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气体保护焊接装置的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624894阅读:来源:国知局
输出端,交流输入端与第一 PCB连接单元CN1的第一输出接脚0N1和第二输出接脚0N2连接,用于对输入的电流进行整流,使得控制电路内的电流更加稳定可靠;
[0032]-第一电源控制器J1,并联在第一整流单元BR1的正向输出端和反向输出端间,采用继电器,如单触点继电器的方式对主电源的开关进行控制;
[0033]-第二电源控制器J2,同样并联在第一整流单元BR1的正向输出端和反向输出端间,相同地,也采用继电器的方式对送丝电机的电源进行控制,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需要对送丝电机的电源进行控制,第二电源控制器J2通过稳压滤波模块与送丝电机连接,将在下文详述;
[0034]-第一电容C1,并联在第一整流单元BR1的正向输出端和反向输出端间,用于对输入的电压进行稳流,防止IC1开通时的电流对控制电路产生冲击而损坏;
[0035]-气阀,与第一PCB连接单元CN1的输入接脚连接,以控制焊接气体的排放;与第一PCB连接单元CN1连接后,第一 PCB连接单元CN1上还设有第三输出脚QF+和第四输出脚QF-,用于对气阀输入的控制信号的输出,第三输出脚QF+和第四输出脚QF-并联至第二电源控制器J2的两端,即第三输出脚QF+与第一整流单元BR1的正向输出端连接,第四输出脚QF-与第一整流单元BR1的反向输出端连接,由于与开关TS同为与第一 PCB连接单元CN1连接,开关TS的开启或关断也将控制气阀的开启或关断;
[0036]-第一二极管D1,其正极与第一整流单元的反向输出端连接,负极与第一整流单元BR1的正向输出端连接,防止J2线圈关断时反电动势对第一整流单元的冲击;
[0037]-第二二极管D2,其正极与第一整流单元BR1的正向输出端连接,负极与第一电容C1连接,以提高J1端控制电压。
[0038]②稳压滤波模块
[0039]参阅图2,稳压滤波模块包括有:
[0040]-第二PCB连接单元CN2 (图2中未示出,参阅图4),贴片在PCB板上,与第一 PCB连接单元CN1相同,作为连接外部装置和PCB板上元器件的接口 ;
[0041]-第二整流单元BR2,包括两交流输入端,与第二PCB连接单元CN2的输出端连接,以输入电流,并对输入的电流进行整流,第二整流单元BR2也包括正向输出端及反向输出端,整流完毕后,通过正向输出端和反向输出端输出;
[0042]-第二电容C2,一端与第一调整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接地,以对输入的电压信号进行稳压,并通过RC电路的设置对电压信号进行滤波;
[0043]-第一稳压管ZD1,与第二电容C2并联,以稳定流过第二电容C2的电压信号;
[0044]-第一调整电阻R1—端和第二调整电阻R2串联,另一端与第二整流单元BR2的正向输出端连接,以限制第二电容C2充电电流及与第一稳压管ZD1组成稳压网络;
[0045]-第一集成电路IC1,并联在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两端,作为稳压滤波模块的1C芯片,以控制该稳压滤波模块;
[0046]-第三电容C3,并联在第二整流单元BR2的正向输出端和反向输出端间,与第一调整电阻R1组成一级RC滤波电路;
[0047]-第二调整电阻R2,一端与第一调整电阻R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电容C2连接,与第二电容组成次级RC滤波电路,二阶滤波的形式以增加滤波的效果;
[0048]-第三二极管D3,正极与第二整流单元BR2的正向输出端连接,负极与第一调整电阻R1连接,单向导通流至第一调整电阻R1的电流;
[0049]-第四电容C4,并联在第一稳压管ZD1的两端,且一端接地,对流入第一集成电路IC1的电流起延时作用,防止电流过大对第一集成电路IC1造成损坏;
[0050]该实施例中,如上文所述的第二电源控制器J2通过稳压滤波模块与送丝电机连接,具体地,第二电源控制器J2为多触点继电器J2,其静触点与第二整流单元BR2的反向输出端连接,动触点为两个,其一置空,另一与第二电容C2连接,即与第一稳压管ZD1的正极连接。由于第二电源控制器J2由开关TS控制,而第二电源控制器J2控制了第一集成电路IC1电源的导通与关断,因此,可借由开关TS控制送丝机和气阀的工作状态。
[0051]优选实施例中,第三电容C3与第一调整电阻R1间还设有一电连接线,连接至送丝电机,以向送丝电机的正向输入端提供能量。
[0052]③送丝控制模块
[0053]参阅图3,送丝控制模块包括:
[0054]-RC多谐可调环形振荡器,其内包含有:第三调整电阻R3、第四调整电阻R4、第五调整电阻R5、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滑动变阻器RP1、第五电容C5、第二集成电路IC2及第三集成电路IC3 ;
[0055]第五调整电阻R5和第四调整电阻R4的一端分别连接在第一滑动变阻器RP1的电阻丝的各一端部;第三调整电阻R3连接在第一滑动变阻器RP1的滑片和第二集成电路IC2间,从而使得滑动第一滑动变阻器RP1的滑片时,将同时变化与第五调整电阻R5串联的部分的阻值及与第四调整电阻R4串联的部分的阻值,进而起到调节电位、调节送丝速度的作用;
[0056]第二集成电路IC2与第三集成电路IC3连接,第三集成电路IC3引出一输出端;
[0057]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与第五调整电阻R5连接,正极连接在第二集成电路IC2和第三集成电路IC3间;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与第四调整电阻R4连接,负极连接在第二集成电路IC2和第三集成电路IC3间,以分别单向导通流过第五调整电阻R5和第四调整电阻R4的电流;
[0058]第五电容C5并联在第一滑动变阻器RP1的滑片和第三集成电路IC3的输出端间,与第三调整电阻R3组成并联RC电路,同样可起到滤波整流的作用。
[0059]具有上述配置后,参阅图5,该RC多谐可调环形振荡器在工作时通过调节第一滑动变阻器RP1的滑片位置,以控制第一 PCB连接单元CN1的第一输出接脚0N1 (6脚)、第二输出接脚0N2 (4脚)、第三输出接脚QF+(2脚)和第四输出接脚QF-(1脚)的脉宽,从而控制各接脚的T1/T2的脉宽比,进而实现输出电压调节。
[0060]-驱动电路,包括多个集成电路,分别为:第四集成电路IC4、第五集成电路IC5、第六集成电路IC6、第七集成电路IC7。前述集成电路互相并联增加输出电流,并与第三集成电路IC3的输出端连接,以形成由第三集成电路IC3输入,自成一输出端的驱动电路;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一第六调整电阻R6,第六调整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至送丝控制模块的其他部分;
[0061]-过流过压保护电路,其内包含:第七调整电阻R7、第八调整电阻R8、第九调整电阻R9、第十调整电阻R10、第十一调整电阻R11、第十二调整电阻R12、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二稳压管ZD2及三极管Q1 ;
[0062]第六二极管D6的一端与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第十调整电阻R10串联,且第九调整电阻R9并联在驱动电路的输出端和第十调整电阻R10间;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与第十调整电阻R10的一端连接,负极与送丝电机连接;第六电容C6的一端与第十调整电阻R10的一端连接,另一端接地;第二稳压管ZD2的负极与第十调整电阻R10的一端连接,正极与第十一调整电阻R11连接;第十一调整电阻R11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集电极与送丝控制模块的其他部分连接,发射极与接地;第七调整电阻R7的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另一端与M0S管功率放大电路连接;第七电容C7的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发射极间连接有第八调整电阻R8 ;第十二调整电阻R12的一端与第七调整电阻R7连接,另一端接地。
[0063]-M0S管功率放大电路,包括一 N沟道M0S管Q2,其栅极与第六调整电阻R6连接,源极与第七调整电阻R7连接,漏极与送丝电机连接并接地。
[0064]具有上述配置后,当大电流流入至该过流过压保护电路时,第十二调整电阻R12的电压升高超过限定值,使得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输出电压升高,从而第一三极管Q1导通,进而N沟道MOS管Q2截止,送丝电机受该N沟道MOS管Q2的控制断开,从而保护了该送丝电机;同样地,当大电压流入至N沟道MOS管Q2的漏极,或流入至驱动电路的电压过大时,第五二极管D5截止使得第二稳压管ZD2导通,使得第一三极管Q1导通,进而如前所述的,保护送丝电机不受大电压影响。
[0065]使用上述控制电路时,当接通开关TS时,将同时启动:第一电源控制器J1、第二电源控制器J2和气阀。当第一电源控制器J1启动后,可控制主回路电源工作;当第二电源控制器J2启动后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