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侧翻边紧凑型旋转冲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87715发布日期:2021-06-15 21:51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侧翻边紧凑型旋转冲压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冲压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侧翻边紧凑型旋转冲压机构。



背景技术:

在冲压件的翻边工序中,对于零件翻边的地方,特别是负角度翻边时,在进行压件时,板件容易出现回弹的现象,也会出现一次翻边卡料的现象,这些问题会大大降低翻边质量,也会给现场调试人员增较大的工作量。cn106694660a公开了一种零件负角翻边冲压机构,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但其存在如下问题:需要在下模座上设计可上下运动的下模托料块、左右移动的滑动斜楔,需要在上模座上设计上斜楔和上模成型块,上斜楔用于驱动滑动斜楔运动,上模成型块可在上驱动块作用下左右运动,整体结构复杂,模具加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侧翻边紧凑型旋转冲压机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侧翻边紧凑型旋转冲压机构,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下模座前部设有翻边底座,所述翻边底座上表面左右对称连接有两个翻边镶块,每个所述翻边镶块由底部旋转部和顶部翻边部组成,所述翻边底座上表面左右对称的开设有供所述旋转部嵌入并转动连接的凹槽,所述旋转部前后两端向外延伸有用于与所述凹槽前后槽壁的轴孔转动连接的转轴,所述翻边部的前后两端分别向外延伸有凸柱,两所述翻边部前端的两所述凸柱和后端的两所述凸柱分别通过拉簧一和拉簧二连接,两所述翻边部彼此相对的侧面均为受压斜面,两所述翻边部背对所述受压斜面的侧面为翻边斜面,所述上模座上设有可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的驱动块,所述驱动块可插入至两所述翻边部之间并对两所述受压斜面施加压力而使两所述翻边镶块绕所述转轴向外转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旋转部为圆柱状,所述转轴设于所述旋转部两端的轴心处,所述翻边部及所述驱动块均为楔块状。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圆柱状的旋转部具有较好旋转性能,可保证与下方翻边底座上开设的凹槽配合严密,从而尽量避免开设过大的凹槽而使成本增加且易积灰积料而影响使用;楔块状的翻边部及驱块块,则便于设置受压斜面、翻边斜面等。

进一步,两所述翻边镶块从前往后呈八字形张开,所述拉簧一位于前部,所述拉簧二位于后部,所述拉簧一比所述拉簧二短。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与待加工零件的翻边部位的形状相适配。

进一步,所述下模座上紧邻两所述翻边镶块的外侧分别均设有下凸模镶块,所述下凸模镶块具有与所述翻边斜面对应的承压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下凸模镶块与下模座可拆卸连接,由于下凸模镶块具有与翻边斜面配合的承压面,即生产时会不断的与零件作用,受压摩擦等,常期生产使用会磨损,因此将其与下模座设计成可拆卸连接的镶块,便于磨损后更换。

进一步,所述下模座上还设有用于将翻边完成后的零件向上顶起的浮料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将翻边完成后的零件向上顶起。

进一步,所述浮料器有两个并对称设于所述下模座两侧,所述浮料器包括顶块及位于顶块下方通过伸缩端与所述顶块连接的伸缩缸。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从左右两侧同时上顶,更易将零件顶起且避免出现弯折受损。

进一步,所述下模座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供所述伸缩端穿过以与所述顶块底部固定连接的竖直通道。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保证浮料器与下模座整体较紧凑。

进一步,所述旋转部和翻边部一体成型。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生产加工方便,耐用性好。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本发明通过上模座上可上下移动的驱动块来同时推动下模座上左右对称设置的翻边镶块对零件左右两侧待翻边区域进行挤压翻边,同时在翻边镶块的前后两端设有拉簧一和拉簧二,翻边完成后,随着驱动块上拔脱离两个翻边镶块,两拉簧可使翻边镶块回位,从而保证零件可以顺利顶块而不与翻边镶块干涉,避免卡料;本发明结构相对简单和紧凑,模具生产成本降低,同时解决了左右零件共模而使空间比较紧凑的问题,能够有效满足自动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侧翻边紧凑型旋转冲压机构的轴测图;

图2为图1所示冲压机构的下模座的轴测图;

图3为图1所示冲压机构的上模座的轴测图;

图4为图1所示冲压机构前部设有翻边底座处沿左右方向的竖直剖面图;

图5为图2中翻边底座、翻边镶块、下凸模镶块及浮料器的轴测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翻边底座及其上翻边镶块组装后的轴测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翻边底座的轴测示意图;

图8为图6中翻边镶块的轴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可加工翻边的零件的轴测图(中空区靠近左端处为加工翻边区域)。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上模座;2、下模座;3、翻边底座;4、翻边镶块;5、旋转部;6、翻边部;7、凹槽;8、转轴;9、凸柱;10、拉簧一;11、拉簧二;12、驱动块;13、下凸模镶块;14、顶块;15、伸缩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用到“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的术语,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9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双侧翻边紧凑型旋转冲压机构,包括上模座1和下模座2,所述下模座2前部设有翻边底座3,所述翻边底座3上表面左右对称连接有两个翻边镶块4,每个所述翻边镶块4由底部旋转部5和顶部翻边部6组成,所述翻边底座3上表面左右对称的开设有供所述旋转部5嵌入并转动连接的凹槽7,所述旋转部5前后两端向外延伸有用于与所述凹槽7前后槽壁的轴孔转动连接的转轴8,所述翻边部6的前后两端分别向外延伸有凸柱9,两所述翻边部6前端的两所述凸柱9和后端的两所述凸柱9分别通过拉簧一10和拉簧二11连接,两所述翻边部6彼此相对的侧面均为受压斜面,两所述翻边部6背对所述受压斜面的侧面为翻边斜面,所述上模座1上设有可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的驱动块12,所述驱动块12可插入至两所述翻边部6之间并对两所述受压斜面施加压力而使两所述翻边镶块4绕所述转轴8向外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上模座上除了具有可上下移动的驱动块外,还具有压料板,压料板具有在驱动块接触翻边镶块前先将待翻边加工的零件压紧固定于下模座上的作用,保证零件被压定不动后,驱动块才会下行驱使两个翻边镶块翻转进行翻边;上模座和驱动块分别由各自的驱动机构带动而上下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旋转部5为圆柱状,所述转轴8设于所述旋转部5两端的轴心处,所述翻边部6及所述驱动块12均为楔块状。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圆柱状准确而方为半圆柱或四分之三圆柱,上部缺口处用于连接所述翻边部的底部;可以理解的是,旋转部在凹槽内转动时,翻边部会随之向左或向右摆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至7所示,两所述翻边镶块4从前往后呈八字形张开,所述拉簧一10位于前部,所述拉簧二11位于后部,所述拉簧一10比所述拉簧二11短。需要说明的是,八字形张开的两翻边镶块仅是为了与待加工的零件翻边形状匹配(如图9所示,零件左端翻边区域为八字形),当零件形状有变化时,两翻边镶块的位置状态也应随之做出改变,其也应纳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当驱动块向下插入两翻边镶块之间时,会推动两翻边镶块绕转轴向外翻转,此时拉簧一和拉簧二会被拉长,当翻边完成,驱动块上行逐渐脱离两翻边镶块时,拉簧一和拉簧二会自动收缩将两翻边镶块向内转动回位。如图4所示为上模驱动块12与翻边镶块4压到底的状态,此时的翻边镶块4已经绕着转轴8旋转与零件接触并压到其与凸模镶块贴死,起到翻负角面压死的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模座2上紧邻两所述翻边镶块4的外侧分别均设有下凸模镶块13,所述下凸模镶块13具有与所述翻边斜面对应的承压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模座2上还设有用于将翻边完成后的零件向上顶起的浮料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料器有两个并对称设于所述下模座2两侧,所述浮料器包括顶块14及位于顶块14下方通过伸缩端与所述顶块14连接的伸缩缸15。所述伸缩缸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电动缸、液压缸或气缸等。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模座2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供所述伸缩端穿过以与所述顶块底部固定连接的竖直通道。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部5和翻边部6一体成型。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当零件放在下凸模2上时,翻边镶块4为回退状态,翻边镶块4和下凸模镶块是脱开状态(确保零件能顺利进入模腔),当上模座1向下运动时,上模座1底部的压料板先压住零件,保证零件压死后,上模座1内的驱动块12开始接触翻边镶块4,两个翻边镶块4分别绕着自己的转轴8开始旋转直到将零件翻边压死,完成翻边成型,驱动块12随后向上运动直至其与翻边镶块4脱开,此时两拉簧也恰好将两个翻边镶块4拉回最初的状态,解除对翻边的压紧并让开位置(即回复脱开状态),浮料器随后就能够将零件顺利顶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