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罐车用支撑臂及抱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4768发布日期:2019-03-30 08:45阅读:738来源:国知局
抱罐车用支撑臂及抱罐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钢渣运输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抱罐车用支撑臂及抱罐车。



背景技术:

抱罐车也称作渣罐车、渣包车,是一种冶金渣处理专用运输车。抱罐车一般包括两个分别位于两侧的支撑臂,每个支撑臂的一端通常只设有一个叉口,支撑臂的另一端与车架铰接,且支撑臂与油缸相连接。在使用时,将两个支撑臂的叉口分别与渣罐的两个吊耳相配合、即两个吊耳分别嵌在两个叉口中,以利用支撑臂支撑起渣罐。同时,驾驶员在驾驶室内通过操控手柄,以给液压控制系统发出控制信号,从而控制油缸的伸缩,进而带动支撑臂的叉口绕支撑臂与车架的铰接点摆动,并实现对渣罐的背罐、放罐等操作。

对比常见抱罐车车型,无论是国产抱罐车还是进口抱罐车,其具有的支撑臂均只设有一个叉口,且该叉口与上述铰接点的距离是固定的,导致现有技术中的支撑臂及抱罐车只能对一种规格的渣钢进行背罐、放罐、翻罐等操作,进而导致钢厂只能采用一种规格的渣罐,并使得渣罐的运输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应用范围更广的抱罐车用支撑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抱罐车用支撑臂,包括支撑臂本体,所述支撑臂本体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用于与车架铰接,所述支撑臂本体上还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用于与油缸铰接,所述支撑臂本体上设有第一叉口和第二叉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叉口与第一连接孔的距离大于第二叉口与第一连接孔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臂本体上设有加强筋。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抱罐车用支撑臂,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抱罐车用支撑臂在使用时,将其第一连接孔与车架铰接,并将其第二连接孔与安装在车架上的油缸铰接,在需要运输第一种规格的渣罐时,将第一叉口与第一种规格的渣罐的吊耳相配合,油缸伸缩从而带动支撑臂本体绕第一连接孔转动,同时支撑臂本体在转动时将支撑起渣罐,并带动第一种规格的渣罐移动或翻转,直至将第一种规格的渣罐移动至设定位置,或翻转至设定的倾斜状态;在需要运输第二种规格的渣罐时,将第二叉口与第二种规格的渣罐的吊耳相配合,油缸伸缩从而带动支撑臂本体绕第一连接孔转动,同时支撑臂本体在转动时将支撑起渣罐,并带动第二种规格的渣罐移动或翻转,直至将第二种规格的渣罐移动至设定位置,或翻转至设定的倾斜状态,这样,本发明中抱罐车用支撑臂能用于带动两种规格的渣罐移动或翻转,使得本发明抱罐车用支撑臂的应用范围更广。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运输两种规格的渣罐的抱罐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抱罐车,包括车架、及两个与车架铰接的油缸,所述抱罐车还包括两个所述抱罐车用支撑臂,且两个抱罐车用支撑臂的第一连接孔均与车架铰接,两个抱罐车用支撑臂的第二连接孔分别与两个油缸的另一端铰接。

进一步地,两个抱罐车用支撑臂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且两个抱罐车用支撑臂通过连接梁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抱罐车,还包括两个加强梁,两个加强梁的一端均与连接梁固接,两个加强梁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抱罐车用支撑臂固接。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抱罐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抱罐车的工作原理为:在需要运输第一种规格的渣罐时,将两个支撑臂的第一叉口分别与第一种规格的渣罐的两个吊耳相配合,油缸伸缩从而带动支撑臂本体绕第一连接孔转动,同时支撑臂本体在转动时将支撑起渣罐,并带动第一种规格的渣罐移动或翻转,直至将第一种规格的渣罐移动至设定位置,或翻转至设定的倾斜状态;在需要运输第二种规格的渣罐时,将两个支撑臂的第二叉口分别与第二种规格的渣罐的两个吊耳相配合,油缸伸缩从而带动支撑臂本体绕第一连接孔转动,同时支撑臂本体在转动时将支撑起渣罐,并带动第二种规格的渣罐移动或翻转,直至将第二种规格的渣罐移动至设定位置,或翻转至设定的倾斜状态,这样,本发明中抱罐车能带动两种规格的渣罐移动或翻转,使得本发明中抱罐车能运输两种规格的渣罐,并使得本发明中抱罐车的运输能力更强、应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抱罐车用支撑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两个抱罐车用支撑臂与连接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抱罐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渣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渣罐的左视图。

元件标号说明

1支撑臂本体

11第一连接孔

12第二连接孔

13第一叉口

14第二叉口

15加强筋

2车架

3油缸

4连接梁

5加强梁

6渣罐

61吊耳

62罐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抱罐车用支撑臂,包括支撑臂本体1,支撑臂本体1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孔11,第一连接孔11用于与车架2铰接,支撑臂本体1上还设有第二连接孔12,第二连接孔12用于与油缸3铰接,支撑臂本体1上设有第一叉口13和第二叉口14。本发明中抱罐车用支撑臂在使用时,将其第一连接孔11与车架2铰接,并将其第二连接孔12与安装在车架2上的油缸3铰接,在需要运输第一种规格的渣罐6时,将第一叉口13与第一种规格的渣罐6的吊耳61相配合,油缸3伸缩从而带动支撑臂本体1绕第一连接孔11转动,同时支撑臂本体1在转动时将支撑起渣罐6,并带动第一种规格的渣罐6移动或翻转,直至将第一种规格的渣罐6移动至设定位置,或翻转至设定的倾斜状态;在需要运输第二种规格的渣罐6时,将第二叉口14与第二种规格的渣罐6的吊耳61相配合,油缸3伸缩从而带动支撑臂本体1绕第一连接孔11转动,同时支撑臂本体1在转动时将支撑起渣罐6,并带动第二种规格的渣罐6移动或翻转,直至将第二种规格的渣罐6移动至设定位置,或翻转至设定的倾斜状态,这样,本发明中抱罐车用支撑臂能用于带动两种规格的渣罐6移动或翻转,使得本发明抱罐车用支撑臂的应用范围更广。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抱罐车,包括车架2、及两个与车架2铰接的油缸3,抱罐车还包括两个所述抱罐车用支撑臂,且两个抱罐车用支撑臂的第一连接孔11均与车架2铰接,两个抱罐车用支撑臂的第二连接孔12分别与两个油缸3的另一端铰接。本发明中抱罐车的工作原理为:在需要运输第一种规格的渣罐6时,将两个支撑臂的第一叉口13分别与第一种规格的渣罐6的两个吊耳61相配合,油缸3伸缩从而带动支撑臂本体1绕第一连接孔11转动,同时支撑臂本体1在转动时将支撑起渣罐6,并带动第一种规格的渣罐6移动或翻转,直至将第一种规格的渣罐6移动至设定位置,或翻转至设定的倾斜状态;在需要运输第二种规格的渣罐6时,将两个支撑臂的第二叉口14分别与第二种规格的渣罐6的两个吊耳61相配合,油缸3伸缩从而带动支撑臂本体1绕第一连接孔11转动,同时支撑臂本体1在转动时将支撑起渣罐6,并带动第二种规格的渣罐6移动或翻转,直至将第二种规格的渣罐6移动至设定位置,或翻转至设定的倾斜状态,这样,本发明中抱罐车能带动两种规格的渣罐6移动或翻转,使得本发明中抱罐车能运输两种规格的渣罐6,并使得本发明中抱罐车的运输能力更强、应用范围更广。

上述第一种规格的渣罐6,其整体尺寸较大,特别是其吊耳61距离罐体62的底部的距离较大;如图4和图5所示,上述第二种规格的渣罐6,其整体尺寸较小,特别是其吊耳61距离罐体62的底部的距离较小。同时,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叉口13与第一连接孔11的距离大于第二叉口14与第一连接孔11的距离。这样,第一叉口13在与第一种规格的渣罐6的吊耳61相配合时,随着支撑臂本体1的转动,将带动第一种规格的渣罐6绕第一连接孔11转动,并保证能将第一种规格的渣罐6顺利移动至车架2上的设定位置,避免第一种规格的渣罐6在移动过程中与车架2产生干涉,甚至出现异常倾翻;第二叉口14在与第二种规格的渣罐6的吊耳61相配合时,随着支撑臂本体1的转动,将带动第二规格的渣罐6绕第一连接孔11转动,并保证能将第二规格的渣罐6移动至车架2上的设定位位置,避免第二规格的渣罐6悬空在车架2的上方。这样,本实施例中抱罐车就能顺利对两种规格的渣罐6进行背罐、放罐、翻罐及运输操作。同时,本实施例利用本抱罐车有效解决了钢厂内部多种规格渣罐6的运输,实现了一车多用,钢厂不必为了运输多种规格的渣罐6而采购多种规格的抱罐车,从而极大的节省了购车以及日常维护保养费用。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撑臂本体1上设有加强筋15,以利用加强筋15有效增强支撑臂本体1的整体强度。且支撑臂本体1上的加强筋15有多个。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两个抱罐车用支撑臂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且两个抱罐车用支撑臂通过连接梁4固接,以利用连接梁4的连接作用,使得两个抱罐车用支撑臂能同步转动。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抱罐车,还包括两个加强梁5,两个加强梁5的一端均与连接梁4固接,两个加强梁5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抱罐车用支撑臂固接,以利用两个加强梁5增强两个抱罐车用支撑臂与连接梁4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施例中上述抱罐车用支撑臂也称作双叉瓦式支撑臂。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种规格的渣罐6的容积为11m3;上述第二种规格的渣罐6的容积为7m3。上述两种规格渣罐6的吊耳61高度不同。本实施例中抱罐车为70吨铰接式平台抱罐车,并采用上述双叉瓦式支撑臂,实现了对两种规格的渣罐6的抱罐、放罐、翻罐、及运输的功能,方便快捷且极大的提高了炼钢厂的生产效率。本实施例中抱罐车试运行效果良好。

上述油缸3为大臂油缸,且油缸3与液压控制系统相连接。油缸3的一端与车架2铰接,油缸3的另一端与支撑臂本体1的第二连接孔12铰接。驾驶员在驾驶室内通过操控手柄,给液压控制系统发出控制信号,液压控制系统控制油缸3伸缩,从而实现对渣罐6的背罐、放罐等操作。上述渣罐6的左右两侧壁上均设有吊耳61。在运输渣罐6的过程中,上述叉口叉到吊耳61,即吊耳61嵌在叉口中,从而实现背罐。

综上所述,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