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度脱氧装置及其应用_2

文档序号:8376128阅读:来源:国知局
通过气体加热装置(4)加热至250°C?600°C后;依次流经一号脱氧通道(I)、二号脱氧通道(2)、三号脱氧通道(3)得到氧的体积百分含量不超过10_nppm、优选为10_n?10_21ppm,进一步优选为1(Γ16?10 49ppm的氩气。
[0028]为了达到更好的脱氧效果,一般要控制原料气体在脱氧通道内的流速(气体流量),其具体流速根据与三号脱氧通道(3)对接的设备的尺寸来设定。例如:当三号脱氧通道(3)对接的设备为圆柱型管式炉时;所述圆柱型管式炉的长为1086.0mm、直径为74.94mm,炉膛体积按V= (1/4) π D2.Η (其中D为直径、H为炉管长)计算,约为4787.70ml,气体流量Q = V/t,假设气体排出炉膛的时间t为20?25min,则Q = 190?240ml/min,本实验流量计量程优选250ml/min。
[0029]本发明一种深度脱氧装置的应用,所述原料气体在设备中的压力可为常压。
[0030]本发明一种深度脱氧装置的应用,当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可采用活化剂对其脱氧剂进行重新活化;即还原1、2、3号脱氧剂;经活化后,该装置仍能高效率的深度脱氧;所述活化剂由氩气和氢气按照体积比,氩气:氢气=90-98:2-10组成。活化后的金属可再与氧结合,从而达到深度脱氧的效果,不需要频繁更新金属脱氧剂。
[0031]本发明一种深度脱氧装置,特别适用于为中小型气氛炉提供深精度脱氧气氛。
[0032]原理及优势
[003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能在常压下完成深精度脱氧的装置,其脱氧剂不需要频繁更新;经本发明的装置处理后,残氧含量低于10_nppm,最低可达10_21ppm(体积百分含量)。其原理如下:
[0034]本发明所述活性金属脱氧剂的选取,主要依据其脱氧能力和熔点,而氧势图能直观反应这两种性质(见黄希祜第三版《冶金原理》第249页,位于氧势图下方的金属与氧有极强的结合力),综合选择了三种不同脱氧强度的金属:镁、钛、铜,其脱氧强度顺序为镁〉钛?铜,它们的熔点分别为6490C、16600C、1083。。。
[0035]本发明所述盛装金属的水平串联通道,包含载入金属的部分及填充耐火材料的部分。金属切成丝状或肩状装入通道,旨在增加活性脱氧剂的表面积从而加快脱氧反应的速度;金属丝两端以铁丝网隔断,旨在防止氧化过程中脱落的氧化物粉末堵塞气流通道,保证气流稳定。填充耐火材料的目的在于保持活性金属的脱氧温度,减少其向空气中传导传热及气流带走的热损失,从而确保脱氧效率。
[0036]本发明所述按气体流动方向,先后经过铜、钛、镁三个通道,原因在于气体经过前一个通道时氧含量已逐步降低,流入下一个通道时应经过脱氧能力更强的金属,方能使入炉气氛获得超低氧含量。
[0037]本发明所述气体温度范围为为250?600°C,其选取上限不宜超过金属镁的熔点649°C,否则温度过高造成金属熔化堵塞气体流通管道。温度加热体系由温度控制箱完成,其工作原理依据设定值升高至指定温度,然后按照补偿法将气体温度恒定在某确切温度点。加热气体的目的在于活化金属及气体,提高金属结合氧的能力。当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采用活化剂对其脱氧剂进行重新活化时;由于本发明限定原料气体进入脱氧通道的温度为300?600°C ;这既保证了氢还原金属氧化物的效率,又避免了脱氧剂熔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堵塞管路等。
[0038]本发明所述气体流量之计算原理,旨在获得理想的脱氧效果。气体流速应该以对接设备(如炉膛)的大小为准,过大则脱氧效果不佳,过小则耗费大量排除对接设备内空气的时间。
[0039]与现有工业除氧的方法相比较,本发明所具有的优势
[0040]与采用钼、硫化铂作为脱氧剂/催化脱氧剂的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脱氧容量大、脱氧速度快、脱氧能力强(脱氧深度可达到10_21ppm)、能处理含硫或者含CO的气体,不会中毒,使用温度范围宽等优势。
[0041]与其他工业除氧的方法相比较,本发明所具有的优势:
[0042]I)深精度脱氧。本发明采用活性金属铜、镁、钛,在250?600°C时化学脱氧,除氧效果相比现有技术降低了很多。例如,在300°C时仅通入Ar气,脱氧深度可达到10_nppm。在300°C时仅通入氩-氢混合气体,脱氧深度可达到10_19ppm。
[0043]2)活性金属脱氧剂的选择与排列。本装置按照金属脱氧能力强弱来顺序脱氧,目的在于:第一,采用组合的方式可以获得稳定持久的超低氧含量气流。如果只单纯依靠活泼金属Mg脱氧,其脱氧效果只在开始一段时间内有效,Mg肩表面生成的致密MgO层将大大削弱其脱氧能力而致使氧含量逐步回升;第二,采用组合的方式可以降低更新金属脱氧剂的频率。气流依次通过Cu、T1、Mg后,氧含量进入下一通道前依次下降,从而各段分摊吸纳氧含量,镁肩粉化程度大大降低,从而也降低了活性金属更新的频率。
[0044]3)脱氧剂使用寿命长。盛装金属丝的各段通道狭长,密封良好,完成实验后残余的氩气能保护脱氧金属,降低了与空气接触而氧化失效的可能性。再次,金属在300?600°C时,通入Ar及2?10%氏的混合气体,可重新活化金属(本除氧设备使用半年后,中期检查结果显示,除镁表面颜色灰暗、粉化之外,另两种金属表面光泽),故而延长了使用寿命,且不存在金属氧化物易烧结成块的问题。
[0045]4)动态调节氧含量。在气体流速不变时改变气体温度,能动态调节入炉气流中的氧含量;或者通过调节氢气流量控制其中氧含量,时间间隔一般在1.5h以内。
[0046]5)安全可行。整个除氧体系在常压下完成,氢气缓慢流入后流出,出气口避开高温密封环境则不会影响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0047]综上所述,本发明能常压下完成深精度脱氧,脱氧剂不需要频繁更新的不足,具有成本低廉、容易控制、安全以及所得气体中残氧量极低等优势。
【附图说明】
[0048]附图1为本发明所设计的深度脱氧装置的结构图;
[0049]附图2为附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50]附图3为本发明所设计的深度脱氧装置与炉膛对接后的示意图;
[0051]附图4为对比例I中,不加热时,通入Ar-1O% H2,即Ar流量200ml/min,H2流量20ml/min,炉膛进出口的氧体积百分含量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
[0052]附图5为实施例1、2中炉膛进出口两端的氧体积百分含量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0053]附图6为实施例3中炉膛进出口两端的氧体积百分含量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0054]附图7为实施例4中炉膛进出口两端的氧体积百分含量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0055]图1中;I为一号脱氧通道,一号通道内装有I号脱氧剂;2为二号脱氧通道,二号通道内装有2号脱氧剂;3为三号脱氧通道,三号通道内装有3号脱氧剂;4为气体加热装置。原料气体依次经过连通气体加热装置(4)、一号脱氧通道(I)、二号脱氧通道(2)、三号脱氧通道⑶。
[0056]图2中;I为一号脱氧通道,一号通道内装有I号脱氧剂;2为二号脱氧通道,二号通道内装有2号脱氧剂;3为三号脱氧通道,三号通道内装有3号脱氧剂;图2中的阴影部分装载金属丝(金属丝两端用铁丝网阻隔,防止金属丝中的碎肩随气流堵塞管道,尤其是镁金属肩),空白部分填充耐火石棉,通道外端用橡胶圈、铁盖封住。在一号脱氧通道中加设铁丝网后,铁丝网与I号脱氧剂按铁丝网/I号脱氧剂/铁丝网的模式存在于一号脱氧通道靠近出气口的一端。在二号脱氧通道中加设铁丝网后,铁丝网与2号脱氧剂按铁丝网/2号脱氧剂/铁丝网的模式存在于二号脱氧通道靠近进气口的一端。在三号脱氧通道中加设铁丝网后,铁丝网与3号脱氧剂按铁丝网/3号脱氧剂/铁丝网的模式存在于三号脱氧通道靠近出气口的一端。同时从图2中还可以看出一号脱氧通道、二号脱氧通道、三号脱氧通道按照串联-卧式进行排列。
[0057]图3中,脱氧气体经带有氧探头B的管道进入对接设备中(炉膛),然后经带有氧探头C的管道排除;氧探头B能够测量脱氧气体中的氧体积百分含量;氧探头C能测量出经对接设备(炉膛)后所得气体中的氧体积百分含量。
[0058]图4是不加热时,通入Ar-1O % H2混合气体,即Ar流量200ml/min,H 2流量20ml/min,炉膛进出口的氧体积百分含量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其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