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热轧钢带酸洗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97137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材料酸洗领域,具体为一种冷、热轧钢带酸洗系统。



背景技术:

钢带是轧钢企业为适应各类金属或机械产品的需要而生产的一种窄而长的钢板,钢带的加工工艺中一般需要经过酸洗,利用酸溶液去除工件表面的氧化物后有利于后续加工及使用。酸洗槽则是工件在酸洗过程中用来盛放水溶液、去除金属表面薄膜的容器。

传统的酸洗系统其酸洗槽加热方式一般为内部加热,这种方式热传导性差,酸洗耗时长;同时现有的酸洗系统其酸洗槽内酸洗液紊流度低导致酸洗液与工件的接触和扩散速度慢,酸洗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热轧钢带酸洗系统,其酸洗液温度稳定、酸洗液紊流度高、酸洗效果好、酸洗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冷、热轧钢带酸洗系统,其关键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用于震碎钢带表面氧化层的抛丸机、用于对钢带进行酸洗的第一酸洗系统、用于对钢带进行酸洗第二酸洗系统,且所述第一酸洗系统与第二酸洗系统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酸洗系统包括:

酸洗槽,所述酸洗槽用于对钢带进行酸洗,且所述酸洗槽内设有用于托起和运输钢带的托辊;

紊流系统,所述紊流系统包括提升泵,所述提升泵进口端通过管路与酸洗槽尾端相连,出口端通过管路与酸洗槽首端相连,将酸洗液从酸洗槽尾端回流至酸洗槽首端形成紊流;

恒温系统,所述恒温系统包括温度仪、热交换器、加热器、冷却塔;所述热交换器通过管路与酸洗槽相连形成酸洗液从酸洗槽到热交换器再到酸洗槽的循环回路,所述温度仪设置在该循环回路上,并且该热交换器通过管路分别连有加热器和冷却塔,以使酸洗槽内酸洗液温度维持稳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酸洗钢带时,通过抛丸机震碎钢带表面的氧化层,之后钢带依次进入第一酸洗系统和第二酸洗系统的酸洗槽内进行酸洗,第一酸洗系统和第二酸洗系统均设置有紊流系统,通过提升泵将酸洗槽尾端的酸洗液回流至酸洗槽首端形成紊流,增大酸洗液紊流度,从而增大酸洗液与钢带的接触和扩散速度,酸洗效果更好。并且所述第一酸洗系统和第二酸洗系统均设置有恒温系统,保证酸洗液维持较佳反应温度,酸洗反应快,提高酸洗效率。

另外酸洗槽底部设有托辊,托辊托起钢带并通过旋转将工件往前传输,使钢带始终与酸洗液充分接触,防止工件表面和酸洗槽受损,并达到一定的搅拌作用,对增加酸洗效率有一定促进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酸洗系统的酸洗槽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酸洗系统酸洗槽长度,且两个酸洗系统的酸洗槽之间设置有托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酸洗系统还设置有曝气系统,所述曝气系统包括鼓风机,该鼓风机通过管路向酸洗槽内通入空气以使钢带充分酸洗。钢带通过托辊的旋转向前运输,通过鼓风机向酸洗槽内通入大量空气,达到搅拌酸洗液的目的,进一步增加酸洗反应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酸洗系统还设置有酸循环系统,所述酸循环系统包括积泥槽以及板框机,所述积泥槽设置在酸洗槽尾端的下方,其通过酸洗槽底板的开口与酸洗槽连通,所述积泥槽出口端通过管路与板框机进口端相连,板框机出口端通过管路与酸洗槽首端相连,将酸洗槽尾端的酸洗液回收至首端循环使用。

酸洗产生的沉渣通过酸洗槽尾端的开口进入积泥槽,沉渣在积泥槽中沉积并通过管路输送至板框机,经过板框机压滤脱水,沉渣被收集,压滤出的酸洗液则通过管路被输送至酸洗槽首端循环使用,有效利用酸洗液,成本更低。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酸洗系统的酸洗槽内的酸洗液为硫酸,所述第二酸洗系统的酸洗槽内的酸洗液为硝酸。酸洗时钢带首先通过抛丸机震碎钢带表面的氧化层,之后进入第一酸洗系统的酸洗槽内进行硫酸酸洗;之后由托辊旋转带动工件继续前进至第二酸洗系统的酸洗槽内进行硝酸酸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00-抛丸机;200-第一酸洗系统;201-酸洗槽;202-托辊;203-提升泵;204-温度仪;205-换热器;206-加热器;207-冷却塔;208-鼓风机;209-积泥槽;210-板框机;300-第二酸洗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上端”“下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的一种冷、热轧钢带酸洗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用于震碎钢带表面氧化层的抛丸机100、用于对钢带进行酸洗的第一酸洗系统200、用于对钢带进行酸洗第二酸洗系统300,且所述第一酸洗系统200与第二酸洗系统300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酸洗系统包括酸洗槽201、紊流系统以及恒温系统。

酸洗槽201,所述酸洗槽201用于对钢带进行酸洗,且所述酸洗槽201内设有用于托起和运输钢带的托辊202。

紊流系统,所述紊流系统包括提升泵203,所述提升泵203进口端通过管路与酸洗槽201尾端相连,出口端通过管路与酸洗槽201首端相连,通过提升泵203将酸洗槽201尾端的酸洗液回流至酸洗槽201首端,增大酸洗液紊流度,从而增加酸洗液与钢带的接触和扩散速度,有效提高酸洗效果。

恒温系统,所述恒温系统包括温度仪204、热交换器205、加热器206、冷却塔207;所述热交换器205通过管路与酸洗槽201相连形成酸洗液从酸洗槽201到热交换器205,再到酸洗槽201的循环回路,所述温度仪204设置在该循环回路上实时测量酸洗液的温度值。另外如图1所示,所述热交换器205通过管路分别连有加热器206和冷却塔207。本实施例中热交换器205为石墨热交换器,当温度仪204检测到酸洗液的温度低于45℃时,加热器206中的热水进入热交换器205加热酸洗液;当温度高于45℃时,冷却塔207中的冷却水进入热交换器205将酸洗液降温,使酸洗液维持较佳反应温度,酸洗反应快,酸洗效率高。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酸洗系统还设置有曝气系统,所述曝气系统包括鼓风机208,该鼓风机208通过管路向酸洗槽201内通入大量空气以使钢带充分酸洗。钢带通过托辊的旋转向前运输,通过鼓风机向酸洗槽内通入大量空气,达到搅拌酸洗液的作用、进一步增加酸洗反应效果。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酸洗系统还设置有酸循环系统,所述酸循环系统包括积泥槽209以及板框机210,所述积泥槽209设置在酸洗槽201尾端的下方,通过酸洗槽201底板的开口与酸洗槽连通,所述积泥槽209出口端通过管路与板框机210进口端相连,板框机210出口端通过管路与酸洗槽201首端相连。

酸洗产生的沉渣通过酸洗槽201底板开口进入积泥槽209,沉渣在积泥槽中209沉积并通过管路输送至板框机210,经过板框机压滤脱水,沉渣被收集,压滤出的酸洗液则通过管路被输送至酸洗槽201首端循环使用,有效利用酸洗液,成本更低。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酸洗系统的酸洗槽长度大于第二酸洗系统的酸洗槽长度,且两个酸洗系统的酸洗槽之间设有输送钢带的托辊(图未示)。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酸洗系统的酸洗槽内的酸洗液为硫酸,所述第二酸洗系统的酸洗槽内的酸洗液为硝酸。酸洗时钢带首先通过抛丸机100震碎钢带表面的氧化层,之后进入第一酸洗系统的酸洗槽201内进行硫酸酸洗;由托辊旋转带动工件继续前进至第二酸洗系统的酸洗槽内进行硝酸酸洗。

第二酸洗系统300和第一酸洗系统200结构相同,只是第二酸洗系统300的酸洗槽长度小于第一酸洗系统200酸洗槽的长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