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液自动循环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303131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却液自动循环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却液自动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是由两个同心的缸筒Ⅰ、缸筒Ⅱ组成,在所述缸筒Ⅰ、缸筒Ⅱ的底部还设置有冷却液的自动循环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能使局部形成相对独立的半密封空间的微循环状态,解决热处理时冷却介质的循环问题,控制工件冷却速度,使热处理效果更均匀,且结构简单。
【专利说明】一种冷却液自动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热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使局部形成相对独立的半密封空间微循环状态的一种冷却液自动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为了提高产品的机械性能,通常都是采用热处理的方法来实现的。所以热处理工艺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热处理时生产过程中的特殊工序,通过加热、保温、冷却来改变材料表面或内部的金相组织结构来控制产品性能。而冷却速度的快慢直接关系到热处理结果的成败。冷却速度过快,容易导致工件开裂;冷却过慢,如果速度低于铁素体析出的临界温度,将会发生奥氏体中析出铁素体的相变,一旦铁素体析出过多,热处理后的硬度、强度将明显降低,使用寿命和抗变形能力达不到要求。在淬火时,调质池内的调质液静止不动,工件置入后,工件各部位冷却不均匀,淬火后硬度不均。特别是批量生产时,调质液温度上升很快,工件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冷却,冷却速度慢,达不到淬火效果,产品性能没有保证。这是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解决热处理时冷却介质的循环问题,控制工件冷却速度,使热处理效果更均匀的一种冷却液自动循环
>J-U装直。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冷却液自动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是由两个同心的缸筒1、缸筒II组成,在所述缸筒1、缸筒II的底部还设置有冷却液的自动循环系统。使局部形成相对独立的半密封空间的微循环状态。
[000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有,所述冷却液的自动循环系统是由离心泵、依次通过管路连接的阀门1、一组阀门I1、阀门II1、一组两端封闭的喷水管组成,所述喷水管的两端分别与主管路上对应的所述阀门II相连,并在所述喷水管上设置两个以上的圆孔,所述圆孔均布设置。半密闭空间内的喷涌效果使空间内外形成液体循环,完成冷热液体的交换,使空间内的工件得到均匀、迅速的冷却。
[000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的喷水管设置两根以上。喷水管的数量根据钢桶的直径确定。
[000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在所述缸筒1、缸筒II的上端各设置两个以上的矩形开口,所述矩形开口均布设置。
[000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在所述缸筒1、缸筒II的底部均布各设置四个支脚。目的是缸筒与调质池底留有空间,方便调制液体流动。
[0009]说明书中没有描述的结构属于现有技术。
[0010]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一种冷却液自动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是由两个同心的缸筒1、缸筒II组成,在所述缸筒1、缸筒II的底部还设置有冷却液的自动循环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能使局部形成相对独立的半密封空间的微循环状态,解决热处理时冷却介质的循环问题,控制工件冷却速度,使热处理效果更均匀,且结构简单。
[0011]工作时,把该装置放入调质池内,开启离心泵,喷管上的小孔喷涌,需要热处理的工件置于大、小钢筒之间(直径小的可以置于小钢筒内),喷涌的调质液从钢筒上部缺口流出,从钢筒底部焊脚处流入,如此循环反复,直至热处理结束,工作完成。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冷却液自动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1是缸筒I,2是缸筒II,3是矩形开口,4是支脚,5是喷水管,6是离心泵,7是阀门I,8是阀门II,9是阀门III。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方案的一种冷却液自动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是由两个同心的缸筒I 1、缸筒II 2组成,在缸筒I 1、缸筒II 2的底部还设置有冷却液的自动循环系统。冷却液的自动循环系统是由离心泵6、依次通过管路连接的阀门I 7、一组阀门II 8、阀门1119、一组两端封闭的喷水管5组成,喷水管5的两端分别与主管路上对应的阀门II 8相连,并在喷水管5上设置两个以上的圆孔,圆孔均布设置。本实施例在喷水管5上每间隔20毫米左右打一个直径10晕米的孔。喷水管5设置两根以上。本实施例喷水管5设置4根。在缸筒I 1、缸筒II 2的上端各设置两个以上的矩形开口 3,矩形开口 3均布设置。本实施例设置8个矩形开口 3。在缸筒I 1、缸筒II 2的底部均布各设置四个支脚4。
[0015]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冷却液自动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是由两个同心的缸筒1、缸筒II组成,在所述缸筒1、缸筒II的底部还设置有冷却液的自动循环系统,所述冷却液的自动循环系统是由离心泵、依次通过管路连接的阀门1、一组阀门I1、阀门II1、一组两端封闭的喷水管组成,所述喷水管的两端分别与主管路上对应的所述阀门II相连,并在所述喷水管上设置两个以上的圆孔,所述圆孔均布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液自动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水管设置两根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液自动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缸筒1、缸筒II的上端各设置两个以上的矩形开口,所述矩形开口均布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液自动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缸筒1、缸筒II的底部均布各设置四个支脚。
【文档编号】C21D1/00GK203462083SQ201320586566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3日
【发明者】牛余刚, 陈吉元, 任秀凤, 银伟 申请人:山东伊莱特重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