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渗钢结构的中间包上水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0810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性能钢连铸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能提高中间包耐材寿命、在高连浇条件下从根本上解决渗钢问题的新型防渗钢结构的中间包上水口。



背景技术:

连铸是目前钢铁冶金生产的主要工艺,中间包是连铸工艺中最重要的设备,在整个浇钢过程中,中间包处于固定状态,从钢包中接纳钢水,又通过塞棒和上水口组合形成的阀门按照设定的拉坯速度将钢水注入结晶器中。其控制流速的关键部件塞棒和上水口长时间地与温度高达1500摄氏度以上的钢水接触,因此该两件产品的质量必须得到保证。特别是置于中间包底部的上水口要受到高温钢水的静压,下部浸入式水口对其自下而上的顶力,以及高温、高比重钢水的高速流动引起的扰动。

通常有些钢厂,在使用中间包上水口过程中会经常出现上水口与座砖间的间契渗钢,影响钢厂的正常生产。针对经常会出现的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上水口、座砖、火泥三者间的分析,认为产生的原因是在烘烤、使用过程中火泥的干燥收缩造成有微细的裂纹,同时在浇钢过程中受塞棒和钢水压力的因素,使高温钢水逐渐从火泥微细的裂纹中渗入,随着时间的延续,最终钢水渗出到机构上,严重的会损坏机构,及更大的设备事故,甚至人身安全事故。常规制造的上水口,斜面上表面是光滑的,座砖的内壁面也是光滑的,火泥填在中间,在受到温度、外力的作用下造成火泥的贯穿性微细裂纹,导致渗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提高中间包耐材寿命、在高连浇条件下从根本上解决渗钢问题的新型防渗钢结构的中间包上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新型防渗钢结构的中间包上水口,该上水口包括本体和碗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口的上部区域外部斜面上设有一透气区,该透气区位于上水口中设置的吹氩通道的顶端。

整体呈T形的碗部竖直部分嵌置入本体上部留下的台阶面上且碗部的内壁与本体的内壁在竖直方向上相平齐;所述的透气区位于碗部的T形水平面下方和本体的顶部上沿之间。

所述透气区的外部表面呈斜面设置且倾斜角度与上水口的上部区域外部斜面的倾斜角度相同。

所述透气区的高度为10-50mm。

所述透气区的高度为20-25mm。

所述的吹氩通道位于碗部竖直部分的外壁与本体的台阶内壁之间且吹氩通道竖直向下延伸至本体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中间包上水口通过在上水口的斜面上设置一个透气区,此透气区的主要作用是上水口在吹氩过程中在此区域出来的氩气量比其他地方的大,以此来解决钢水通过灰缝往下流时在此区域钢水冷却凝固的问题,使钢水不能够再渗入中间包底部,从根本上解决连铸浇钢过程中钢水通过上水口和座砖之间的缝隙渗出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防渗钢结构的中间包上水口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水口;2—本体;3—碗部;4—透气区;5—吹氩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防渗钢结构的中间包上水口,该上水口1包括本体2和碗部3,整体呈T形的碗部3竖直部分嵌置入本体2上部留下的台阶面上且碗部3的内壁与本体2的内壁在竖直方向上相平齐,吹氩通道5位于碗部3竖直部分的外壁与本体2的台阶内壁之间且吹氩通道5竖直向下延伸至本体2的下部;在上水口1的上部区域外部斜面上设有一透气区4,该透气区4位于上水口1中设置的吹氩通道5的顶端且透气区4位于碗部3的T形水平面下方和本体2的顶部上沿之间。在上述结构中,透气区4的外部表面呈斜面设置且倾斜角度与上水口1的上部区域外部斜面的倾斜角度相同;一般来说,透气区4的高度为10-50mm是合适的,当透气区4的高度控制在20-25mm使得该中间包上水口的性能达到最佳。采用这一设计的中间包上水口在现场使用时,未发现渗钢现象,起到了防钢水渗透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中间包上水口通过在上水口1的斜面上设置一个透气区4,此透气区4的主要作用是上水口1在吹氩过程中在此区域出来的氩气量比其他地方的大,以此来解决钢水通过灰缝往下流时在此区域钢水冷却凝固的问题,使钢水不能够再渗入中间包底部,从根本上解决连铸浇钢过程中钢水通过上水口1和座砖之间的缝隙渗出的问题。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未涉及的技术均可通过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