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浸过程的除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19694阅读:6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湿法炼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浸过程的除铁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湿法炼锌过程中,焙矿中浸过程中要先制备氧化液。氧化液的制备是将含有一定fe2+浓度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软锰矿,将其中的fe2+全部氧化为fe3+。在中浸过程中,氧化液与焙矿共同加入反应槽中,随着ph的升高,溶液中的fe3+以fe(oh)3形态沉淀入渣,从而使铁得以除去。但如果焙矿不溶硫高,其中被氧化的fe3+又将被还原为fe2+,留在溶液中,导致中上清铁超标。为保证中上清铁的合格,需要加入大量的高锰酸钾或双氧水继续将fe2+氧化成fe3+除去,导致成本上升、系统锰离子升高,工艺不稳定、除铁效果难以保证。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浸过程的除铁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除铁效果不稳定、系统锰离子无法控制、成本高等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中浸过程的除铁方法,其中,包括步骤:

将中浸前液送入到多级中浸反应槽的第一个反应槽中,各级中浸反应槽依次通过管道连接,各级中浸反应槽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实现槽内矿浆溢流;

同时向中浸反应槽通入压缩空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

并且向中浸反应槽中送入电解废液;

通过多级中浸反应槽内的反应,实现中浸过程的除铁。

所述的中浸过程的除铁方法,其中,所述中浸反应槽具有5级,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级中浸反应槽、第二级中浸反应槽、第三级中浸反应槽、第四级中浸反应槽、第五级中浸反应槽。

所述的中浸过程的除铁方法,其中,各级中浸反应槽通过一气体通道连接一气体混合装置,所述气体混合装置用于混合压缩空气和氧气,并通过所述气体管道通入到各级中浸反应槽。

所述的中浸过程的除铁方法,其中,各级中浸反应槽的底部设置有一连接于气体管道的气体分散装置。

所述的中浸过程的除铁方法,其中,所述气体分散装置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气孔。

所述的中浸过程的除铁方法,其中,控制第一级中浸反应槽ph为2.5~3.0,第二级中浸反应槽ph为3.5~4.0,第三级中浸反应槽ph为3.5~4.0,第四和第五级中浸反应槽ph为4.0~4.2。

所述的中浸过程的除铁方法,其中,控制第一级中浸反应槽fe2+≤1g/l,第二级中浸反应槽fe2+≤0.6g/l,第三级中浸反应槽fe2+≤0.3g/l,第四级中浸反应槽fe2+≤0.1g/l,第五级中浸反应槽fe2+≤10mg/l。

有益效果:1、向中浸反应槽通入空气(或富氧空气)除铁,在原工艺的基础上省去了氧化液配制工序,省去了锰粉(软锰矿)的加入,因此降低了系统锰离子;2、用氧气和压缩风替代了锰粉且省去了高锰酸钾加入,大大降低了除铁成本;3、可以适应不溶硫含量为1%的焙矿中浸除铁,保证中上清含铁≤10mg/l。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中浸过程的除铁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浸过程的除铁方法,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一种中浸过程的除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所示,其包括步骤:

将中浸前液送入到多级中浸反应槽的第一个反应槽中,各级中浸反应槽依次通过管道连接,各级中浸反应槽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实现槽内矿浆溢流;

同时向中浸反应槽通入压缩空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

并且向中浸反应槽中送入电解废液;

通过多级中浸反应槽内的反应,实现中浸过程的除铁。

本发明中,压缩风需要先进行除油、干燥处理,然后与氧气在管道中混合,压缩风压力不小于0.4mpa,氧气压力不小于0.4mpa。

另外,本发明不仅将混合气体通入每个中浸反应槽,另外每个中浸反应槽均可以加入电解废液,控制每个中浸反应槽ph均在2.5以上,终点ph为4.0~4.2,即最后一级的中浸反应槽ph为4.0~4.2。

所述中浸反应槽具有5级,各级中浸反应槽之间存在一定高度差,从高至低依次为:第一级中浸反应槽、第二级中浸反应槽、第三级中浸反应槽、第四级中浸反应槽、第五级中浸反应槽。例如如图1所示,从高之低依次分别为第一级中浸反应槽(第一个反应槽)、第二级中浸反应槽、第三级中浸反应槽、第四级中浸反应槽、第五级中浸反应槽。且各级中浸反应槽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即第一级中浸反应槽的底部连接第二级中浸反应槽的顶部,第二级中浸反应槽的底部连接第三中浸反应槽的顶部,依次类推。

各级中浸反应槽通过一气体通道连接一气体混合装置,所述气体混合装置用于混合压缩空气和氧气,并通过所述气体管道通入到各级中浸反应槽。也就是说,气体混合装置用于混合压缩空气和氧气得到混合气体,从而通过气体通道通入到各级中浸反应槽中参与反应,优选的是,通入到各级中浸反应槽的槽底。

各级中浸反应槽的底部设置有一连接于气体管道的气体分散装置。也就是说,每个中浸反应槽内部接入用于分散混合气体的分散装置,并将分散的混合气体输出至中浸反应槽的底部,使混合气体由下至上运动,充分接触液体。

所述气体分散装置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气孔,通过气孔可以将混合气体通入到各个中浸反应槽中,且可使混合气体分散更均匀,从而使槽底更均匀的被通入混合气体。一个具体例子是,所述气体分散装置为连接于气体通道的环形管,所述环形管在相应中浸反应槽的槽底以环形方式进行分布,同时每隔一段长度便设有一气孔,同时所述环形管是固定在相应中浸反应槽的槽底,避免环形管在通气后移动。所述环形管优选为不锈钢管制作,其直径可以是50mm,另外可以每隔90mm设置一气孔,气孔的直径为5mm。另外,每个中浸反应槽内部接入混合气体的分散装置,要保证进入中浸反应槽压力在0.4mpa以上,避免气孔堵塞而导致气体分散不均匀而影响沉铁效果。

在较佳实施例中,将中浸前液直接进入第一级中浸反应槽中,而不再加入软锰矿制作氧化液,只需将混合气体通入每个中浸反应槽,并加入电解废液调ph,控制中浸前液和电解废液比例使fe2+在1g/l以内,控制ph2.5~3.0。

对每个中浸反应槽的fe2+进行检测分析,对于含量高的用滴定法分析,对于含量低的最后一个中浸反应槽用比色法快速分析,控制第一个(第一级)中浸反应槽出口fe2+≤1g/l,最后一个(最后一级)中浸反应槽出口fe2+≤10mg/l,发现比色颜色发红时立即停止进液20~30min即可。

优选的,在图1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控制第一级中浸反应槽ph为2.5~3.0,第二级中浸反应槽ph为3.5~4.0,第三级中浸反应槽ph为3.5~4.0,第四和第五级中浸反应槽ph为4.0~4.2。

优选的,在图1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控制第一级中浸反应槽fe2+≤1g/l,第二级中浸反应槽fe2+≤0.6g/l,第三级中浸反应槽fe2+≤0.3g/l,第四级中浸反应槽fe2+≤0.1g/l,第五级中浸反应槽fe2+≤10mg/l。

另外,在对每个中浸反应槽出口的fe2+(浓度)进行分析检测,发现最后一个中浸反应槽铁比色颜色发黄时加大氧气浓度,通过调整氧气流量调整混合气体浓度,当发现最后一个中浸反应槽出口铁比色颜色发红时立即停机处理。

通过对混合气体中氧气浓度的调整可以适应ss(s固含量)为1%的焙矿中浸的除铁,保证中上清铁的浓度≤10mg/l。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焙矿不溶硫成分:1%,质量百分比计;

a、增加一套压缩风和氧气的气体混合装置,先对压缩空气进行除油、干燥,然后与氧气进行混合;所通入的压缩风和氧气压力均≥0.4mp,压缩风流量1500nm3/h,氧气流量0~500m3/h;

b、将所配置的混合气体接入5级中浸反应槽(每级体积为80m3),控制每个中浸反应槽的ph;第一个中浸反应槽的ph2.8,第二中浸反应槽的ph3.6,第三个中浸反应槽的ph3.8,第4~5个中浸反应槽的ph4.1;

c、每个中浸反应槽内部接入混合气体的分散装置,即将直径为50mm的316l不锈钢管制作成环形管并且每间隔90mm打一个5mm直径的气孔,并将环形管固定于中浸反应槽底部,并位于搅拌位置以下;每个中浸反应槽内径为5000mm,环形管最大直径为2000mm;

d、将中浸前液直接进入第一个中浸反应槽不再加入软锰矿制作氧化液,将混合气体通入5级中浸反应槽;每个中浸反应槽气体流量(混合气体)350nm3/h,氧气浓度控制在30%,即氧气占混合气体的体积比为30%;

e、对每个中浸反应槽出口的fe2+进行分析检测,控制第一个中浸反应槽出口fe2+≤1g/l,第二个中浸反应槽出口fe2+≤0.6g/l,第三个中浸反应槽出口fe2+≤0.3g/l,第四个中浸反应槽出口fe2+≤0.1g/l,最后一个中浸反应槽出口fe2+≤10mg/l。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向反应槽通入富氧除铁,在原工艺的基础上省去了氧化液配制工序,省去了锰粉(软锰矿)的加入,因此降低了系统锰离子;2、用氧气和压缩风替代了锰粉且省去了高锰酸钾加入,大大降低了除铁成本;3、可以适应不溶硫含量为1%的焙矿中浸除铁,保证中上清含铁≤10mg/l。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