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砂铸造压模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9166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翻砂铸造压模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翻砂铸造压模改良结构,主要包含一机座,以及枢接于该机座,可沿该机座翻转的架体。其中,该机座设有一平台,该架体呈倒L状,其垂直段设有第一油压缸,使第一油压缸另端固定于机座的底盘,水平段则设有第二油压缸,于第二油压缸设有一压板。俾于操作时将架体转于基座的上方,并将底座及砂斗置于平台,由第二油压缸带动压板的下压,将砂斗内的砂件压铸成型,使翻砂作业更为方便、更具效率,且因架体构成可翻转状,以利于天车吊动较重的砂斗,从而改善现有技术当中的翻砂作业无法适用于较大型铸造的缺失。
【专利说明】翻砂铸造压模改良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翻砂铸造压模改良结构,尤指一种使翻砂作业更为方便、更具效率,且利于天车吊动较重的砂斗,从而改善现有技术翻砂作业无法适用于较大型铸造缺失的翻砂铸造压模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按;一般的翻砂铸造的制造流程,先制造被铸物的砂斗(模型),再熔融金属后,将熔融金属以人工浇注入砂斗,等静态冷却后将铸件取出、整理(附着砂清除、注入孔整理)或清洗。现有技术的铸造作业,将装有砂件的砂斗置于一机台5,再藉由一气压式的压合机6向下将砂件挤压成型,此种方式只能应用于较小型的被铸物,对于较大型且较重的被铸物,则存在压力不足需由人工协助的缺失,影响铸造的质量且增加作业成本,再者,现有技术的铸造作业空间受限,较大型的砂斗亦无法藉由天车吊动。 申请人:有鉴于此,乃秉持从事该项业务多年的经验,经不断研究、实验,遂萌生改良一种翻砂铸造压模改良结构,使翻砂作业更为方便、更具效率,且改善现有技术翻砂作业无法适用于较大型铸造的缺失。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翻砂铸造压模改良结构,使翻砂作业更为方便、更具效率,且利于天车吊动较重的砂斗,从而改善现有技术翻砂作业无法适用于较大型铸造的缺失。
[0004]前述的翻砂铸造压模改良结构,包含一机座,以及枢接于该机座,可沿该机座翻转的架体。其中,该机座设有一平台,该架体呈倒L状,其垂直段设有第一油压缸,使第一油压缸另端固定于机座的底盘,水平段则设有第二油压缸,于第二油压缸设有一压板。便于操作时将架体转于基座上方,并将底座及砂斗置于平台,藉由第二油压缸带动压板的下压,将砂斗内的砂件压铸成型,使翻砂作业更为方便、更具效率,且因架体构成可翻转状,以利于天车吊动较重的砂斗,从而改善现有技术翻砂作业无法适用于较大型铸造的缺失。
[0005]前述的翻砂铸造压模改良结构,其中的机座的前缘顶端两侧,分别设有定位油压缸压缸,使架体转于基座上方时,藉由定位油压缸的轴杆穿设机座及架体以构成定位。
[0006]前述的翻砂铸造压模改良结构,其中的机座的后方设有一顶杆,使架体于向后翻转后靠于该顶杆,藉由顶杆的顶持以防止第一油压缸压力过大造成损毁。
[0007]一种翻砂铸造压模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
[0008]包含
[0009]机座,其内部底缘设有一平台;
[0010]架体,呈倒L状,其枢接于机座后方,构成可向前及向后的翻转,其垂直段设有突耳,于突耳枢接第一油压缸,使第一油压缸的另端固定于机座的底盘,水平段的端部该水平段的适当位置则设有第二油压缸,于第二油压缸设有一压板;
[0011]于操作时将架体转于基座上方,并将底座及砂斗置于平台,由第二油压缸带动压板的下压,将砂斗内的砂件压铸成型,使翻砂作业更为方便、更具效率,且因架体构成可翻转状,以利于天车吊动较重的砂斗,从而改善现有技术翻砂作业无法适用于较大型铸造的缺失。
[0012]其中,机座的前方顶缘设有突耳,架体的水平段的端部设有嵌置部,使架体向前翻时,该嵌置部恰可嵌置于机座的突耳构成定位。
[0013]其中,机座于突耳的外侧设有水平的定位油压缸,使定位油压缸的轴杆得以穿设于突耳,当架体嵌置部嵌置于机座的突耳时,由定位油压缸的轴杆卡合于架体的嵌置部以构成定位。
[0014]其中,设于机座内部底缘的平台,以斜状的支撑杆连接于机座两侧,以构成加强支撑作用。
[0015]其中,机座的后方设有一顶杆,使架体于后翻时,由顶杆的顶持,以防止第一油压缸压力过大造成损毁。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7]于操作时将架体转于基座上方,并将底座及砂斗置于平台,由第二油压缸带动压板的下压,将砂斗内的砂件压铸成型,使翻砂作业更为方便、更具效率,且因架体构成可翻转状,以利于天车吊动较重的砂斗,从而改善现有技术翻砂作业无法适用于较大型铸造的缺失;
[0018]设于机座内部底缘的平台,以斜状的支撑杆连接于机座两侧,以构成加强支撑作用;
[0019]机座的后方设有一顶杆,使架体于后翻时,由顶杆的顶持,以防止第一油压缸压力过大造成损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1]图1现有技术铸造作业状态图。
[0022]图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0023]图3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图。
[0024]图4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0025]图5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请同时参阅图2及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及侧视结构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含一机座1,以及枢接于该机座1,可沿该机座I向前及向后翻转的架体2。其中,该机座I的前缘顶端设有突耳11,于突耳11的外侧设有水平的定位油压缸12,使定位油压缸12的轴杆121得以穿设于突耳11,机座I的内部底缘设有一平台13,使该平台13以斜状的支撑杆14连接于机座I两侧,以构成加强支撑作用,机座I的后方则设有一顶杆15。该架体2呈倒L状,其垂直段21的端部枢接于机座I后缘顶端,以构成可前、后的翻转,于该垂直段21设有突耳22,于突耳22枢接第一油压缸23,使第一油压缸23的另端固定于机座I的底盘,架体2的水平段24的端部设有嵌置部25,使架体2向前翻转后,该嵌置部25恰可嵌置于机座I的突耳11,该水平段24的适当位置(中央位置)则设有第二油压缸26,于第二油压缸26设有一压板27。
[0027]藉由前述构件的组合,构成翻砂铸造压模改良结构。俾于操作时藉由该第一油压缸23的回缩,将架体2向后翻转,使其顶于后方的顶杆15,容出相当的空间,以供将底座3及砂斗4 (模型)置于平台13,再藉由该第一油压缸23的伸出,将架体2向前翻转于基座I的上方,藉由第二油压缸26带动压板27的下压,将砂斗4内的砂件压铸成型,使翻砂作业更为方便、更具效率,且因架体2藉由第一油压缸23构成可翻转状,以利于天车吊动较重的砂斗4,从而改善现有技术翻砂作业无法适用于较大型铸造的缺失。
[0028]请参阅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敬请配合图2及图3,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于使用时,使定位油压缸12的轴杆121回缩,藉由该第一油压缸23将架体2由机座I向后翻转,且于翻转后靠于机座I后方的顶杆15,藉由顶杆15的顶持以防止第一油压缸23压力过大造成损毁,当架体2翻转后使机座I得以容出相当的空间,以供天车吊动底座3及砂斗4,将底座3及砂斗4置于平台13,再藉由第一油压缸23将架体2向前翻动,使架体2水平段24的嵌置部25嵌置于机座I的突耳11,并藉由定位油压缸12的轴杆121穿设突耳11,卡合于架体2的嵌置部25构成定位,以待进行压制作业。其中,由于机座I因架体2后翻,可容出相当的空间,因此,天车吊动底座3及砂斗4时,可顺畅的上、下于平台13,而不会有任何阻碍,以利较大型、较重的砂斗4的作业。
[0029]请参阅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状态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当底座3及砂斗4置于平台13后,即可操作架体2水平段24的第二油压缸26,使压板27向下移动,将砂斗4内的砂件予以挤压成型。由于本实用新型藉由第二油压缸26构成压制动作,其具有较大的压力(约可达200?300吨),因此,任何大小的铸造物皆可适用,且可提高铸造的质量,以及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0030]前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凡经由些微修饰、变更,仍不失本实用新型的要义所在,亦不脱本实用新型的精神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翻砂铸造压模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含: 机座,其内部底缘设有一平台; 架体,呈倒L状,其枢接于机座后方,构成可向前及向后的翻转,其垂直段设有突耳,于突耳枢接第一油压缸,使第一油压缸的另端固定于机座的底盘,水平段的端部该水平段的适当位置则设有第二油压缸,于第二油压缸设有一压板; 于操作时将架体转于基座上方,并将底座及砂斗置于平台,由第二油压缸带动压板的下压,将砂斗内的砂件压铸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砂铸造压模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机座的前方顶缘设有突耳,架体的水平段的端部设有嵌置部,使架体向前翻时,该嵌置部恰可嵌置于机座的突耳构成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砂铸造压模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机座于突耳的外侧设有水平的定位油压缸,使定位油压缸的轴杆得以穿设于突耳,当架体嵌置部嵌置于机座的突耳时,由定位油压缸的轴杆卡合于架体的嵌置部以构成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砂铸造压模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设于机座内部底缘的平台,以斜状的支撑杆连接于机座两侧,以构成加强支撑作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砂铸造压模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机座的后方设有一顶杆,使架体于后翻时,由顶杆的顶持,以防止第一油压缸压力过大造成损毁。
【文档编号】B22D18/02GK204035515SQ201420169572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9日
【发明者】廖伟廷 申请人:廖伟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