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件生产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65337发布日期:2021-02-18 21:12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铸件生产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铸件生产用模具。


背景技术:

[0002]
在铸件生产过程中,铸件生产采用注入金属液体,通过上下加压方式注入到模腔内,形成的锻件尺寸模腔尺寸形状一样,为了减少锻件的飞边,对模腔的密封性能有很好的要求,当加工异型铸件时,金属液体挤压模腔内空气,使得模腔内部的空气无法排出,气体对金属液体形成阻力,容易形成残次品的铸件。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铸件生产用模具,能解决当加工异型铸件时,金属液体挤压模腔内空气,使得模腔内部的空气无法排出,气体对金属液体形成阻力,容易形成残次品的铸件的技术问题。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铸件生产用模具,包括静模与动模,所述动模位于静模一侧内,所述动模与静模合围形成模腔,所述动模一侧开设有与其相互贯通的出气孔,所述出气孔另一端开口延伸至模腔的边角部内,所述出气孔内部靠近模腔一端嵌入有安装筒,所述安装筒内壁靠近模腔一端固定连接有挡环,所述安装筒远离模腔一端嵌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一侧分别开设有与其相互贯通的通孔以及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导槽位于固定块中间,所述通孔位于第一导槽外侧,所述挡环与固定块之间设有挡片,所述挡片一侧紧贴挡环一侧,所述挡片另一侧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杆,所述第一导杆外侧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挡片与固定块之间,所述第一导杆一端贯穿第一导槽。
[000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槽内壁等距设有滚轮,所述滚轮紧贴第一导杆外侧。
[0006]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挡片靠近靠近挡环一侧表面以及挡环靠近挡片一侧表面均为光面。
[0007]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挡片表面以及挡环内壁均涂有一层蜡油。
[0008]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静模靠近动模一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杆,所述动模一侧开设有与第二导杆相适配的第二导槽,所述第二导杆贯穿第二导槽。
[0009]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挡片外侧等距连接有导块,所述安装筒内壁开设有与导块相适配的滑槽,所述导块在滑槽内滑动。
[001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块外侧转动连接有导轮,所述导块通过导轮在滑槽内滑动。
[001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静模远离动模一侧设有弹簧座,所述静模一侧开设有与弹簧座一端相适配的连接腔,所述连接腔将弹簧座一端限制连接腔内滑动,所述弹簧座外侧还套设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位于弹簧座与静模之间。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挡环与固定块之间加装挡片,当金属液体进入模腔内,对模腔内空气进行压缩时,由被压缩的空气对挡片施压,挡片受压向固定块一侧移动,挡片离开挡环,模腔内的空气从其连接处缝隙排出,同时由挡片对复位弹簧进行压缩,在模腔内空气排完之后,挡片在复位弹簧弹性作用复位,再次与挡环与挡片紧密接触,完成对模腔内空气的排空,有助于提升铸件的良品率,同时避免金属液体流入出气孔内,对其造成堵塞,方便模具连续加工铸件;2、通过在挡片外侧等距加装导块,当挡片受压移动时,由挡片带动导块在滑槽内移动,滑槽将导块限制在滑槽内,使挡片只能沿着安装筒轴向移动,有助于提升挡片在安装筒内移动的流畅性,进一步保障挡片受压时能够与挡环顺利分离,使模腔内空气快速排空;3、通过在弹簧座外侧套设缓冲弹簧,在模具合模时,可用于当吸收模具合模撞击产生的势能,当模具开模时,动模快速离开静模一侧,处于压缩状态下的缓冲弹簧,快速带动静模复位,模腔内的铸件移动过程是,由静止状态快速加速,然后静模复位后停止运动,模腔内的铸件在惯性作用下,继续移动,从而使得铸件自动离开模腔内,避免了人工介入,提升了模具加工铸件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模具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1、静模;2、动模;3、弹簧座;31、缓冲弹簧;32、连接腔;5、出气孔;51、安装筒;52、固定块;53、通孔;54、第一导杆;55、滚轮;56、第一导槽;57、复位弹簧;58、挡片;581、导块;582、滑槽;583、导轮;59、挡环;7、模腔;8、第二导杆;81、第二导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15]
实施例1请参照图1与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铸件生产用模具,包括静模1与动模2,动模2位于静模1一侧内,动模2与静模1合围形成模腔7,动模2一侧开设有与其相互贯通的出气孔5,出气孔5另一端开口延伸至模腔7的边角部内,出气孔5内部靠近模腔7一端嵌入有安装筒51,安装筒51内壁靠近模腔7一端固定连接有挡环59,安装筒51远离模腔7一端嵌入有固定块52,固定块52一侧分别开设有与其相互贯通的通孔53以及第一导槽56,第一导槽56位于固定块52中间,通孔53位于第一导槽56外侧,通孔53用于排气,挡环59与固定块52之间设有挡片58,挡片58一侧紧贴挡环59一侧,挡片58用于防止金属液体流入出气孔5内,对出气孔5
造成堵塞,挡片58另一侧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杆54,第一导杆54外侧套设有复位弹簧57,复位弹簧57用于挡片58复位,复位弹簧57位于挡片58与固定块52之间,第一导杆54一端贯穿第一导槽56,作为优选,第一导槽56内壁等距设有滚轮55,滚轮55紧贴第一导杆54外侧,滚轮55用于减小第一导杆54与第一导槽56之间的移动摩擦力,保障挡片58受压时,能够顺利往固定块52一侧移动,挡片58靠近靠近挡环59一侧表面以及挡环59靠近挡片58一侧表面均为光面,光面用于提升其连接密封性,进一步避免金属液体流入出气孔5内,挡片58表面以及挡环59内壁均涂有一层蜡油,用于防止金属液体成型粘住挡环59与挡片58。
[0016]
使用时,当金属液体进入模腔7内,对模腔7内空气进行压缩时,由被压缩的空气对挡片58施压,挡片58受压向固定块52一侧移动,挡片58离开挡环59,模腔7内的空气从其连接处缝隙排出,同时由挡片58对复位弹簧57进行压缩,在模腔7内空气排完之后,挡片58在复位弹簧57弹性作用复位,再次与挡环59与挡片58紧密接触,完成对模腔7内空气的排空,有助于提升铸件的良品率,同时避免金属液体流入出气孔5内,对其造成堵塞,方便模具连续加工铸件。
[0017]
请参阅图1与图4所示,静模1靠近动模2一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杆8,动模2一侧开设有与第二导杆8相适配的第二导槽81,第二导杆8贯穿第二导槽81,第二导杆8与第二导槽81用于提升动模2移动稳定性,保障模具开闭流畅性。
[0018]
实施例2请参照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铸件生产用模具,本实施例采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方案,不同的是,挡片58外侧等距连接有导块581,安装筒51内壁开设有与导块581相适配的滑槽582,导块581外侧转动连接有导轮583,导块581通过导轮583在滑槽582内滑动,导块581、导轮583以及滑槽582用于提升挡片58在安装筒51内移动流畅性,进一步保障挡片58受压时能够与挡环59顺利分离,使模腔7内空气快速排空。
[0019]
使用时,当挡片58受压移动时,由挡片58带动导块581在滑槽582内移动,滑槽582将导块581限制在滑槽582内,使挡片58只能沿着安装筒51轴向移动,有助于提升挡片58在安装筒51内移动的流畅性,进一步保障挡片58受压时能够与挡环59顺利分离,使模腔7内空气快速排空。
[0020]
实施例3请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铸件生产用模具,本实施例采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方案,不同的是,静模1远离动模2一侧设有弹簧座3,弹簧座3远离静模1另一端与固定物固定(图中未示出),静模1一侧开设有与弹簧座3一端相适配的连接腔32,连接腔32将弹簧座3一端限制连接腔32内滑动,弹簧座3外侧还套设有缓冲弹簧31,缓冲弹簧31位于弹簧座3与静模1之间,缓冲弹簧31用于吸收模具合模时撞击产生的势能。
[0021]
使用时,在模具合模时,可用于当吸收模具合模撞击产生的势能,当模具开模时,动模2快速离开静模1一侧,处于压缩状态下的缓冲弹簧31,快速带动静模1复位,模腔7内的铸件移动过程是,由静止状态快速加速,然后静模1复位后停止运动,模腔7内的铸件在惯性作用下,继续移动,从而使得铸件自动离开模腔7内,避免了人工介入,提升了模具加工铸件的效率。
[0022]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
ꢀ“
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
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3]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