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高转速脂润滑磨削电主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82012发布日期:2018-06-02 03:57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大功率高转速脂润滑磨削电主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磨削电主轴,特别涉及大功率高转速磨削电主轴,属于机械装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磨削电主轴的磨加工质量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产品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尤其是传统磨削电主轴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确定变化,如发热导致精度变化,这种精度上的变化会导致产品精度无法保证、废品率居高不下、电主轴寿命缩短、故障频发等诸多问题出现。而如何能确实有效的控制主轴的运行过程,保证加工精度、提高产品合格率是当前诸多主轴生产厂家长期存在并且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之一。目前诸多企业大多采用钢球轴承,油雾润滑方式润滑主轴轴承,这种方式润滑方式下多余润滑油通过主轴间隙逸散到空气中,油雾从电主轴中大量逸出对加工环境污染较大,对生产人员及设备造成损害。并且目前的大功率高转速磨削电主轴运行过程中会发热变形,使得加过过程中动态精度降低,工件废品率上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的大功率高转速磨削电主轴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大功率高转速脂润滑磨削电主轴。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了下述的技术方案:大功率高转速脂润滑磨削电主轴,包括壳体、定子、转子轴、前盖、后盖、前轴承座、后轴承座,转子轴穿设在定子中,定子位于壳体中,所述的前盖包括前小盖和前大盖,转子轴的前端通过陶瓷角接触球轴承组套装于前大盖内,前大盖设置有后挡边,前小盖固定于前大盖的前端形成前挡边,陶瓷角接触球轴承组外圈的两端分别顶压在前挡边、后挡边上,转子轴前端有前螺母,前螺母与转子轴通过螺纹连接并顶压在陶瓷角接触球轴承组内轴套的前端,角接触球轴承组内圈的后端顶压在转子轴上的限位边缘上;进一步的;所述的组成陶瓷角接触球轴承组的各轴承之间设置有隔垫,所述的隔垫包括内隔垫和外隔垫,内隔垫顶压在相邻轴承的内圈上,外隔垫顶压在相邻轴承的外圈上;进一步的;所述的陶瓷角接触球轴承组通过前轴承座套装在前大盖内,前轴承座与前大盖接触面设置环形水仓,环形水仓上设置有进水孔和出水孔;进一步的;后轴承座位于转子轴的后部,后轴承座与壳体内壁之间设置有自润滑铜套,后轴承座后端设置有弹簧座,弹簧座与壳体接触面圆周方向上均布有弹簧槽,槽内沿轴向套装有弹簧,各弹簧顶压在弹簧座端面上,弹簧座与后轴承座固定连接;进一步的;定子安装于壳体内,壳体外安装有水套,壳体和水套的接触面设置双螺旋循环冷却水仓,冷却水仓上有进水孔和出水孔,进水孔、出水孔分布于后盖上;进一步的;在后盖内设置有后内盖,后内盖连接在弹簧座上,后盖与后内盖之间有过滤挡板,后盖与过滤挡板之间、过滤挡板与后盖之间均设置有吸水海绵。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技术效果在于:采用 陶瓷角接触球轴承组具有精度高,受热变性系数小,耐磨损等优点,采用润滑脂即可实现润滑,损耗小,润滑稳定,不会发生泄漏对周遭空气产生污染,解决了钢球轴承运行中变形导致精度增大、油雾逸散污染环境等问题。保证了在同等功率、转速的前提下,主轴的使用寿命和环境保护的提升,在壳体外侧有外水套,通过热装工艺合为一体,两零件接触面设置双螺旋循环冷却水仓,并设置有进水孔和出水孔,冷却水通过进水孔进水第一道水仓并沿水仓进行螺旋式推进,对定转子进行一次冷却,由于时间过短此时冷却水尚未达到定子温度;然后进入前大盖冷却前轴承后,沿水孔返回第二道螺旋水仓并对定转子进行二次冷却。双螺旋循环冷却系统较传统主轴的环形冷却,具有冷却面积大,冷却效率高等优点,能充分降低定-转子系统温度,提高主轴的运转稳定性,滚珠保持架改为铜制自润滑滑套,可在主轴运行过程中对轴承预紧力进行调整,提高主轴运转的轴向稳定性。弹簧座与弹簧配合,用于给前后轴承组施加预压负荷,消除轴向间隙,后盖套装包括后内盖、过滤挡板、后盖,后盖端面设置接口,可以连接冷却水进出管道。主轴运转时发热,内部空气膨胀流出,造成内腔负压,外部空气会携带水汽与灰尘挤压入内,水汽在内腔凝结,造成内部轴承进水损坏、定子短路。本实用新型后盖内置双层高容量吸水海绵,外部空气通过滤器进入,可有效过滤吸收水汽与灰尘,控制内部湿度与清洁度,延长主轴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端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提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实例。这些实施实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阐述,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的解释,附图中各标记为:1:转子轴;2:防尘盖;3:前螺母;4:前小盖;5:前轴承座;6:前大盖;7:陶瓷角接触球轴承一;8:陶瓷角接触球轴承二;9:内隔垫;10:外隔垫;11:冷却水仓;12:转子;13:定子;14:壳体;15:水套;16:后轴承座;17:自润滑铜套;18:弹簧;19:弹簧座;20:后内盖;21:后盖;22:过滤挡板;23:吸水海绵;24:进水孔;25:出水孔。

如附图所示,大功率高转速脂润滑磨削电主轴,包括壳体14、定子13、转子轴1、前盖、后盖、前轴承座5、后轴承座16,转子12与转子轴一体设置,转子轴1穿设在定子中,定子位于壳体14中,所述的前盖包括前小盖4和前大盖6,转子轴的前端通过陶瓷角接触球轴承组套装于前大盖内,图中陶瓷角接触球轴承组由两个陶瓷角接触球轴承组成,分别为陶瓷角接触球轴承一、陶瓷角接触球轴承二;组成陶瓷角接触球轴承组的两个轴承之间设置有隔垫,所述的隔垫包括内隔垫9和外隔垫10,内隔垫9顶压在相邻轴承的内圈上,外隔垫10顶压在相邻轴承的外圈上,前大盖设置有后挡边,挡边在目前的电主轴上具有,前小盖固定于前大盖的前端形成前挡边,陶瓷角接触球轴承组外圈的两端分别顶压在前挡边、后挡边上,转子轴前端有前螺母3,前螺母3与转子轴通过螺纹连接并顶压在陶瓷角接触球轴承组内轴套的前端,轴承的内轴套即内圈,角接触球轴承组内圈的后端顶压在转子轴上的限位边缘上;所述的陶瓷角接触球轴承组通过前轴承座5套装在前大盖内,前轴承座5与前大盖接触面设置环形水仓,环形水仓上设置有进水孔和出水孔;环形水仓在图中没有示出,后轴承座16位于转子轴的后部,后轴承座16与壳体14内壁之间设置有自润滑铜套17,后轴承座后端设置有弹簧座19,弹簧座与壳体14接触面圆周方向上均布有弹簧槽,槽内沿轴向套装有弹簧18,各弹簧顶压在弹簧座端面上,弹簧座与后轴承座固定连接;定子安装于壳体内,壳体外安装有水套15,壳体和水套15的接触面设置双螺旋循环冷却水仓11,双螺旋指从进水到出水冷却水在电主轴中循环两次,冷却水仓上有进水孔和出水孔,进水孔、出水孔分布于后盖上,进水孔、出水孔如图2中的24、25所示,在后盖内设置有后内盖20,后内盖20连接在弹簧座上,后盖21与后内盖之间有过滤挡板22,后盖与过滤挡板之间、过滤挡板与后盖之间均设置有吸水海绵23。

在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士可清楚地了解,在不脱离上述申请专利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修改,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且本实用新型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实例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