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支柱单元与制动角单元的装配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59350阅读:6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支柱单元与制动角单元的装配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减震支柱单元与制动角单元的装配线。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出行的基本交通工具,汽车的安全性以及舒适性成为了人们选车的重要标准之一。
[0003]轮胎的外倾角是指轮胎中心平面与水平面法线之间的夹角,轮胎的外倾角是汽车安全性、舒适性的重要参数,合适的外倾角具有转向轻便、防止轮胎表面内外磨损不均匀、防止车桥承受载荷变形时出现车轮内倾,减少轴端小轴承及轮毂坚固螺母的负荷,可延长其使用寿命。
[0004]影响车胎外倾角的主要因素为悬架β角,β角控制超差将直接影响汽车轮胎外倾角,如图1中所示,悬架β角是由减震支柱单元与制动角单元形成的,具体是指制动角单元水平面与减震支柱单元轴线之间的夹角,该夹角是在减震支柱单元与制动角单元的装配线上形成的。减震支柱单元与制动角单元是通过螺栓装配连接的,三者之间为间隙配合。
[0005]悬架β角装配机构和悬架β角检测机构是装配线上的两个重要机构,装配线上的悬架β角装配机构包括分别承托减震支柱单元和制动角单元的承托机构,当减震支柱单元和制动角单元放置在承托机构上之后,悬架β角就已经确定。但是由于仅仅通过承托机构的支撑,而没有其他限位机构,在拧紧螺栓的过程中,减震支柱单元或者制动角单元容易出现上下窜动,悬架β角在不断发生变化,存在着超差隐患。
[0006]因此,如何能够避免悬架β角超差,保证减震支柱单元与制动角单元装配的准确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减震支柱单元与制动角装配单元的装配线,以便能够在装配过程中避免悬架β角超差,保证减震支柱单元与制动角单元装配的准确性。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种减震支柱单元与制动角单元的装配线,包括悬架β角装配机构和悬架β角检测机构,所述悬架β角装配机构包括:
[0010]用于承托减震支柱单元和制动角单元的第一承托机构;
[0011]与所述装配线固定相连的第一支架,且所述第一支架包括横置在所述装配线上方的第一悬梁;
[0012]设置于所述第一悬梁上,且分别用于向下压紧所述减震支柱单元和所述制动角单元的压紧机构。
[0013]优选地,所述压紧机构包括:
[0014]压紧缸;
[0015]设置于所述压紧缸的活塞杆底端,且用于与所述减震支柱单元和所述制动角单元接触的压紧块。
[0016]优选地,所述压紧块为尼龙压紧块。
[0017]优选地,所述压紧缸为油缸或气缸。
[0018]优选地,所述悬架β角装配机构还包括螺栓拧紧机构,且所述螺栓拧紧机构包括:
[0019]导向杆;
[0020]设置于所述导向杆一端的夹紧气缸;
[0021]设置于所述夹紧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且与所述导向杆滑动配合的导向件,所述导向件上设置有与待拧紧螺栓的头部或螺母中的一个适配的夹持套筒;
[0022]设置于所述导向杆另外一端的力矩扳手,所述力矩扳手的拧紧端与所述螺栓的头部或螺母中的另外一个适配;
[0023]设置在所述导向杆两端的手持把手,且所述手持把手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夹紧气缸和所述力矩扳手的操作按钮。
[0024]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且用于吊装所述螺栓拧紧机构的吊装机构,且所述吊装机构包括:
[0025]与所述第一悬梁固连的支杆;
[0026]设置在所述支杆上的吊装轮;
[0027]所述螺栓拧紧机构上设置有吊装环,绕过所述吊装轮并穿过所述吊装环的绳索将所述螺栓拧紧机构吊装。
[0028]优选地,所述力矩扳手为气动力矩扳手或电动力矩扳手。
[0029]优选地,所述悬架β角检测机构包括:
[0030]用于承托所述减震支柱单元和所述制动角单元的第二承托机构;
[0031]与所述装配线固定相连的第二支架,且所述第二支架包括横置在所述装配线上方的第二悬梁和第三悬梁;
[0032]设置于所述第二悬梁上,且用于向下压紧所述制动角单元的制动压紧机构,和设置在所述第三悬梁上,且用于向下压紧所述减震支柱单元的减震压紧机构,所述减震压紧机构包括带有光电距离传感器,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压紧杆和第二压紧杆。
[0033]优选地,所述制动压紧机构用于与所述制动角单元接触的部位设置有尼龙压紧块;所述第一压紧杆和所述第二压紧杆用于与所述减震支柱单元接触的部位设置也设置有尼龙压紧块。
[0034]优选地,所述第一承托机构和所述第二承托机构为可在装配线上进行移动的同一承托机构,且所述装配线上还设置有防止所述第一承托机构和所述第二承托机构与定位机构碰撞后发生回弹的逆止机构。
[0035]由以上技术方案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减震支柱单元与制动角单元的装配线中,悬架β角装配机构包括用于承托减震支柱单元和制动角单元的第一承托机构,与装配线固定相连的第一支架,并且第一支架包括横置在装配线上的第一悬梁,设置在第一悬梁上,并且分别用于向下压紧减震支柱单元和制动角单元的压紧机构。
[0036]可见,除用于承托减震支柱单元和制动角单元的第一承托机构外,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还设置了压紧机构,压紧机构分别用于向下压紧减震支柱单元和制动角单元,在第一承托机构和压紧机构的共同作用下,减震支柱单元和制动角单元在纵向上得以固定。在螺栓拧紧的过程中,减震支柱单元和制动角单元不会出现上下窜动现象,这可以保证悬架β角处于设计范围内,有效提高减震支柱单元和制动角单元的装配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3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悬架β角装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悬架β角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0]其中,
[0041]I为第一支架,2为第一悬梁,3为压紧缸,4为压紧块,5为导向杆,6为夹紧气缸,7为导向件,8为夹持套筒,9为力矩扳手,10为手持把手,11为支杆,12为吊装轮,13为第二支架,14为第二悬梁,15为第三悬梁,16为制动压紧机构,17为第一压紧杆,18为第二压紧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42]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减震支柱单元与制动角单元的装配线,以便能够在装配过程中避免悬架β角超差,保证减震支柱单元与制动角单元装配的准确性。
[004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4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减震支柱单元与制动角单元的装配线中,包括悬架β角装配机构和悬架β角检测机构,悬架β角是由减震支柱单元与制动角单元形成的,具体是指制动角单元水平面与减震支柱单元轴线之间的夹角,其中悬架β角装配机构包括:第一承托机构、第一支架I以及压紧机构,实际上第一承托机构设置在装配线上,并且第一承托机构能够在生产线上进行前后移动,从而实现减震支柱单元和制动角单元在装配线上的自动移动,第一支架I固定设置在装配线上,并且第一支架I上设置有横置在装配线上的第一悬梁2 ;压紧机构分别用于向下压紧减震支柱单元和制动角单元,以便与第一承托机构配合,对减震支柱单元和制动角单元在竖直方向上定位。
[0045]与制动角单元对应的压紧机构压紧制动角单元转向节轴销上端面,使制动盘与承托机构上的基准块完全贴合,与减震支柱单元对应的压紧机构压紧减震支柱单元的滑柱,从而保证在未拧紧状态下的悬架β角满足设计要求,然后再进行螺栓拧紧操作。
[0046]由上述实施例中可以看出,除用于承托减震支柱单元和制动角单元的第一承托机构外,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还设置了压紧机构,压紧机构分别用于向下压紧减震支柱单元和制动角单元,在第一承托机构和压紧机构的共同作用下,减震支柱单元和制动角单元在纵向上得以固定。在螺栓拧紧的过程中,减震支柱单元和制动角单元不会出现上下窜动现象,这可以保证悬架β角处于设计范围内,有效提高减震支柱单元和制动角单元的装配准确性。
[0047]在自动化的装配线上,与压紧机构相对的位置通常还设置有自动顶升装置,当第一承托机构移动至该位置时,自动顶升装置将第一承托机构顶起,以避免压紧机构对装配线造成破坏。
[0048]如图1中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压紧机构具体包括压紧缸3和压紧块4,其中压紧缸3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第一悬梁2上,压紧块4设置在压紧缸3的活塞杆底端,其作用是与减震支柱单元和制动角单元接触,并对两者施加向下的压力。
[0049]为了尽量降低设备的改造成本,本实施例中的压紧缸3优选的采用气缸,以便与生产线中的其他设备共用一套气源装置,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油缸或者丝杠丝母机构来替代气缸完成压紧动作;由于在被压紧时,减震支柱单元和制动角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