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多金属离子水溶液中分离钯离子的方法

文档序号:8442431阅读:627来源:国知局
一种从多金属离子水溶液中分离钯离子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元素钯的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多金属离子水溶液中分离钯 离子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贵金属钯具有特殊的结构,对氢气和氧气有特殊的吸附能力,因此,在工业催化领 域占有无法取代的地位。
[0003] 钯除了具有优良的催化活性之外,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能保持化学惰性且具有熔 点高、耐摩擦、耐腐蚀、延展性强、热电稳定性强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国民工业的各个领 域。
[0004]目前,我国钯资源储量有限,产量很低,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学工业的需要,大部 分依赖进口,且价格昂贵。现有技术中,钯金属的制备与来源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
[0005] (1)天然含钯矿产资源的利用;
[0006] (2)从铜镍硫化矿副产品中对钯进行回收利用;
[0007] (3)工业废气钯催化剂等含钯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
[0008] 通过这三种途径获得的钯等金属资源有限,且随着钯资源损耗的增加,难以实现 可持续利用。
[0009] 近年来核电由于能量密度大、污染少,不会排放造成温室效应气体而得到蓬勃发 展,然而核电运行当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乏燃料。乏燃料后处理所产生的高放废液(HLLW), 是一种高酸性、高放射性和高毒性的混合溶液,在发热元素Cs和发热元素Sr的分离过程 中,所得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溶液一般可能含有NaN03、KN03、RbN03、CsN03、Sr(N03)2、Ba(N03) 2 以及一定量的Pd1OT,钯的半衰期为6. 5X106年,含量约为1~2kg/t,放射性周期长、危害大 且含量高,如果能够进行实现回收利用,意义重大,但是,现阶段高放废液中钯元素的分离 尚处于研宄阶段,还没有找到高效率的回收途径。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多金属离子水溶液中分离钯离子的方法,能够从硝酸性水溶 液中高效萃取分离钯元素,钯离子的单级萃取率可以达到90%以上。
[0011] 一种从多金属离子水溶液中分离钯离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 (1)将如结构式⑴所示的化合物(2, 9-二-(5, 6-二烷基-1,2, 4-三 嗪-3-基)-1,10邻菲罗啉衍生物)溶于有机溶剂中,得到有机相。
[0013]
【主权项】
1. 一种从多金属离子水溶液中分离钯离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将如结构式(I)所示的化合物溶于有机溶剂中,得到有机相;
(2) 将含有多种金属离子的硝酸水溶液与所述有机相混合,萃取得到钯离子。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多金属离子水溶液中分离钯离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有机溶剂为辛醇、环己酮、氯仿、十二烷中的至少一种。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多金属离子水溶液中分离钯离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有机相中,如结构式(I)所示的化合物的浓度为I. 5 X KT3~2. 5 X l(T3mol/L。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多金属离子水溶液中分离钯离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硝酸 水溶液中,硝酸的浓度范围为〇. 4~6. Omol/L。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多金属离子水溶液中分离钯离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硝酸 水溶液中,硝酸的浓度范围为I. 〇~2. Omol/L。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多金属离子水溶液中分离钯离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种 金属离子包括:Na(I)、K(I)、Rb(I)、Cs(I)、Sr( II )、Fe( II )和Pd( II )。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多金属离子水溶液中分离钯离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硝酸 水溶液中,每种金属离子的浓度为4. 5X 10_4~5. 5X 10 _4mol/L。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多金属离子水溶液中分离钯离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2)中硝酸水溶液与所述有机相等体积混合。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多金属离子水溶液中分离钯离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 硝酸水溶液对有机相预先进行酸平衡,然后将含有多种金属离子的硝酸水溶液与经过酸平 衡的有机相混合。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多金属离子水溶液中分离钯离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2)的萃取在室温下进行。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多金属离子水溶液中分离钯离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如结构式(I)所示的化合物溶于有机溶剂中,得到有机相;(2)将含有多种金属离子的硝酸水溶液与所述有机相混合,萃取得到钯离子。所述有机溶剂为辛醇、环己酮、氯仿、十二烷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有机相中,如结构式(I)所示的化合物的浓度为1.5×10-3~2.5×10-3mol/L。本发明从多金属离子水溶液中分离钯离子的方法,能够从硝酸性水溶液中高效萃取分离钯元素,钯离子的单级萃取率可以达到90%以上。
【IPC分类】C22B7-00, C22B3-36, C22B11-00
【公开号】CN104762489
【申请号】CN201510194823
【发明人】张安运, 徐雷
【申请人】浙江大学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