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砂冷却料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8643阅读:692来源:国知局
型砂冷却料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铸造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型砂冷却料仓。



背景技术:

型砂在铸造中用来造型的材料。型砂一般由铸造用原砂、型砂粘结剂和辅加物等造型材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型砂在铸造生产中的作用极为重要,因型砂的质量不好而造成的铸件废品约占铸件总废品的30~50%。同时,在型砂进行浇注落沙后,会对型沙进行回收利用,但回收的型砂的温度较高,与新的型砂混合时,会影响两者混合后的综合性能,因此在回收的型砂和新的型砂混合之前需要对回收的型砂进行冷却。

现有的型砂冷却料仓主要是用来对型砂进行冷却处理的。如图1所示,现有的型砂冷却料仓主要包括料仓本体以及水平插设在料斗侧壁的冷却水管组成,所述料仓本体内设有储料腔,所述料仓本体的上端设有进料口,所述料仓本体的下端设有出料口,所述冷却水管从料仓本体的一侧壁伸入并通过储料腔后从另一端侧壁伸出。当需要对型砂进行冷却时,则只需要向冷却水管的一端注入冷却水,同时向料仓本体内注入型砂,型砂进入储料腔后与冷却水管进行接触从而达到冷却的目的。

但在整个过程中,冷却水管中的冷却水在储料腔中的时间过短,与热的型砂接触时间也过短,从而导致单位体积的冷却水的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冷却水利用率高的型砂冷却料仓。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型砂冷却料仓,包括料仓本体,所述料仓本体内设有蛇形布置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包括贯穿于料仓本体前后端面的冷却直管以及连接于相邻两根冷却直管之间的冷却U型管,所述料仓本体设有至少两根相互平行设置的冷却管,所述上下相邻的冷却管通过U型过渡管连通,所述料仓本体还设有用于支撑冷却管的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上设有供型砂通过的过滤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蛇形布置的冷却管使冷却水在料仓本体的时间增加,使冷却水在冷却管中能够充分将型砂的热量带走。同时,在料仓本体中上下设置的冷却管,冷却水可以从下方的冷却管进入并从从上方的冷却管流出,这种设置使下方的冷却水的温度将低于上方的冷却水的温度,符合整个料仓本体中下方型砂的温度低于上方型砂的温度布置,从下方冷却管流入的冷却水首先接触到温度较低的型砂并且对其降温,此时冷却水的温度上升,冷却水在冷却管中流动至上方时,此时上方的型砂温度较高,此时温度已经升高的冷却水再次对型砂进行降温。同时,过滤板的设置不仅能够减缓型砂在料仓本体内的下降速度,使型砂与冷却管进行充分的冷热交换,同时为冷却管提供了支撑力,防止冷却管被型砂压塌。这种结构的设置,使冷却水的利用率提高,充分地降低了型砂的温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板的上端面设有托板,所述托板上端面设有供冷却管放置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托板的设置使冷却支管能够更好地放置在过滤板上,同时增加了冷却直管与过滤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过滤板为冷却直管提供的支撑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板的下端面设有与料仓本体相连的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的设置加强了过滤板和料仓本体内侧壁的连接强度,从而增加了整个冷却料仓的系统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下相邻设置的冷却管的冷却直管均不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设置能够使型砂与冷却管能够有更大的接触几率,同时增大了型砂与冷却管的接触时间,从而来增加整个型砂冷却料仓的冷却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U型过渡管与冷却管连接处均设有内置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置过滤网的设置能够过滤冷却水中的杂质,当需要对冷却管中的杂质进行清理时,仅需要将U型过渡管拆卸下来,将过滤网附近的杂质进行清理,清理冷却管内的杂质变得简单。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管包括至少六根冷却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管数量的增加能够增加冷却水在料仓本体内流动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冷却水的利用率。

综上所述,在料仓本体中至少两层蛇形布置的冷却管,同时在冷却管下方设有用以支撑冷却管的过滤板,从而增加了冷却水在型砂冷却料仓利用效率,同时整个型砂冷却料仓对型砂的冷却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型砂冷却料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型砂冷却料仓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型砂冷却料仓的冷却管布置图;

图6为图5中C处的放大图。

图中:1、料仓本体;11、进料口;12、出料口;13、支腿;2、冷却管;21、冷却直管;22、冷却U型管;3、U型过渡管;31、内置过滤网;4、过滤板;41、过滤孔;42、托板;421、凹槽;43、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型砂冷却料仓包括料仓本体1,料仓本体1的上方为长方体壳体,料仓本体1的下方为内腔截面积逐渐减小的倒锥台壳体,料仓本体1的上端开设有进料口11,料仓本体1的下端开设有出料口12。同时,在料仓本体1设有四根用以支撑料仓本体的支腿13。

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料仓本体1内至少两层蛇形布置的冷却管2,冷却管2包括贯穿于料仓本体前后端面的冷却直管21以及连接于相邻两根冷却直管21之间的冷却U型管22,上下相邻的冷却管2通过U型过渡管3连通。冷却直管21与料仓本体1的侧壁通过焊接固定。其中,U型过渡管3与冷却管2连接处设有内置过滤网31,方便将冷却管2中的杂质去除。在本实施例中设有七层冷却管2。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料仓本体1内还设有位于冷却管2下方的过滤板4,在过滤板4中还设有供型砂流通的过滤孔41,同时为了能够增加过滤板4对冷却直管21的支撑力,则在过滤板4的上端面设有托板42,托板42的上端面设有供冷却管2放置的凹槽421。同时为了提升过滤板4和料仓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过滤板4的边沿与料仓本体1的内侧壁贴合焊接,并且在过滤板4下方设有与料仓本体1连接的加强筋43。

同时,上下相邻设置的冷却管2中的冷却直管21均不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上下相邻设置冷却管3中的冷却直管21的数量也不相同,但冷却管3至少包括六根冷却直管21,以保证冷却水在整个型砂冷却料仓的利用率。

当需要对型砂进行冷却时,向型砂冷却料仓的进料口11进行加料,同时,向冷却管2中注入冷却水,冷却水的流向从下端的冷却管2中流入,从上端的冷却水2管流出。这种设置,这种设置使下方的冷却水的温度将低于上方的冷却水的温度,符合整个料仓本体1中下方型砂的温度低于上方型砂的温度布置,从下方冷却管2流入的冷却水首先接触到温度较低的型砂并且对其降温,此时冷却水的温度上升,冷却水在冷却管2中流动至上方时,此时上方的型砂温度较高,此时温度已经升高的冷却水再次对型砂进行降温,这种结构的设置,使冷却水的利用率提高。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