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类零件热处理用夹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7529发布日期:2018-08-10 23:10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热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夹持机构,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轴类零件热处理用夹持机构。



背景技术:

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在不同的介质中冷却,通过改变金属材料表面或内部的显微组织结构来控制其性能的一种工艺。

轴类零件是五金配件中经常遇到的典型零件之一,它主要用来支承传动零部件,传递扭矩和承受载荷,按轴类零件结构形式不同,一般可分为光轴、阶梯轴和异形轴三类;或分为实心轴、空心轴等。它们在机器中用来支承齿轮、带轮等传动零件,以传递转矩或运动。轴类零件是旋转体零件,其长度大于直径,一般由同心轴的外圆柱面、圆锥面、内孔和螺纹及相应的端面所组成。根据结构形状的不同,轴类零件可分为光轴、阶梯轴、空心轴和曲轴等。

为使轴类零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除合理选用材料和各种成形工艺外,热处理工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钢铁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材料,钢铁显微组织复杂,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控制,所以钢铁的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另外,铝、铜、镁、钛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以获得不同的使用性能。

然而,在热处理过程中,处理温度较高,轴类零件的拿取和加工均需要有专门的工具进行夹持,专用设备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而传统手工夹持设备又不具备较强的夹持力,容易造成工件滑落,或热处理不完全等缺陷,因此,设计一种既具有较好的夹持功能,又具备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的夹持机构来满足热处理加工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热处理过程中,专用夹持设备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而传统手工夹持设备又不具备较强的夹持力,容易造成工件滑落,或热处理不完全等不足,提出一种轴类零件热处理用夹持机构,结构更为简单、制造成本更低,可进一步提高轴类零件热处理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类零件热处理用夹持机构,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下方设有夹持框架,所述机架之间设有气缸,所述夹持框架内部设有主动杆,所述气缸的输出轴与主动杆连接并通过底部的螺母固定,所述主动杆的左右两端均设有固定块,所述夹持框架底部两端均设有内部凸块,所述内部凸块中设有可左右滑动的夹持杆,所述夹持杆上设有夹爪,所述固定块的正面连接设有第一从动杆,所述固定块的背面设有第二从动杆,所述第一从动杆的另一端与夹持框架相连接,所述第二从动杆的另一端与夹持杆相连接。

所述第一从动杆和第二从动杆的顶端均通过铰链与固定块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从动杆的底端与夹持框架铰链连接,第二从动杆的底端通过铰链与夹持杆铰链连接。

所述夹爪为带有V型夹角的钢块,夹爪与夹持杆焊接连接,V型夹角的度数为120°。

所述第一从动杆与第二从动杆之间存在夹角,夹角为60°。

所述夹持杆整体呈“S”型结构,夹持杆上端与内部凸块滑动连接,夹持杆上端的长度是内部凸块长度的2~3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轴类零件热处理用夹持机构,结构新颖,工作原理清晰,结构上由机架、气缸、夹持框架、主动杆、从动杆、夹持杆和夹爪构成,通过气缸的输出轴带动主动杆在夹持框架内上下移动,从而驱动从动杆,再带动夹持杆作左右往复移动,最终实现夹爪对加工件的夹持,本实用新型结构更为简单、制造成本更低,既可提高夹持机构的夹持力,又可进一步提高轴类零件热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架1、气缸2、输出轴3、主动杆4、固定块5、螺母6、第一从动杆7、夹持框架8、内部凸块9、第二从动杆10、夹持杆11、夹爪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轴类零件热处理用夹持机构,包括机架1;机架1下方设有夹持框架8,机架1之间设有气缸2,夹持框架8内部设有主动杆4,气缸2的输出轴3与主动杆4连接并通过底部的螺母6固定,主动杆4的左右两端均设有固定块5,夹持框架8底部两端均设有内部凸块9,内部凸块9中设有可左右滑动的夹持杆11,夹持杆11上设有夹爪12,固定块5的正面连接设有第一从动杆7,固定块5的背面设有第二从动杆10,第一从动杆7的另一端与夹持框架8相连接,第二从动杆10的另一端与夹持杆11相连接。

如图1所示,一种轴类零件热处理用夹持机构,第一从动杆7和第二从动杆10的顶端均通过铰链与固定块5转动连接;第一从动杆7的底端与夹持框架8铰链连接,第二从动杆10的底端通过铰链与夹持杆11铰链连接;夹爪12为带有V型夹角的钢块,夹爪12与夹持杆11焊接连接,V型夹角的度数为120°;第一从动杆7与第二从动杆10之间存在夹角,夹角为60°;夹持杆11整体呈“S”型结构,夹持杆11上端与内部凸块9滑动连接,夹持杆11上端的长度是内部凸块9长度的2~3倍。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工作原理清晰,通过气缸的输出轴带动主动杆在夹持框架内上下移动,从而驱动从动杆,再带动夹持杆作左右往复移动,最终实现夹爪对加工件的夹持,本实用新型结构更为简单、制造成本更低,既可提高夹持机构的夹持力,又可进一步提高轴类零件热处理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