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造工装稳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5495发布日期:2018-09-18 21:17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锭铸造设备领域,具体涉及铸造工装稳流装置。



背景技术:

在铝锭铸造过程中,电解铝液经抬包流入混合炉,再经保温和搅拌扒渣后由炉眼流入固定流槽,通过固定流槽流入船型流槽,经船型流槽进入分流盘,后经分流盘分配进入每一个铝锭铸模。在这些过程中,铝液流速快、翻动剧烈同空气大面积接触,易形成氧化层,且每一个过程中存在的流体落差都在不断的破坏铝液表面氧化层,使高温铝液不断形成大量氧化渣,从而造成铝液损耗,而且为了保证铝锭质量,需人工清除铝锭铸模内铝液表面浮渣,也就是之前形成的铝液氧化层,使得铸造环节工人劳动强度加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司在专利号“201520326757.X”,名称为“一种铝液稳流装置”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铝液稳流装置,包括流槽本体,在流槽本体的底部沿铝液流动方向间隔设有若干个沉降凹槽,若干个沉降凹槽的槽深沿铝液流动方向逐渐增加,在流槽本体的顶部沿铝液流动方向间隔设有若干个挡块。具有能减缓铝液流速,过滤铝渣,减少铝液搅动,能有效减少铝液杂质含量,提高铸造产品质量的优点。然而,在生产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上述稳流装置具有稳流效果不理想、铝液流速不稳定的缺点,不能达到实际生产的需要,因此需要对稳流装置做出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铸造工装稳流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铸造工装稳流装置,包括流槽和设置在流槽两侧的支架,所述流槽包括主流道,所述主流道两侧设置有分流道,所述分流道的两侧设置有稳流槽;所述支架上横向设置有可升降支杆,所述可升降支杆上设置有挡片,通过可升降支杆带动挡片升降,可使分流道的开口打开或封闭,所述主流道的入口和出口处均设置有闸板。主流道的入口与混合炉的炉眼连通,打开主流道入口处的闸板,关闭主流道出口处的闸板,使从炉眼流出的铝液进入主流道,然后流入主流道两侧设置的分流道,然后流入稳流槽,通过降下可升降支杆使挡片将分流道的开口封闭,使进入分流道的铝液趋于稳定,然后将铝液内的杂质除去,然后通过升起可升降支杆使挡片将分流道的开口打开,打开主流道出口处的闸板,各个分流道内的铝液以稳定的速度流出,最后沿主流道流入各个铸模。

作为优选,所述稳流槽为圆弧形槽,减少死角,使铝液更加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主流道两侧对称设置有分流道,所述分流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稳流槽,对称设置结构更加规律。

作为优选,所述可升降支杆上设置有多组前后对称设置的挡片,每组挡片可封闭主流道两侧前后对称设置的两个分流道。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推杆固定在可升降支杆上,所述推杆可带动可升降支杆上下移动,利用气缸实现升降更加省时省力。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上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气缸,更加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主流道的入口和出口处均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可拆卸,可以过滤除去杂质。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铸造工装稳流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稳流效果好,可使铝液保持稳定流速,可大大提高铸造产品质量的优点。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 流槽 2: 主流道 3: 分流道 4:稳流槽 5: 可升降支杆 6:挡片 7:气缸 8:推杆 9:支架 10:过滤网 11:闸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具体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铸造工装稳流装置,包括流槽1和设置在流槽1两侧的支架9,所述流槽1包括主流道2,所述主流道2两侧设置有分流道3,所述分流道3的两侧设置有稳流槽4;所述支架9上横向设置有可升降支杆5,所述可升降支杆5上设置有挡片6,通过可升降支杆5带动挡片6升降,可使分流道3的开口打开或封闭。

作为优选,所述稳流槽4为圆弧形槽。

作为优选,所述主流道2两侧对称设置有分流道3,所述分流道3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稳流槽4。

作为优选,所述可升降支杆5上设置有多组前后对称设置的挡片6,每组挡片6可封闭主流道2两侧前后设置的两个分流道3。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9上设置有气缸7,所述气缸7的推杆8固定在可升降支杆5上,所述推杆8可带动可升降支杆5上下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9上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气缸7。

作为优选,所述主流道2的入口和出口处均设置有过滤网10,所述过滤网10可拆卸。

作为优选,所述主流道2的入口和出口处均设置有闸板1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