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肘杆机构的升降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398927阅读:来源:国知局
部件离开休息位置的运动。由于在休息位置时小的肘杆机构角度,在升降方向上受到至少一个驱动装置影响的提升力是较小的,所以驱动装置的驱动器将必须产生极大的总力,从而达到足够的提升力。然而,这可能导致不合适宜的大的负荷。这种级数的驱动器的总力可通过提供辅助驱动器来减少。
[0023]优选地,辅助力不仅可用于休息位置,而且可用于升降部件的任何位置。在休息位置上,辅助力可呈现其最大的强度,并且所述强度可随着距离的增加或升降部件朝着工作位置的运动而降低。
[0024]在升降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升降部件在导向组件上受到线性引导。例如,导向组件可包括一个或若干个在升降方向上直线延伸的导轨。优选地,导轨设置在升降部件的与驱动装置相反的侧。
【附图说明】
[0025]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例产生于从属专利权利要求和本说明书。本说明书受限于本发明的本质特征。附图用于补充参考。在后文中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解释升降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它们显示了:
图1是升降装置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其中升降部件处于其工作位置;
图2是图1中的升降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是根据图1和图2的升降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侧视图,其中升降部件处于其休息位置;
图4是图1至图3的升降装置的驱动装置的肘杆机构的承载点的详细图示;
图5是图1至图3中的升降装置的定位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承压部件的详细图示; 图6是与定位装置的止动表面相关联的升降部件的止动表面的透视图;且图7是包括调整装置的定位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图1至图3显示了升降装置10,其包括升降部件11,升降部件11可在升降方向H上移动。升降部件11是板形的。所述升降部件包括安装表面12,在其上面可安装支承单元13 (如这里的示例性实施例所示)和/或卡盘单元。支承单元13包括具有支承凹槽15的支承部件14,支承凹槽15的横截面可为弓形的或棱柱形。在支承凹窝15中的没有特别显示的工件可在其轴向延伸方向上被部分地包围和支承。通过这种方式,利用离卡盘某一轴向距离处的支承单元13可以支承安装在卡盘中的一侧的工件,从而避免在所述工件进行机械加工时的弯曲。
[0027]在所示示例性实施例的变体中,还可与升降部件11上的尾架等等一起使用卡盘。例如,可以使用卡盘在相对于卡盘的轴向方向上安装工件的自由的轴向末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夹紧单元可被支承在升降部件上,从而可在升降方向H的横向方向上驱动或滑动。备选地或额外地,还可以支承整个升降装置,从而可在张紧方向上移动。
[0028]在与安装表面12相反的侧,升降部件11具有面向底座部件17的驱动侧16。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底座部件17配置为底板。至少一个驱动装置18设置在底座部件17上,用于使升降部件11在升降方向H上移动。在这里所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两个以同等方式构造的驱动装置18。各个驱动装置18包括驱动器19,驱动器19根据示例由双作用流体缸20组成。各个流体缸20包括两个填充了加压空气的工作室,所述室通过活塞而彼此在流体方面隔离开。活塞连接在活塞杆21上,所述活塞杆在一端上从缸外壳凸出来。活塞杆21的自由端与肘杆机构22相联接,并与例如肘杆机构22的肘部接头31相接触。通过这种方式,通过肘杆机构使活塞杆21移进和移出,从而便于流体缸20使升降部件11移动到升降方向H上。
[0029]为了作用在工作室上,各个流体缸20具有两个流体端口 23。通过图3中示意性地所示的流体线路24,流体端口连接在流体控制单元25上。通过流体控制单元25,流体压力被供给双作用流体缸20的一个或另一工作室。在与活塞杆21的自由端相反的末端,缸外壳枢转地支承在底座部件17上。
[0030]作为气动流体缸20的替代方案,还可以备选地提供液压缸。作为这里所述的缸的备选,还可以使用其它可控制的驱动器19,例如电动机、线性电动机等,作为用于驱动装置18的驱动器19。此外,替代可控制的驱动器19,还可以提供手工促动的驱动器,并将其与关联的肘杆机构22相联接。这例如可为一种促动杠杆组件。
[0031]如图1中特别明显地看出,两个驱动器19可以说并联连接,使得各个驱动器19的驱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肘杆机构22上。根据示例,存在连接件30,其将活塞杆21的两个自由端彼此连接起来,并且其与肘杆机构的肘部接头31相联接。
[0032]驱动装置18的肘杆机构22包括铰接在升降部件11上的第一肘杆22a以及铰接在底座部件17上的第二肘杆22b。肘杆机构22的两个肘杆22a,22b以一个接一个铰接的方式支承在肘部接头31上。因此,各个肘杆机构22包括三个承载点。第一轴32设置为用于支承第一肘杆22a,第一轴安装在升降部件11上,并在至少一些区段中可从升降部件11的驱动侧16接近它。优选地,第一轴32设置为用于两个肘杆机构22的两个第一肘杆22a的铰接支承。在升降方向H上,在第一轴32的下面,第二轴33支承在底座部件17上,并且在至少一些区段中是可接近的。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二轴33设置为用于两个第二肘杆22b在底座部件17上的铰接支承。图4显示了肘杆机构22的三个承载点。肘杆机构22在各个承载点具有滚针轴承34。滚针轴承34相对于环境通过例如径向轴封环进行密封。
[0033]各个肘杆22a,22b在直线上连接其两个承载点。它们基本上具有骨的形状。
[0034]两个驱动装置18使升降部件11在休息位置R (图3)和工作位置A (图2)之间移动。在休息位置R上,升降部件11如示例中所示位于离底座部件17最小距离处,并接触底座部件17。在这个休息位置R上,由肘杆22a,22b对向的肘部接头角度α大约为30°至35°。在休息位置R上,活塞杆21的纵轴形成了肘部接头角度α的等分线。在升降部件11的休息位置R上,活塞杆21相对于升降方向H大致以直角延伸。
[0035]因为在升降部件11从休息位置R运动到工作位置A期间,肘部接头31相对于底座部件17的距离增加,所以流体缸20的缸外壳枢转地支承在底座部件17上。通过从活塞杆21中移动出来,肘杆22a,22b竖立起来,并且对向的肘部接头角度α变大。在工作位置A时,肘部接头角度α具有其最大值,并且小于180°。因此,在工作位置时,肘杆22a,22b也不会呈现其延伸位置(肘部接头角度α =180° )。在升降部件11从休息位置R运动到工作位置A的整个运动范围内,肘部接头角度α始终小于180°。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肘部接头角度α在工作位置A时大约为175°至178°。
[0036]升降部件11的工作位置A由定位装置40来预指定。这样做时,定位装置40限定了在升降部件11和底座部件17之间的最大距离。
[0037]在这里所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定位装置包括止动表面41,其面向升降部件11,并且如示例中所示面向安装表面12。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止动表面41设于承压部件42上。承压部件42设置成定位装置40的柱台43上。
[0038]通过调整装置44,承压部件42在调整方向H上可被调整地支承在柱台43上。图7中所示的差动螺钉45属于调整装置44。这个差动螺钉45将承压部件42与柱台43连接起来,使得在承压部件的止动表面和底座部件17之间的距离的高度精确的调整是可行的。承压部件42在两个销46上进行引导,销在柱台43上的导向切口中与差动螺钉45平行地延伸。夹紧螺钉通过例如防止差动螺钉45的任何调整或扭曲从而用于将承压部件42的调整位置锁定就位,夹紧螺钉相对升降方向H横向延伸,并且使承压部件42相对于柱台43的位置固定。
[0039]图6的图示是不完整的,并且未显示承压部件42。在图7中显示了调整装置44的差动螺钉45和销46。
[0040]承压部件42包括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