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材荔枝面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7015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材荔枝面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材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材荔枝面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石材加工设备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而得到不断发展,同时其加工工艺也得到不断提高。石材加工设备也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更新,从简单电气控制向PLC控制和数控方向发展。加工方法也从机械加工向高压磨料水加工、激光加工、火焰加工、喷砂加工等方向发展。辅助设备也从单一机械装置向数控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荔枝面石材是用形如荔枝皮的锤在石材表面敲击而成,从而在石材表面形成形如荔枝皮的粗糙表面,多见于雕刻品表面或广场石等的表面。分为机荔面(机器)和手荔面(手工)两种,一般而言手荔面比机荔面更细密一些,但费工费时。荔枝面石材就是表面的点是凸出来的那种石材,荔枝面一看就知道是人工处理(非自然形成)的,会出现比较均匀的破坏面,有明显的比较规律的颗粒出来,当然这个跟操作的人和机器有关系,有粗糙表面的效果。有点像荔枝的表面凸起颗粒的感觉,大小,颗粒跟颗粒之间的距离很规则。但是现有的石材加工设备,其磨头的升降平移结构复杂,使得整机成本高。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现已经有技术提出了一种石材荔枝面加工设备,该设备是通过用于输送石材的输送带机构、用于带动磨头横向移动的横移机构、用于带动磨头升降的升降机构之间配合,实现对石材的加工;这种方式虽然能有效克服传统技术中的问题,但是其在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加工精度差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因为其石材固定方式不稳固,导致石材在加工时会出现振动等现象,故而导致加工精度降低,而这种加工设备的物料传送装置也容易损坏,需要经常更换,不仅提高了生产成本,而且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新型提供了一种加工精度高,加工效率高的石材荔枝面加工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石材荔枝面加工装置,包括机架,在机架上设置有用于输送石材的物料输送带,在物料输送带上设置有承载装置和位于承载装置上方的石板固定装置;所述的承载装置包括承载板,石板固定装置包括托架、传动架和驱动装置,所述的托架与传动架的中部连接,传动架的后部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的托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位于承载板上方;在所述的承载板上相对的设置有两个固定座,两个固定座内均设置有轴承座,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轴承座;所述的传动架至少包括一个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前端连接有压料块,该压料块朝向承载板,压料块的正下方设置有托料平台;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有一个上顶板,第二连接杆的中部与第一连接杆活动连接,第二连接杆与第一连接杆垂直;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动力气缸,该动力气缸的外壁与承载板固定连接,动力气缸的活塞杆的上端与上顶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的承载板还包括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的下部设置有凹槽,凹槽的两个侧边为斜边,凹槽的底部为平面;所述的第二承载板的上部能与第一承载板的凹槽吻合。

在所述第一承载板凹槽的两个斜边上设置有外螺纹,第二承载板与第一承载板凹槽斜边配合的地方设置有内螺纹。

所述的外螺纹包括第一螺纹段、第二螺纹段、第三螺纹段和第四螺纹段;所述第一螺纹段、第二螺纹段、第三螺纹段和第四螺纹段的齿高之比为1∶2∶3∶4;所述第二承载板上的内螺纹能与外螺纹啮合。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新型提供了一种石材荔枝面加工装置,利用动力气缸活塞杆的上顶,使第二连接杆的尾部上顶,头部下压,同时带动压料块下压,继而固定住位于托料平台上的石板,实现对石板垂直方向的固定,防止石板在加工时出现的振动现象,确保加工精度;另外,由于在物料输送带与石板固定装置之间设置有承载装置,该承载装置可以吸收或者缓释加工时石板所产生的应力,防止石板抖动,进一步确保加工精度,同时也能降低输送带所承受的压力,防止物料输送带被损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新型保护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新型实施例1石板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2中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石材荔枝面加工装置,包括机架1,在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输送石材的物料输送带2,在物料输送带2上设置有承载装置3和位于承载装置3上方的石板固定装置4;所述的承载装置3包括承载板30,石板固定装置4包括托架40、传动架41和驱动装置42,所述的托架40与传动架41的中部连接,传动架41的后部与驱动装置42连接;所述的托架40包括第一连接杆400,第一连接杆400位于承载板30上方;在所述的承载板30上相对的设置有两个固定座401,两个固定座401内均设置有轴承座,第一连接杆400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轴承座401实现与固定座活动连接;所述的传动架41至少包括一个第二连接杆410,第二连接杆410的前端连接有压料块43,该压料块43朝向承载板30,压料块43的正下方设置有托料平台44;所述第二连接杆410的后端固定连接有一个上顶板45,第二连接杆410的中部与第一连接杆400活动连接,第二连接杆410与第一连接杆400垂直;所述的驱动装置42包括动力气缸,该动力气缸的外壁与承载板30固定连接,动力气缸的活塞杆的上端与上顶板4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利用动力气缸活塞杆的上顶,使第二连接杆的尾部上顶,头部下压,同时带动压料块下压,继而固定住位于托料平台上的石板,实现对石板垂直方向的固定,防止石板在加工时出现的振动现象,确保加工精度;另外,由于在物料输送带与石板固定装置之间设置有承载装置,该承载装置可以吸收或者缓释加工时石板所产生的应力,防止石板抖动,进一步确保加工精度,同时也能降低输送带所承受的压力,防止物料输送带被损坏。

具体的,所述的承载板30还包括第一承载板300和第二承载板301,所述第一承载板300的下部设置有凹槽3000,凹槽3000的两个侧边为斜边,凹槽3000的底部为平面;所述的第二承载板301的上部能与第一承载板300的凹槽吻合;通过这样的设置,利用第一承载板凹槽与第二承载板的吻合,可以提高承载板的承载能力,防止物料输送带被损坏。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承载板凹槽的两个斜边上设置有外螺纹302,第二承载板与第一承载板凹槽斜边配合的地方设置有内螺纹303,所述的外螺纹302包括第一螺纹段3021、第二螺纹段3022、第三螺纹段3023和第四螺纹段3024;所述第一螺纹段3021、第二螺纹段3022、第三螺纹段3023和第四螺纹段3024的齿高之比为1∶2∶3∶4;所述第二承载板301上的内螺纹303能与外螺纹302啮合;通过这样的设置,利用四个螺纹段的设置,至少可以减少工件所产生的50%左右的应力,大大提高了结构稳定性,确保工件能在平稳的条件下被加工,不会出现振动位移现象。

更优选地,所述的外螺纹及内螺纹还设置有第五螺纹段3025和第六螺纹段3026,第五螺纹段3025和第六螺纹段3026的齿高一致。

更优选地,在所述凹槽3000的底部设置有减振橡胶片3020;

优选地,所述的传动架41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连接杆410,两个第二连接杆410的前端连接有压料块43;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更加平稳的带动压料块动作,确保稳定性。

在本新型中,所述的物料传送带是往复循环传动,承载装置是固定设置在物料传送带,其具体连接方式可以直接采用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