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带抛光机用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96077发布日期:2019-05-17 21:32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不锈钢带抛光机用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不锈钢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不锈钢带抛光机用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不锈钢因其较高的耐蚀性及装饰性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医疗用具、食品工业用具、餐具、厨房用具等方面得到普及与推广。不锈钢用具应耐蚀、外观光亮和清洁卫生,用具表面不应附有对人体有毒的物质。因此对生产这类用具的表面处理提出要求,就是要彻底清除表面的有害物质。不锈钢抛光所需要的材料一般有:“抛光蜡,麻轮,尼龙轮,布轮,风轮,线布轮”等等。

不锈钢带抛光机主要用于较大规模的不锈钢带生产,其生产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但在使用不锈钢带抛光机的过程中,特别是在钢板开卷和收卷阶段,容易出现钢带跑偏和异物残留的问题,影响不锈钢板的抛光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锈钢带抛光机用输送装置,具有调整输送过程中不锈钢板输送压力的功能,进而矫正钢板的跑偏问题;通过设置麻轮可以对开卷的钢板进行预清理,也可以对抛光后的不锈钢板进行再清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不锈钢带抛光机用输送装置,包括支架、筒状外壳、上侧驱动轮组、下侧从动轮组、上侧麻轮组和下侧麻轮组;筒状外壳固定在支架上;上侧驱动轮组和上侧麻轮组位于筒状外壳的上半部,下侧从动轮组和下侧麻轮组位于筒状外壳的下半部;上侧驱动轮组与下侧从动轮组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合,上侧麻轮组和下侧麻轮组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合。

所述上侧驱动轮组包括驱动轮、驱动轴、驱动电机和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固定在筒状外壳上;驱动电机可上下滑动的安装在筒状外壳上;驱动轴一端与驱动电机连接,另一端可上下滑动的安装在筒状外壳上;驱动轮安装在驱动轴上。

所述下侧从动轮组包括从动轮和从动轮轴,从动轮轴安装在筒状外壳内,从动轮固定在从动轮轴上。

所述上侧麻轮组包括麻轮、驱动轴和麻轮驱动电机;麻轮驱动电机固定在筒状外壳上,驱动轴一端连接在麻轮驱动电机上,另一端安装在筒状外壳上。

所述下侧麻轮组与上侧麻轮组共用驱动电机,采用链传动或齿轮传动的方式。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过渡架、支撑架、蜗轮、蜗轮壳、竖直蜗杆和调节蜗杆;支撑架固定在筒状外壳上;竖直蜗杆下端固定在过渡架上,竖直蜗杆上端穿过支撑架;竖直蜗杆与蜗轮啮合;调节蜗杆水平安装在支撑架上,并穿过蜗轮壳与蜗轮啮合;蜗轮安装在蜗轮壳内;蜗轮壳与调节蜗杆之间设有轴承;调节蜗杆与支撑架之间设有轴承。

所述过渡架为U形,该过渡架的两侧壁上开有环状通孔,该环状通孔内安装有轴承,上述轴承内径与驱动轴的外径匹配。

所述筒状外壳上设有滑动槽,滑动槽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滑块,驱动轴和驱动电机安装在滑块上。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具有调整输送过程中不锈钢板输送压力的功能,进而矫正钢板的跑偏问题;通过设置麻轮可以对开卷的钢板进行预清理,也可以对抛光后的不锈钢板进行再清理。每个调节组件都可以单独调节,以适应不同规格的不锈钢带;由于蜗轮蜗杆的自锁特性,每个调节组件的压力稳定性能非常好,提高了钢带的抛光质量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渡架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块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状外壳;2、上侧驱动轮组;3、调节组件;4、上侧麻轮组;5、不锈钢板;6、下侧麻轮组;7、下侧从动轮组;8、驱动轮;9、驱动轴;10、从动轮;11、支撑架;12、竖直蜗杆;13、蜗轮壳;14、调节蜗杆;15、驱动电机;16、麻轮驱动电机;17、支架;18、环状通孔;19、滑块;20、过渡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不锈钢带抛光机用输送装置,包括支架17、筒状外壳1、上侧驱动轮组2、下侧从动轮组7、上侧麻轮组4和下侧麻轮组6;筒状外壳1为底部开放式结构。

筒状外壳1固定在支架17上;上侧驱动轮组2和上侧麻轮组4位于筒状外壳1的上半部,上侧驱动轮组2和上侧麻轮组4位于筒状外壳1的上半部;下侧从动轮组7与下侧从动轮组6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合,上侧麻轮组4和下侧麻轮组6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合。

上侧驱动轮组2包括驱动轮8、驱动轴9、驱动电机15和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固定在筒状外壳1上;驱动电机15可上下滑动的安装在筒状外壳1上;驱动轴9一端与驱动电机15连接,另一端可上下滑动的安装在筒状外壳1上;驱动轮8安装在驱动轴9上。

下侧从动轮组6包括从动轮10和从动轮轴,从动轮轴安装在筒状外壳1内,从动轮10固定在从动轮轴上。从动轮轴与驱动轮轴9规格相同,提高设备的可维护性。

上侧麻轮组4包括麻轮、驱动轴和麻轮驱动电机16;麻轮驱动电机16固定在筒状外壳1上,驱动轴一端连接在麻轮驱动电机16上,另一端安装在筒状外壳1上。

下侧麻轮组6与上侧麻轮组4共用驱动电机,采用链传动或齿轮传动的方式。

调节组件包括过渡架20、支撑架11、蜗轮、蜗轮壳13、竖直蜗杆12和调节蜗杆14;支撑架11固定在筒状外壳1上;竖直蜗杆12下端固定在过渡架20上,竖直蜗杆12上端穿过支撑架11;竖直蜗杆12与蜗轮啮合;调节蜗杆13水平安装在支撑架11上,并穿过蜗轮壳13与蜗轮啮合;蜗轮安装在蜗轮壳13内;蜗轮壳13与调节蜗杆14之间设有轴承;调节蜗杆14与支撑架11之间设有轴承。

过渡架20为U形,该过渡架20的两侧壁上开有环状通孔18,该环状通孔18内安装有轴承,上述轴承内径与驱动轴9的外径匹配。转动调节涡杆14,蜗轮在调节涡杆14带动下旋转,蜗轮带动竖直蜗杆12旋转;由于蜗轮壳13固定在支撑架11上,当蜗轮蜗杆啮合传动时,过渡架20会上下运动。环状通孔18可以带动驱动轴9上下运动,使滑块19在滑动槽内上下移动。

滑动槽的宽度与滑块19匹配,滑动槽的高度是滑块19高度的1.5~1.6倍,足以满足针对不同钢板厚度的调整需要。

另外,蜗轮蜗杆传动具有自锁功能,可以防止上侧驱动轮组2上下窜动,影响设备精度。

筒状外壳1上设有滑动槽,滑动槽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滑块19,驱动轴9和驱动电机15安装在滑块19上。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