叠的生胚之间产生了间隙,防止产品粘连,提高合格率。这些凸出部可以在精加工工序中去除,不影响产品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朱兴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钧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14
技术公布日:2020.12.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