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模重力压型薄壁金属铸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6342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上模重力压型薄壁金属铸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壁金属铸造工艺,尤其是上模重力压型薄壁金属铸造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生活的发展,对一些表面图案复杂,而又薄壁的金属构件的需求越来越多。此类产品主要通过铸造技术来成型,目前铸造技术中主要采用砂型铸造、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等工艺,但这些工艺都受到薄壁的限制,很难生产出复杂而壁薄的铸件。在专利申请号为97118729.0公开了“一种薄壁合金制品浸没结晶成型方法”,采用了将焙烧或烘干的铸型的上型或下型或型芯直接浸入固—液共存的合金液中,停留一定时间,使金属液在铸型表面结晶成型一定厚度后提出,从而得到所需的薄壁铸件。但该工艺中合金处于液固相共存,温度范围窄,控温要求严,不易控制,且一般成型只能直接在熔炼炉中进行,因而受到一定限制,只能铸造小型薄壁件,这些都显示了该成型工艺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将熔化的金属材料液体直接浇注在上、下铸型模之间留有一定间隙的铸型型腔内,然后抽去上、下铸型模的垫块,利用上铸型模自身重量向下沉,排挤出铸型型腔内多余金属材料液体,冷却凝固成形,得到所需壁薄、均匀的上模重力压型薄壁金属铸造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制备工艺包括如下,用薄壁模型来制备上、下铸型模—烘干或焙烧—上铸型模放置在下铸型模内,两者之间型模框架处加垫块—熔化金属材料—浇注—抽去垫块—排挤出多余金属材料液—冷却清理,其用薄型模制出的上、下铸型模,将上铸型模造型凸起部位放置在下铸模型造型凹起部位内,在两者型模框架之间加放垫块,保证相互之间有一定间隙—金属材料溶化后直接浇注—抽去垫块—利用上铸型模自身重量下沉—排出多余金属材料液。
本发明,上、下铸型模可采用砂型,也可用熔模铸造的壳型或陶瓷型。
其具体操作是先用砂铸等方法,用薄壁模型分别制备上、下铸型模,然后烘干,再进行合箱,合箱时上、下铸型模用垫块来保持一定间距,然后再将熔化的金属材料液浇注在上、下铸型模之间型腔内,抽去垫块,借助于上铸型模自身重量向下沉,排挤出上、下铸型模之间型腔内多余金属材料液,从而获得所需薄壁工件。
本发明与传统铸造工艺相比,工艺流程简单,易操作,可随意控制壁厚,成本低,可铸大件,两面光洁度好,是将传统铸造工艺与新方法相结合的一种新的薄壁铸造工艺,该工艺主要应用于一些复杂的工艺品及一些对强度要求较高,要求外观而又对壁厚有很高要求的薄壁工业件和工艺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
制造1Cr18Ni9Ti薄壁件实施例1用外形复杂、壁厚为1.2的模型,分别制备上、下铸型模烘干合箱,用垫块使上、下铸型模保持间距10mm左右,然后将熔化的1Cr18Ni9Ti金属液浇注入模型内,抽去垫块,利用上铸型模自身重量而下沉,使多余1Cr18Ni9Ti金属液排挤出,冷却清理,即可获得壁厚均匀为1.2mm的薄壁铸件。
制造铜合金薄壁件实施例2用外形复杂、壁厚为1mm的工艺品模型,分别制出上、下铸型模,烘干合箱,用垫块使上、下铸型模保持间距12mm左右,然后将熔化的锡青铜合金液浇注,抽去垫块,利用上铸型模自身重量而下沉,使多余锡青铜合金液排挤出,冷却清理,即可获得壁厚均匀为1mm的薄壁铸件。
权利要求
1.一种上模重力压型薄壁金属铸造工艺,制备工艺包含如下,用薄壁模型来制备上、下铸型模—烘干或焙烧—上铸型模放置在下铸型模内,两者之间型模框架处加垫块—熔化金属材料—浇注—抽去垫块—排挤出多余金属材料液—冷却清理,其特征是用薄壁模型制出的上、下铸型模,将上铸型模造型凸起部位放置在下铸型模造型凹起部位内,在两者型模框架之间放垫块,保证相互之间有间隙—金属材料溶化后直接浇注—抽去垫块—利用上铸型模自身重量下沉—排挤出多余金属材料液。
全文摘要
上模重力压型薄壁金属铸造工艺涉及薄壁金属铸造工艺。针对“一种壁合金制品浸没结晶成型方法”,存在着不能铸大件,温度范围窄,不易控制和难掌握的不足,而提出一种工艺简单,在上、下铸型模之间留有间隙、利用上铸型模自身重量向下沉,而获得壁薄、均匀的上模重力压型薄壁金属铸造工艺。所采用技术方案是用薄壁模型制出的上、下铸型模,将上铸型模造型凸起部位放置在下铸型模造型凹起部位内,在两者型模框架之间放垫块,保证相互之间有间隙—金属材料溶化后直接浇注—抽去垫块—利用上铸型模自身重量下沉—排挤出多余金属材料液。
文档编号B22D18/00GK1410191SQ02133960
公开日2003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23日
发明者黄祖国 申请人:黄祖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