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优化型平整机吹扫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20130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构优化型平整机吹扫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平整机吹扫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结构优化型平整机吹扫
目.0
【背景技术】
[0002]高速平整生产机组,生产过程中高速段带钢的中部和边部残留的平整液很多,穿带和甩尾的低速段残留平整液很多,带钢表面的平整液斑迹一直无法消除,严重时会导致带钢产生黄斑、锈斑,影响产品质量,可靠性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基于此,设计一种结构优化型平整机吹扫装置还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结构优化型平整机吹扫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造工艺简化,可靠性高,避免了平整液的残留,提高产品表面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结构优化型平整机吹扫装置,包括上支承辊、上工作辊、钢带、下工作辊、下支撑辊、封闭式防飞溅板、防缠导板气刀、辊缝上吹扫梁、辊缝下吹扫梁、防颤辊前下部吹扫梁、防颤辊、防颤辊后吹扫梁、压辊、测张辊和出口可调边部吹扫,钢带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工作辊、下工作辊,上工作辊、下工作辊分别与上支承辊、下支撑辊相配合,上工作辊、下工作辊沿平整机轧制方向一侧分别设置有辊缝上吹扫梁、辊缝下吹扫梁,辊缝上吹扫梁的一侧设置有防缠导板气刀,防缠导板气刀的一侧设置有封闭式防飞溅板,封闭式防飞溅板沿平整机轧制方向一侧设置有防颤辊后吹扫梁,辊缝下吹扫梁沿平整机轧制方向一侧依次设置有防颤辊前下部吹扫梁、防颤辊,钢带两侧分别与压辊、测张辊配合,钢带沿平整机轧制方向前进端设置有出口可调边部吹扫。
[0005]作为优选,所述的辊缝上吹扫梁上装配有十个喷嘴,辊缝上吹扫梁中部的四个喷嘴以偏离吹扫梁垂直中心方向15°角度布置,辊缝上吹扫梁两侧的六个喷嘴以偏离吹扫梁垂直中心方向20°角度布置,辊缝上吹扫梁的两端通过螺栓固定于设备上。
[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辊缝下吹扫梁的中间装配有八个喷嘴,另外辊缝下吹扫梁的两端以偏离吹扫梁垂直中心方向15°各增设有一个可使吹扫宽度增加的喷嘴。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防颤辊前下部吹扫梁设置于防颤辊前,防颤辊前下部吹扫梁上装配有四个喷嘴,依据带钢宽度来设置喷嘴的吹扫范围,可以调整角度。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封闭式防飞溅板的下端设置有便于平整液向牌坊两侧流出的导流槽,封闭式防飞溅板的内侧设置有用来封闭防溅挡板与牌坊等处间隙的耐油胶板,使其得到更好的密闭作用。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I)制造工艺简化,各部件可以采用通常的加工手段和加工工艺来完成,对使用性能不会造成任何影响,成本低;
[0010](2)消除带钢上、下表面中部及边部的条状平整液斑迹,消除带钢上表面平整液飞溅滴落现象,解决穿带及甩带的低速段边部残留平整液问题;
[0011](3)提高产品表面质量,避免平整液的残留,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辊缝上吹扫梁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辊缝下吹扫梁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颤辊前下部吹扫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18]参照图1-4,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结构优化型平整机吹扫装置,包括上支承辊1、上工作辊2、钢带3、下工作辊4、下支撑辊5、封闭式防飞溅板6、防缠导板气刀7、辊缝上吹扫梁8、辊缝下吹扫梁9、防颤辊前下部吹扫梁10、防颤辊11、防颤辊后吹扫梁12、压辊13、测张辊14和出口可调边部吹扫15,钢带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工作辊2、下工作辊4,上工作辊2、下工作辊4分别与上支承辊1、下支撑辊5相配合,上工作辊2、下工作辊4沿平整机轧制方向一侧分别设置有辊缝上吹扫梁8、辊缝下吹扫梁9,辊缝上吹扫梁8的一侧设置有防缠导板气刀7,防缠导板气刀7的一侧设置有封闭式防飞溅板6,封闭式防飞溅板6沿平整机轧制方向一侧设置有防颤辊后吹扫梁12,辊缝下吹扫梁9沿平整机轧制方向一侧依次设置有防颤辊前下部吹扫梁10、防颤辊11,钢带3两侧分别与压辊13、测张辊14配合,钢带3沿平整机轧制方向前进端设置有出口可调边部吹扫15。
[0019]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辊缝上吹扫梁8上装配有十个喷嘴,辊缝上吹扫梁8中部的四个喷嘴以偏离吹扫梁垂直中心方向15°角度布置,辊缝上吹扫梁8两侧的六个喷嘴以偏离吹扫梁垂直中心方向20°角度布置,辊缝上吹扫梁8的两端通过螺栓固定于设备上,喷管两端用胶管供气。
[0020]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辊缝下吹扫梁9的中间装配有八个喷嘴,另外辊缝下吹扫梁9的两端以偏离吹扫梁垂直中心方向15°各增设有一个喷嘴,可使吹扫宽度增加,工作时形成的气帘可以把工作辊的辊缝全部封堵。
[0021]此外,所述的防颤辊前下部吹扫梁10设置于防颤辊11前,防颤辊前下部吹扫梁10上装配有四个喷嘴,依据带钢宽度来设置喷嘴的吹扫范围,可以调整角度,通过增加边部吹扫的道次来改善边部吹扫效果,每段各配有两个喷嘴,便于调整喷嘴的吹扫角度,可有效消除平整液斑迹。
[0022]本【具体实施方式】设置于平整机轧制方向之后,用于吹扫平整液,较原有技术的吹扫装置增配有辊缝上吹扫梁8、辊缝下吹扫梁9、防颤辊前下部吹扫梁10,并将原有的防飞溅挡板改为封闭式防飞溅板6,辊缝上吹扫梁8、辊缝下吹扫梁9、防颤辊前下部吹扫梁10均由吹扫梁及喷嘴组成,吹扫梁两端用于固定,喷嘴用于吹扫,封闭式防飞溅板6设置于辊缝上吹扫梁8旁,封闭式防飞溅板6的最低端设置有导流槽,导流槽便于平整液向牌坊两侧流出,并在封闭式防飞溅板6内侧设置耐油胶板来封闭防溅挡板与牌坊等处的间隙,使其得到更好的密闭作用。
[0023]本【具体实施方式】通过增加辊缝上、下吹扫梁、优化喷嘴选型、间距及角度的优化调整、吹扫梁的安装位置、辊缝上、下吹扫梁喷嘴的工作压力调节、机架出口处防飞溅挡板封闭式设计,很好地解决原有装置存在的上、下钢带大面积残留平整液的问题,解决穿带及甩带的低速段边部残留平整液问题,使带钢表面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且该装置易于生产,方便推广,制造工艺简化,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002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结构优化型平整机吹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承辊(I)、上工作辊(2)、钢带(3)、下工作辊(4)、下支撑辊(5)、封闭式防飞溅板(6)、防缠导板气刀(7)、辊缝上吹扫梁(8)、辊缝下吹扫梁(9)、防颤辊前下部吹扫梁(10)、防颤辊(11)、防颤辊后吹扫梁(12)、压辊(13)、测张辊(14)和出口可调边部吹扫(15),钢带(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工作辊⑵、下工作辊(4),上工作辊(2)、下工作辊(4)分别与上支承辊(I)、下支撑辊(5)相配合,上工作辊(2)、下工作辊(4)沿平整机轧制方向一侧分别设置有辊缝上吹扫梁(8)、辊缝下吹扫梁(9),辊缝上吹扫梁(8)的一侧设置有防缠导板气刀(7),防缠导板气刀(7)的一侧设置有封闭式防飞溅板(6),封闭式防飞溅板(6)沿平整机轧制方向一侧设置有防颤辊后吹扫梁(12),辊缝下吹扫梁(9)沿平整机轧制方向一侧依次设置有防颤辊前下部吹扫梁(10)、防颤辊(11),钢带⑶两侧分别与压辊(13)、测张辊(14)配合,钢带(3)沿平整机轧制方向前进端设置有出口可调边部吹扫(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优化型平整机吹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辊缝上吹扫梁(8)上装配有十个喷嘴,辊缝上吹扫梁(8)中部的四个喷嘴以偏离吹扫梁垂直中心方向15°角度布置,辊缝上吹扫梁(8)两侧的六个喷嘴以偏离吹扫梁垂直中心方向20°角度布置,辊缝上吹扫梁(8)的两端通过螺栓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优化型平整机吹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辊缝下吹扫梁(9)的中间装配有八个喷嘴,辊缝下吹扫梁(9)的两端以偏离吹扫梁垂直中心方向15°各增设有一个喷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优化型平整机吹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颤辊前下部吹扫梁(10)上装配有四个可以调整吹扫范围角度的喷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优化型平整机吹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闭式防飞溅板(6)的下端设置有便于平整液向牌坊两侧流出的导流槽,封闭式防飞溅板(6)的内侧设置有用来封闭防溅挡板与牌坊等处间隙的耐油胶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构优化型平整机吹扫装置,它涉及一种平整机吹扫装置。钢带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工作辊、下工作辊,上工作辊、下工作辊分别与上支承辊、下支撑辊相配合,上工作辊、下工作辊沿平整机轧制方向一侧分别设置有辊缝上吹扫梁、辊缝下吹扫梁,辊缝上吹扫梁的一侧设置有防缠导板气刀,防缠导板气刀的一侧设置有封闭式防飞溅板,封闭式防飞溅板沿平整机轧制方向一侧设置有防颤辊后吹扫梁,辊缝下吹扫梁沿平整机轧制方向一侧依次设置有防颤辊前下部吹扫梁、防颤辊。本实用新型制造工艺简化,可靠性高,避免了平整液的残留,提高产品表面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
【IPC分类】B21B45/06, B08B5/02
【公开号】CN204672705
【申请号】CN201520369305
【发明人】曹卫文, 许遵海
【申请人】苏州宝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