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变速箱离壳工序加工的液压定位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81020发布日期:2022-06-04 08:37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变速箱离壳工序加工的液压定位夹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箱离壳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变速箱离壳工序加工的液压定位夹具。


背景技术:

2.变速箱离壳是变速箱前面与发动机缸体连接之间的部件,其内部空间用于安装离合器,是商用车动力部分重要部件,产品质量直接影响动力性能,目前市面上大多数厂商加工变速箱离壳正反两面时,一般采用分次装夹的加工方式,但分两次装夹容易产生加工误差,同时由于变速箱离壳为薄壁件,一般的装夹方式容易导致加工变形等情况发生,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变速箱离壳工序加工的液压定位夹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变速箱离壳工序加工的液压定位夹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变速箱离壳工序加工的液压定位夹具,包括四轴底板,所述四轴底板中间设有通槽,所述四轴底板左右两端分别竖直设有尾板和转台板,所述转台板外侧设有油路分配器,所述四轴底板顶部左端设有第一支撑块,所述四轴底板顶部右端两侧对称设有两个第二支撑块,所述四轴底板在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处均一一对应设有用于配合装夹的第一夹紧缸,所述四轴底板顶部左端两侧还对称设有两个浮动支撑缸,所述四轴底板内设有分别与油路分配器接通的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所述第一油路与第一夹紧缸接通,所述第二油路与浮动支撑缸接通。
7.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块顶部设有定位孔。
8.优选的,所述四轴底板在浮动支撑缸处一一对应设有配合夹紧的第二夹紧缸,所述第二夹紧缸均与第一油路接通。
9.优选的,所述四轴底板、尾板和转台板均为钢。
10.优选的,所述四轴底板、尾板和转台板表面均具有氧化物膜。
11.(三)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各部件配合对变速箱离壳外沿进行夹持,实现产品的精确定位及无夹紧变形的装夹方式,并且通过通槽及四轴夹具配合可一次装夹同时加工变速箱离壳正反两面,避免分两次装夹产生加工误差,以满足变速箱离壳的平面度、销孔位置度、基准面的平面度、垂直度及跳动度等要求,保证外观轮廓与加工孔之间准确位置,同时装夹速度大幅提高,装夹一键操作,降低人员劳动强度,方便工装维护。
附图说明
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一;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二;
16.图3示出了图2中a处的放大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夹紧缸的剖视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浮动支撑缸的剖视图;
19.图中:1四轴底板、11通槽、12尾板、13转台板、2油路分配器、31第一支撑块、32第二支撑块、320定位孔、41第一夹紧缸、42第二夹紧缸、5浮动支撑缸、a变速箱离壳。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参阅附图1-附图5,一种用于变速箱离壳工序加工的液压定位夹具,包括四轴底板1,四轴底板1中间设有通槽11,四轴底板1左右两端分别竖直设有尾板12和转台板13,转台板13外侧设有油路分配器2,四轴底板1顶部左端设有第一支撑块31,四轴底板1顶部右端两侧对称设有两个第二支撑块32,四轴底板1在第一支撑块31和第二支撑块32处均一一对应设有用于配合装夹的第一夹紧缸41,四轴底板1顶部左端两侧还对称设有两个浮动支撑缸5,四轴底板1内设有分别与油路分配器2接通的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第一油路与第一夹紧缸41接通,第二油路与浮动支撑缸5接通。
22.进一步的,第二支撑块32顶部设有定位孔320。
23.进一步的,四轴底板1在浮动支撑缸5处一一对应设有配合夹紧的第二夹紧缸42,第二夹紧缸42均与第一油路接通。
24.具体的,四轴底板1可通过尾板12和转台板13安装在四轴夹具上进行加工,由四轴夹具控制四轴底板1的翻转,以便同步对装夹在四轴底板1上的变速箱离壳a正反两面进行加工,避免多次装夹导致的加工误差;油路分配器2一端通过转台板13分别接通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油路分配器2另一端通过油管接通液压站电磁阀控制使用,液压站电磁阀上集成有延时开关;尾板12与转台板13均呈“l”型,均通过弯折端与四轴底板1卡接,且连接处表面平面度小于等于0.03mm;第一支撑块31和第二支撑块32硬度均为55-60hrc,高度误差小于等于0.05mm,第一支撑块31、第二支撑块32、第一夹紧缸41、第二夹紧缸42和浮动支撑缸5均通过螺钉锁紧安装在四轴底板1顶部;变速箱离壳a外沿对应定位孔320设有通孔,以便配合安装;第一夹紧缸41、第二夹紧缸42和浮动支撑缸5均为标准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做描述。
25.综上所述,加工前,先将变速箱离壳a水平放置在通槽11内,使其外沿分别与第一支撑块31和两个第二支撑块32顶面相抵,使变速箱离壳a外沿的通孔与定位孔320对齐,并使用定位销穿过通孔后插入定位孔320内,对变速箱离壳a进行限位,以提高变速箱离壳a的
安装稳定性和加工点位的精准度,然后通过操作液压站电磁阀往第一油路内给油,此时第一夹紧缸41输出端和第二夹紧缸42输出端在油压的控制下下压与变速箱离壳a外沿顶面相抵,并与对应的第一支撑块31和第二支撑块32配合对变速箱离壳a外沿进行夹制,液压站电磁阀往第一油路内给油两秒后,延时开关工作,液压站电磁阀往第二油路内给油,此时浮动支撑缸5输出端受压力上升,与对应的第二夹紧缸42输出端相互配合,对变速箱离壳a对应的外沿端进行保压夹制,进一步提升变速箱离壳a安装的稳定性和精度,夹装完成;加工完成后,通过液压站电磁阀回收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内的液压油,此时第一夹紧缸41输出端和第二夹紧缸42输出端复位松开,浮动支撑缸5输出端同步回落,变速箱离壳a加工完成;通过各部件配合对变速箱离壳a外沿进行夹持,实现产品的精确定位及无夹紧变形的装夹方式,并且通过通槽11及四轴夹具配合可一次装夹同时加工变速箱离壳a正反两面,避免分两次装夹产生加工误差,以满足变速箱离壳a的平面度、销孔位置度、基准面的平面度、垂直度及跳动度等要求,保证外观轮廓与加工孔之间准确位置,同时装夹速度大幅提高,装夹一键操作,降低人员劳动强度,方便工装维护。
26.进一步的,四轴底板1、尾板12和转台板13均为45钢,45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便于维持固定的表面参数,以确保变速箱离壳a的加工精度。
27.进一步的,四轴底板1、尾板12和转台板13表面均具有氧化物膜,通过工艺对四轴底板1、尾板12和转台板13表面进行发蓝处理,以在表面生成稳定的、致密的与基体结合牢固的一层氧化物膜,从而有效防止四轴底板1、尾板12和转台板13表面腐蚀生锈,提高表面耐磨性,延长使用寿命。
28.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29.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31.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
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32.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3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