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9876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加热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加热轴承的加热炉。
背景技术
热套安装是实现轴承与轴之间的安装的常用方法,主要有介质加热和电加热两种加热方式。在热套安装过程中,先使轴承加热膨胀,轴承内圈内径的膨胀量大于过盈量之后,轴承即可装配到轴上。对于风力发电机等大型部件的轴承目前常采用“油浴”方式、电磁感应加热器、热空气作为传热介质加热方式。轴承加热的“油浴”法即属介质加热。安装前,把轴承放入矿物油池内,加热温度为80°C 100°C,加热时间根据轴承的材质、质量、特征尺度可以确定。但是,使用这种方法,轴承容易被污染,存在火灾危险。除了健康和安全这些考虑事项以外,还需考虑到环境,对油的处理问题,费用都非常高。对于新轴承,轴承油浴会损坏轴承防护油的作用。因此,对于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大尺度、大质量轴承热装配已经不再推荐使用“油浴”法。感应加热法属于电加热法,具有高品质快速加热的特点。对于不同尺寸的轴承,需要配备不同尺寸的磁轭,轴承最大加热温度为100°C 120°c,需要保证被加热轴承与轴之间的温差在80°C 90°C,必须对轴承进行消磁,但是,此种加热方法存在深度彻底退磁的困难。而且,因为对大尺度、大质量轴承,在使用感应加热器加热时,还存在集肤效应现象,最大电流密度出现在轴承的表层,截面上的温度分布不均匀,“电流穿透深度层”以下的轴承材料仅能从已加热层以热传导的方式传递热能获得热量。另一方面,使用感应加热器容易致使轴承表面“产热”的同时,轴承也通过表面向安装环境不断散热。因此,轴承“涡流产热”本身均温效果差,轴承断面温度难以均一化。除了上述难以使轴承均温之外,还存在邻近效应。在对大质量、大尺度轴承进行感应加热时,感应器和轴承须同心安置。由于对称安置,轴承中电流分布才能对称均匀。但是,如果没有对称安置的工装,仅凭套装人员视觉感觉来放置,则难以做到同心安置,因此会造成电流密度分布不均匀,最终导致产热不均匀,热膨胀自然不均匀。另外,对于几十千瓦以上感应加热装置,所需要制造的电力电子感应加热电源的费用是空气介质传热加热炉费用的2-3倍以上。电阻炉加热是以循环的热空气作为传热介质的一种加热装置,当气流通过电热元件表面时,以对流换热方式将热量带走,再以对流方式把热量传给轴承,采用的是以热空气作为传热介质对轴承表面对流传热为主辅以辐射传热的复合方式。为了减小气流进口端与出口端的温差,以及合理均匀地布置电热元件,采用圆形截面的炉子较为有利。

图1示出了传统的加热炉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加热炉体分为炉盖1和炉盆底3两部分。加热炉体由型钢及钢板焊接而成,炉衬8使用硅酸铝纤维岩棉通过平铺与叠铺的方法填充在内胆与护壳之间,用于绝热保温。炉盖1顶部中心位置设置炉用电机2,可采用法兰进行固定。炉用电机2驱动离心风机4作为空气流动的动力。离心风机4下方设置有上导流板11,上导流板11包括圆形的水平部分和环形的竖直部分,通过导流板拉杆14悬吊在加热炉炉盖1的下侧。上导流板11的水平部分与炉盖1内壁之间形成空气流道的上盖辐流通道部分。炉盆底3内与上导流板11的竖直部分同轴设置有环形的下导流板7,上导流板11与下导流板7在炉盖I与炉底3和缝后在内部形成对接,从而在上导流板11的竖直部分以及下导流板7与炉子内壁之间形成环形气流通道。炉底3内部采用槽钢作底架12支撑轴承5,并用于导风,以增强炉温均匀性。在下导流板7与炉底3内壁留有等高间隙,供来自上盖的气流经环状间隙从炉底间隙流入被加热轴承区域(见图1的箭头所示)。气流沿着轴承5的下端面冲刷,横掠轴承圈部件、轴承上端面,对轴承部件表面放热后汇流到离心风机4的吸风口。通常在上盖辐流通道内设置一定数量的电热元件6作为加热器加热流动空气,电热元件6沿圆周均匀分布。被加热大型轴承部件5在炉盆底3与环形导流板7同轴等间距放置在多点面支撑上,具体地,由设置在炉盆底3中的槽钢均流支撑件12支撑轴承5的下端面。加热过程,利用传感器9测量轴承5的外表面温度,传感器10测量空气温度,从而对循环热空气温度、轴承部件表面温度进行实时跟踪测量,对加热器电热元件工作采用分区控制。热空气横掠轴承对流换热,表面传热准则方程式:Nu=CRenPr°_33,“Nu”为对流换热的努谢尔数,“Re”为流体流体的雷诺数,“Pr”为流体的普朗特数。非圆形截面柱体实验关联式中的系数C和常数n列表如下:
权利要求
1.一种加热炉,所述加热炉包括炉盖、炉底盘、加热器、设置在炉盖下方的风机以及设置在炉底盘上的轴承支撑件,炉盖和炉底盘接合后形成密闭加热腔以加热设置在轴承支撑件上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还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包括水平导流板以及从水平导流板外周竖直向下延伸的环形导流板,环形导流板与加热腔内壁之间形成环状气流通道,环形导流板内侧设置有第一分流器,所述第一分流器包括水平气流通道,进入环状气流通道中的总气流的一部分被分流进入所述水平气流通道内,喷吹轴承外圈表面。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气流通道为由多层板形成的多层水平气流通道,其中至少一个水平气流通道沿着径向向内的方向通道截面积逐渐缩小而具有渐缩喷管功效,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水平气流通道的气流在轴承外圈处形成射流。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气流通道的最上层板延伸到轴承外圈的上方,下面各层板从上至下与轴承外圈表面之间的间隙逐渐变窄,并且满足流体连续性原理要求。
4.按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气流通道径向外端设置有第一导流装置,以引导气体进入水平气流通道内。
5.按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加热炉,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分流器下方设置有第一密封结构,第一密封结构与第一分流器下端以及轴承外圈下端密封接触,并与炉底盘之间形成预定间隙,流经环状气流通道后的气流通过该预定间隙进入炉底盘,其中一部分气流进入轴承下端面的空间内,并在所述射流的引射作用下穿过轴承外圈的螺栓孔。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包括弹性地支撑在炉底盘上的环状面板以及设置在环状面板上的弹性密封环。
7.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内圈下边沿设置有第二密封结构,第二密封结构的径向外侧设置有第二导流装置,以引导气流进入螺栓孔。
8.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内侧设置有第二分流器,第二分流器包括至少一个水平喷吹通道,进入炉底盘的剩余的全部气流从径向内侧进入水平喷吹通道后,喷吹轴承内圈表面。
9.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流器入口处设置有补偿加热器。
10.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喷吹通道为多个,水平喷吹通道的径向外端与轴承内圈表面之间的间隙由上至下逐渐变小,满足连续性原理要求。
11.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喷吹通道的径向内端设置有第三导流装置,引导气流以离心运动的方式进入所述水平喷吹通道。
12.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装置为多个导流弧,所述多个导流弧遵循同心圆、弧长间距不均等的分流原则。
13.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装置为多个导流弧,所述第二导流装置中的多个导流弧中最外层的导流弧的截面为半圆形,所述半圆形的导流弧的截面的上端连接最上层水平喷吹通道的顶部,下端连接炉底盘。
1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底盘的中部设置有封闭绝热柱体。
15.按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绝热柱体为封闭绝热空腔。
16.按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绝热柱体的外表面为流线型表面 。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热炉,所述加热炉包括炉盖、炉底盘、加热器、设置在炉盖下方的风机以及设置在炉底盘上的轴承支撑件,炉盖和炉底盘接合后形成密闭加热腔以加热设置在轴承支撑件上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还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包括水平导流板以及从水平导流板外周竖直向下延伸的环形导流板,环形导流板与加热腔内壁之间形成环状气流通道,环形导流板内侧设置有第一分流器,所述第一分流器包括水平气流通道,进入环状气流通道中的总气流的一部分被分流进入所述水平气流通道内,喷吹轴承外圈表面。
文档编号C21D9/40GK103088200SQ20131004283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31日
发明者马盛骏, 许磊, 詹军, 李永生, 赵涛 申请人: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