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可调丸料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2807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电动可调丸料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丸机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可调丸料阀。



背景技术:

目前简易的丸料阀采用直接手动开关控制丸料的进出,还有一部分中高端产品通过气缸实现此目的,然而这两种方式均无法实现丸料阀关料门的开度的自动调节,当需要通过改变丸料的流出量来改变抛丸效果和效率时,需要人工手动调节,费时费力,技术要求高,且每次调节完都需重新试机调试。

鉴于上述现有的丸料阀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以其创设一种电动可调丸料阀,使其更具有实用性、安全性和高效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可调丸料阀,通过设置控制机构对关料门的开度进行调节,实现了丸料阀的自动调节,减少了因手动调节带来的成本的浪费,提高了抛丸效果和抛丸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电动可调丸料阀,包括壳体、进料流管、关料门和控制机构,进料流管、关料门和控制机构均固定在壳体上,关料门用于调节进料流管出料口的开度,控制机构与关料门连接,用于对关料门的调节动作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关料门包括转轴、支架和门板,支架一端通过转轴与壳体转动连接,门板与支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控制机构包括电动推杆,电动推杆与支架连接,用于推动支架旋转。

进一步地,电动推杆与支架间设置有杠杆机构,电动推杆和支架分别与杠杆机构的左右两端连接。

进一步地,调节机构还包括气缸,气缸与关料门连接。

进一步地,气缸与关料门间设置有连杆。

进一步地,连杆一端与关料门的转轴固定连接,连杆另一端与气缸活塞杆端部铰接。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控制机构对关料门的开度进行调节,实现了丸料阀的自动调节,减少了因手动调节带来了的成本的浪费,通过关料门的开度调节丸料的流出量,提高了抛丸效果和抛丸效率;通过电动推杆对关料门的开度进行控制,电动推杆得电则推动关料门关或闭,失电则停止运动,可实现关料门的任意开度,通过电控系统对通断电进行控制,简单易行;气缸的使用,使得电动推杆的动作更加柔性化,防止突然得电或突然断电时因惯性所导致的设备震动等,通过气缸可实现缓冲作用;通过杠杆原理,可实现推力的放大,同时使得零部件的分布更加灵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动可调丸料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1电动推杆、2气缸、4壳体、5进料流管、6关料门、7杠杆机构、8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电动可调丸料阀,包括壳体4、进料流管5、关料门6和控制机构,进料流管5、关料门6和控制机构均固定在壳体4上,关料门6用于调节进料流管5出料口的开度,控制机构与关料门6连接,用于对关料门6的调节动作进行控制。其中关料门6包括转轴、支架和门板,支架一端通过转轴与壳体4转动连接,门板与支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控制机构包括电动推杆1,电动推杆1与支架连接,用于推动支架旋转。电动推杆1与支架间设置有杠杆机构7,电动推杆1和支架分别与杠杆机构7的左右两端连接。调节机构还包括气缸2,气缸2与关料门6连接。气缸2与关料门6间设置有连杆8,连杆8一端与关料门6的转轴固定连接,连杆8另一端与气缸活塞杆端部铰接。

实际工作时,丸料自进料流管5的一端流出,通过电控系统控制电动推杆1得电,电动推杆向外伸出,推动杠杆机构7绕支点旋转,从而推动关料门6转动,从而控制丸料的流出量,通过杠杆原理,可实现推力的放大,同时使得零部件的分布更加灵活;当关料门6的开度达到预定的要求时,停止送电,关料门6在工作中保持此状态,当停止工作时,重新为电动推杆1供电,使得电动推杆1反向运动,从而实现关料门6的关闭,通过设置控制机构对关料门的开度进行调节,实现了丸料阀的自动调节,减少了因手动调节带来了的成本的浪费,通过关料门开6的开度调节丸料的流出量,提高了抛丸效果和抛丸效率;在此过程中,气缸2通过连杆8对关料门6的动作进行缓冲,使得电动推杆的动作更加柔性化,防止突然得电或突然断电时因惯性所导致的设备震动等。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