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车居两用制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8003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车居两用制氧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氧机,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车居两用制氧机。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现代交通工具已为人们广泛应用,作为便捷交通工具的汽车给人 们的出行、旅游等各种活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然而,汽车在高原缺氧环境下 行驶,却给司乘人员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生命威胁。同时,还因缺氧的原因造成 汽车发动机动力不足,发动机磨损过大,污染排放更严重等现象。作为生命之 源的氧气,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已能够通过简单的物理吸附技术获取。但是,迄 今为止由于减震、电源、体积、散热等方面的技术尚未能得到理想的解决,所 以,至今仍然没有制造出适用于高原、恶劣环境及复杂路面的制氧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为用户提供一种能在高原、 恶劣环境及复杂路面使用的便携式车居两用制氧机。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通过实施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便携式车居两用制氧机,包括制氧装置、多级联动减震装置、控制电 路三大部分,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氧装置,包括空气滤清器、与空气滤清器连接的空气压缩机、与空
气压缩机出气口连接的压缩空气冷却器、连接在压缩空气冷却器出气口管路上 的压缩气体交换电磁阀、分别与该压缩气体交换电磁阀连接的两个卧式氧分子 筛吸附塔、该两个卧式氧分子筛吸附塔的两个氧气输出端口通过管路串接并与 储氧罐连接、储氧罐上装有储氧罐减压阀并通过其排气口管路分别与供氧终端 及汽车发动机进气支管连接、在压缩气体交换电磁阀的氮气排气口连接有氮气 消音排气阀;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与汽车电瓶正负极连接的电源转换器、与电源转换器 输出端连接的制氧机自动控制电路板,该自动控制电路板分别为压缩气体交换
电/f兹阀及空气压缩4几提供工作电源;
所述多级联动减震装置,包括有置空气压缩机于其上的空气压缩机减震连 接板、设置在空气压缩机减震连接板底部的减震器、位于该减震器下面固定与 支撑该减震器的制氧^l^减震底盘,以及位于制氧^L减震底盘下面与该底盘端部 连接的弹簧缓冲减震器。 附加技术特征是
① 在空气压缩机上面设置有空压机散热风扇。
② 在通往汽车发动机进气支管的管路上设置有发动机供氧开关。
③ 所述将电瓶直流转换成交流的电源转换器,用市售的数字修正波交流 电源转换器。
④ 所述多级联动减震装置中制氧机减震底盘与弹簧緩冲减震器的连接为 插拔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汽车上使用时,制氧机从汽车电瓶得到直 流电源后通过电源转换器将其转换成220伏交流电源;家居使用时通过市电线 路直接得到交流电源;通电后自动控制电路板电路工作,将空气经空气滤清器 过滤后送入空气压缩机进行压缩,压缩空气再被送入压缩空气冷却器,然后在 压缩气体交换电磁阀交替控制下将压缩空气交替地送进两个氧分子筛吸附塔 内,处于工作状态的氧分子筛吸附塔,将进入其塔体内的空气分离成氧气与氮 气,氮气被吸附在分子筛上,而氧气由塔体尾端的氧气输出口注入到储氧罐中, 而另 一个氧分子筛吸附塔此时处于解析排放氮气的状态中,此时吸附在塔内分 子筛上的氮气在负压下解吸出来经端头管路进入压缩气体交换电磁阀,再由该阀上的氮气排出口经氮气消音排气阀排放到大气中,两个氧分子筛吸附塔在压 缩气体交换电磁岡的控制下,如此交替的工作进行制氧输氧与排氮。富集在储 氧罐内的氧气,经储氧罐减压阀降压后,可以分别供给供氧终端和汽车发动机 使用,从而达到车居两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优点是既可以利用市电电源为家居制氧,又能车载 利用电瓶工作制氧;本装置由于采用双塔体卧式氧分子筛吸附塔结构形式,大 大节约了占地空间;通过使用压缩空气冷却器和压缩气体交换电磁阀,优化了 制氧机的结构、提高了制氧机的产氧浓度及稳定性;通过采用多级联动减震装 置,解决了制氧机在颠簸路面使用时制氧效果不佳的现象,能在恶劣环境及复 杂路面广泛使用;本装置通过给汽车发动机供氧,提高了汽车燃气的氧浓度含 量,可增加汽车等通过发动机提供动力的机械的运行能力和使用寿命,减少了 发动机尾气中碳氢化合物的排放,对节能减排具有明显的作用,适于空气环境 差、颠簸路面及高原环境使用。


图l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为汽车电瓶、2为电源转换器、3交流输入电源、4为制氧机 自动控制电路板、5为空气滤清器、6为空气压缩机散热风扇、7为空气压缩机、 8为空气压缩机减震连接板、9为胶质减震器、IO为制氧机减震底盘、11为制 氧机弹簧緩沖减震器、12为压缩空气冷却器、13为压缩气体交换电磁阀、14 为氮气消音排气阀、15为氧分子筛吸附塔、16为储氧罐减压阀、17为储氧罐、 18为发动机供氧开关、19为供氧终端、20为汽车发动机进气支管、21为紧固 连接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l所示 一种Y更携式车居两用制氧机,包括制氧装置、多级联动减震 装置、控制电路三大部分
所述制氧装置包括空气滤清器5、与空气滤清器5连接顶部装有散热风
扇6的空气压缩机7、与空气压缩机7出气口连接的压缩空气冷却器12、连接
在压缩空气冷却器12出气口管路上的压缩气体交换电磁阀13、分别与该压缩
气体交换电磁阀13连接的两个卧式氧分子筛吸附塔15、该两个卧式氧分子筛
吸附塔15的两个氧气输出端口通过管路串接并与储氧罐17连接、储氧罐17
上装有储氧罐减压阀16,并通过其排气口管路分别与供氧终端19及装有发动
机供氧开关18的汽车发动机进气支管20连接、在压缩气体交换电磁阀13的
氮气排出口连接有氮气排气阀14;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与汽车电瓶1正负极连接的数字修正波交流电源转换
器2,与该电源转换器2输出端连接的制氧机自动控制电路板4,在该电源转
换器2与自动控制电路板4之间的连接线路上,还设置有可选交流输入电源3,
自动控制电路板4分别为压缩气体交换电磁阀13及空气压缩机7提供工作电
源;
所述多级联动减震装置,如图2所示空气压缩机减震连接板8与空气压 缩机7紧固连接,空气压缩机减震连接板8通过紧固连接螺钉21与胶质减震 器9紧固连接,胶质减震器9与制氧机减震底盘10紧固连4妄,制氧机减震底 盘10与插拔式弹簧緩冲减震器11连接;多级联动减震装置通过自身的重量、 胶质减震器9和弹簧緩冲减震器11实现减震目的,使制氧机在恶劣环境中得 以平稳、运4亍。本实用新型的突出优点是既可以利用市电电源为家居制氧,又能车载 利用汽车电瓶工作制氧;本装置由于采用双塔体卧式氧分子筛吸附塔结构形 式,大大节约了占地空间;通过使用压缩空气冷却器和压缩气体交换电磁阀, 优化了制氧机的结构、提高了制氧机的产氧浓度及稳定性;通过采用多级联动 减震装置,解决了制氧机在颠簸路面使用时制氧效果不佳的现象,能在恶劣环 境及复杂路面广泛使用;本装置通过给汽车发动机进气支管供氧,提高了汽车 燃气的氧浓度含量,可增加汽车等通过发动机提供动力的机械的运行能力和使 用寿命,减少了发动机尾气中碳氢化合物的排放,对节能减排具有明显的作用, 适于空气环境差、颠簸路面及高原环境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车居两用制氧机,包括制氧装置、多级联动减震装置、控制电路三大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氧装置,包括空气滤清器(5)、与空气滤清器连接的空气压缩机(7)、与空气压缩机出气口连接的压缩空气冷却器(12)、连接在压缩空气冷却器出气口管路上的压缩气体交换电磁阀(13)、分别与该压缩气体交换电磁阀连接的两个卧式氧分子筛吸附塔(15)、该两个卧式氧分子筛吸附塔的两个氧气输出端口通过管路串接并与储氧罐(17)连接、储氧罐上装有储氧罐减压阀(16)并通过其排气口管路分别与供氧终端(19)及汽车发动机进气支管(20)连接、在压缩气体交换电磁阀(13)的氮气排气口连接有氮气消音排气阀(14);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与汽车电瓶(1)正负极连接的电源转换器(2)、与电源转换器输出端连接的制氧机自动控制电路板(4),该自动控制电路板分别为压缩气体交换电磁阀(13)及空气压缩机(7)提供工作电源;所述多级联动减震装置,包括有置空气压缩机(7)于其上的空气压缩机减震连接板(8)、设置在空气压缩机减震连接板底部的减震器(9)、位于该减震器(9)下面固定与支撑该减震器(9)的制氧机减震底盘(10),以及与制氧机减震底盘(10)端部连接的弹簧缓冲减震器(11)。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车居两用制氧机,其特征在于在空气 压缩机(7)的上面设置有空压机散热风扇(6)。
3、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便携式车居两用制氧机,其特征在于在通往 汽车发动机进气支管(20)的管路上,设置有发动机供氧开关(18)。
4、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_携式车居两用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将 电瓶(1)的直流转换成交流的电源转换器(2),为数字修正波交流电源转换 器。
5、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便携式车居两用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 级联动减震装置中制氧机减震底盘(10)与弹簧緩冲减震器(11)的连接为插 拔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用户提供一种便携式车居两用制氧机,包括制氧装置、多级联动减震装置、控制电路三大部分;制氧装置包括空气滤清器、空气压缩机、压缩空气冷却器、压缩气体交换电磁阀、两个卧式氧分子筛吸附塔、与两个卧式氧分子筛吸附塔连接的储氧罐、分别与储氧罐连接的供氧终端及汽车发动机进气支管连接;多级联动减震装置,包括有空气压缩机减震连接板、胶质减震器、制氧机减震底盘以及弹簧缓冲减震器。突出优点是装置体积小节约了占地空间,提高了产氧浓度及稳定性,通过向发动机供氧,可增加汽车等通过发动机提供动力的机械的运行能力和使用寿命,减少了发动机尾气中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适于空气环境差、颠簸路面及高原环境使用。
文档编号C01B13/02GK201400571SQ20092007983
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7日
发明者卢正辉, 魏银池 申请人:卢正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