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炉的布料方法,尤其是一种高比例球团的高炉布料方法。
背景技术:
逐步使用球团矿代替烧结矿,提高球团在高炉中的使用比例是当前环保型高炉炼铁的发展趋势。而由于球团自然堆角小、易滚动,因此,当球团比例较高时,球团在高炉内的精确布料难度较大;如果不采取适当措施,球团很容易滚动到高炉中心部位和边缘部位,造成中心和边缘气流的不稳定,导致高炉的不顺,这也是目前限制球团在高炉中配比提高的原因之一。因此,随着球团在高炉中使用比例的提高,解决球团布料的精确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布料精确、稳定的高比例球团的高炉布料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入炉的矿石包括球团矿和烧结矿;所述球团矿与焦丁混合入炉;
当球团矿占矿石总量的30%~60%时,将烧结矿布在布料档位中的两端,其他矿石布在布料档位中的中间;
当球团矿占矿石总量>60%时,将烧结矿布在炉喉边缘的档位,其他档位布其他矿石。
本发明所述矿石层和焦炭层在炉喉平铺布料。
本发明所述矿石还包括块矿、石灰石和钢渣。
本发明所述球团矿与焦丁混合入炉时,焦丁比20~40kg/t-fe。
本发明所述球团矿占矿石总量的60%~80%时,增加焦炭中心或靠近中心档位布料圈数1~3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优化布料矩阵,有效控制球团的滚动,在提高球团矿入炉配比的同时,稳定高炉顺行。本发明在高炉高比例球团冶炼时,可有效控制球团在炉内的滚动效应,有利于稳定炉内边缘和中心两股气流,控制合理的操作炉型,确保高炉稳定顺行;具有可操作性强、工艺简单、易于实现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球团矿配比30%~60%时布料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球团矿配比60%~80%时布料示意图。
图中:1-炉墙;2-烧结矿;3-球团矿;4-焦丁;5-其它矿石;6-焦炭。
具体实施方式
本高比例球团的高炉布料方法中,入炉的矿石包括球团矿、烧结矿,以及块矿、石灰石、钢渣等其它矿石;其中球团矿占矿石总量的30%~80%;采用焦丁与球团混合入炉,生产一吨铁水消耗的焦丁数量即焦丁比为20~40kg/t-fe。球团与焦丁混合入炉,焦丁对球团的滚动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同时可以提高球团在炉内的还原效率,改善软熔带透气性。所述矿石层和焦炭层在炉喉平铺布料,实现焦炭层和矿石层的平铺,从而有效防止了球团的滚动。
图1所示,在矿石、焦炭6平铺基础上,当球团矿配比为30%~60%时,将烧结矿2布在布料档位的两端,球团矿3以及块矿、石灰石、钢渣等其它矿石5布在布料档位的中间,球团矿3与焦丁4混合入炉;这样烧结矿在布料档位的两端形成了球团矿的“挡墙”,防止球团滚动到边缘和中心。
图2所示,在矿石、焦炭6平铺基础上,当球团矿配比>60%时,此时配加烧结矿量较少,将烧结矿2布在矿石布料档位的边缘,即炉喉边缘档位靠近炉墙1处,而球团矿3以及其它矿石5布在其余布料档位;球团矿3与焦丁4混合入炉;烧结矿高温冶金性能好,可防止炉墙粘结,有利于控制合理的高炉操作炉型。同时增加焦炭中心或靠近中心档位的布料圈数1~3圈,形成焦炭对球团矿的“挡墙”,可保证中心气流的稳定。
实施例1:本高比例球团的高炉布料方法采用下述具体工艺。
高炉有效容积1000m3,球团矿配比30%,烧结矿、块矿、石灰石、钢渣等等配比70%,焦丁比20kg/t-fe;布料矩阵见表1。
表1:实施例1的布料矩阵
其中,矿石布料矩阵中,39°布料档位的3圈和30°布料档位的2圈全部为烧结矿,中间档位为球团矿和剩余的烧结矿、块矿、石灰石、钢渣等。焦丁全部与球团矿混合。冶炼过程中,高炉稳定顺行。
实施例2:本高比例球团的高炉布料方法采用下述具体工艺。
高炉有效容积1000m3,球团矿配比50%,烧结矿、块矿、石灰石、钢渣等配比50%,焦丁比30kg/t-fe;布料矩阵见表2。
表2:实施例2的布料矩阵
其中,矿石布料矩阵中,39°布料档位的3圈和28°布料档位的2圈全部为烧结矿,中间档位为球团矿和剩余的烧结矿、块矿、石灰石、钢渣等。焦丁全部与球团矿混合。冶炼过程中,高炉稳定顺行。
实施例3:本高比例球团的高炉布料方法采用下述具体工艺。
高炉有效容积1000m3,球团矿配比80%,烧结矿、块矿、石灰石、钢渣等配比20%,焦丁比40kg/t-fe;布料矩阵见表3。
表3:实施例3的布料矩阵
其中,矿石布料矩阵中,39°布料档位的2圈全部为烧结矿,其它布料档位为球团矿和剩余的烧结矿、块矿、石灰石、钢渣等。焦丁全部与球团矿混合。冶炼过程中,高炉稳定顺行。
对比例:河北某钢厂采用原高比例球团布料方法,生产30天,其中10天出现崩滑料等情况;采用本方法进行高比例球团布料后,生产30天,其中仅3天出现崩滑料等情况。可见,本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冶炼过程的平顺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