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材料氮化铬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76623阅读:1287来源:国知局
热电材料氮化铬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热电材料领域,具体涉及氮化铬热电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热电相关参数的测试,探究了其在热电应用领域里的潜在价值。



背景技术:

热电材料是一种能将热能和电能相互转换的功能材料,基于塞贝克效应和帕尔贴效应,可以分别用于温差发电和静态制冷,且有无污染,无机械转动,无噪音,安装灵活可靠性高等优点。目前,热电材料在军事、航空航天、工业废热利用、汽车尾气废热利用等领域已经展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拥有极大的商业潜力。

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可由无量纲值zt评估(zt=s2σt/k)其中s为塞贝克系数,表示单位开尔文温差产生的塞贝克电压,σ为电导率,t为开尔文温度,k为热导率。zt值越高,热电材料的转换效率越高。出于节能环保、降低成本的角度考虑,高zt值热电材料一直是研究者们追求的目标。同时在军事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中,对热电材料及器件的物理和机械性能则有较高的要求。目前,bi2te3、pbte、sige、skutterudite、zintl合金、clathrate、half-heusler合金、金属氧化物、硫族化合物和p-zn4sb3、fesb2、mg2si等材料因具有成为高zt值热电材料的潜力而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大部分材料由于机械性差和在高温环境下不稳定的原因,很难应用于特殊环境。探究能应用在极端条件下的热电材料,具有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氮化铬热电材料因为具备良好的物理和机械性能,是一种潜在的能应用于极端条件下的热电材料。

工业上氮化铬通常是通过金属铬或卤化铬与氨在约1000℃的温度下反应制备。反应通常需要非常长的时间(细粉末2或3周),由于制备周期过长,大大降低了氮化铬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其它制备氮化铬的方法如机械合金法、苯热法、高能球磨法等由于生产周期长、制备的氮化铬纯度不够高、对反应条件苛刻等原因都不适合于大规模投入生产适用。因此探究一种快速高效制备氮化铬的方法,具有很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纯度氮化铬的制备方法和其潜在的热电领域的使用价值。本发明制备的氮化铬方法工艺简单,大大缩短了生产制备周期,可以用于大规模生产。另外氮化铬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物理和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耐磨涂层材料,本发明探究了它在热电领域的使用价值,材料的zt值在575℃时可以达到0.104,是一种潜在的中高温热电材料。

本方案的技术方案如下:将氮化铬应用于热电材料领域。

热电材料氮化铬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一定量的cr(no3)3.9h2o和聚乙二醇粉末,加去离子水进行超声混合;缓慢滴加氨水调整溶液ph值8—9,待溶液沉淀,静置过滤洗涤干燥沉淀,得到墨绿色的cr(oh)3粉末;

步骤2:将干燥的cr(oh)3粉末在cvd管式炉中退火,得到墨绿色的cr2o3粉末;

步骤3:将所得cr2o3粉末在cvd管式炉中通入氨气进行氮化,得到黑色粉末氮化铬;

步骤4:将所得的氮化铬粉末研磨后放入模具,热压烧结成块体,得到本发明所述的氮化铬热电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cr(no3)3.9h2o、peg、去离子水的比例为:16.000g:8.000g:400ml,混合超声时间为0.5—1h,静置时间为6—12h,干燥温度为60℃,干燥时间为12—24h。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退火温度为500—700℃,退火时间为2—4h。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氨气流量为100—200ml/min,氮化温度在800—1000℃,氮化时间为8—12h。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热压的压力为50—80mpa,烧结温度为700—1000℃,烧结时间为10—30min。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加压烧结方式采用的模具为石墨模具,贴合石墨模具内壁及上下压头按放一层石墨纸,使样品在烧结时不直接与石墨模具接触;样品在热压时,热压机炉体抽真空并持续通氩气或氮气,防止样品被氧化。

本发明制备的氮化铬方法工艺简单,大大缩短了生产制备周期,可以用于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氮化铬热电材料的制备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所得氮化铬热电材料的扫描电镜图。(a)为样品放大5000倍的扫描电镜,(b)为样品放大20000倍的扫描电镜,(c)为样品放大50000倍的扫描电镜,(d)为样品放大80000倍的扫描电镜。图中可以看到氮化铬的晶粒尺寸大概为300—400nm。

图3为实施例所得氮化铬热电材料的x衍射衍射图谱;结合氮化铬标准卡片pdf#77-0047来看,所得样品为纯的氮化铬材料。

图4为实施例所得氮化铬热电材料塞贝克系数-温度特性曲线。可以看出样品随着温度升高塞贝克系数也随之增大,在575℃时,样品的塞贝克系数达到-67uv/k。

图5为实施例所得氮化铬热电材料热导率-温度特性曲线。可以看出样品随温度的升高热导率不会发生显著的改变。

图6为实施例所得氮化铬热电材料电导率-温度特性曲线。可以看出样品的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具有类似金属的特性。

图7为实施例所得氮化铬热电材料zt值-温度特性曲线。样品zt值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575℃时样品的zt值可以达到0.10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试验的技术方案。

步骤1:称取16.000g的cr(no3)3.9h2o和8.000g的peg(聚乙二醇)粉末,混合放入烧杯中,加400ml去离子水,混合超声半小时得溶液a。

步骤2:向溶液a缓慢滴加氨水,调整溶液ph至8—9,溶液缓慢沉淀,分离沉淀加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反复洗涤沉淀,静置抽滤12h,过滤分离后将沉淀在温度设置为60℃的干燥箱干燥12h,得到墨绿色的cr(oh)3粉末。

步骤3:将干燥的cr(oh)3粉末在cvd管式炉中500℃条件下退火2h,得到墨绿色cr2o3粉末。

步骤4:将得到的cr2o3粉末在cvd管式炉中1000℃条件下通入氨气进行氮化。氨气流量为150ml/min,氮化温度为1000℃,氮化时间为10个小时。得到黑色粉末氮化铬。

步骤5:将得到的氮化铬粉末研磨后放入石墨模具,加压烧结成块体,压力为75mpa,烧结温度为800℃,烧结时间为20min(包括从室温升高到烧结温度时间和保温时间),得到氮化铬热电材料;具体采用热压的方式,采用的模具为石墨模具,贴合石墨模具内壁及上下压头按放一层石墨纸,使样品在烧结时不直接与石墨模具接触。另外,样品在热压时,给热压机炉体抽真空并持续通氩气,防止样品氧化。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氮化铬热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热电材料领域。所述氮化铬热电材料由化学法合成得到,和传统的制备氮化铬的方法相比,工艺简单,大大缩短了生产制备周期,得到的氮化铬粉末也相对较纯。所得氮化铬热电材料在温度575℃时塞贝克系数可达到‑67uv/k以上,材料的ZT值在575℃时可以达到0.104,适用于中高温低功耗负载的温差发电器。结合氮化铬材料特有的耐磨、耐腐蚀和高硬度等优良的物理和机械性能,氮化铬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中高温热电材料,能够应用在极端的条件下,比如太空卫星上的热电发电。本发明探究了一种更快速更高效合成氮化铬的方法和其在优良物理机械性能之外在热电应用领域里的潜在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夏峻峰;姜晶;周婷;牛夷;陈乙德;张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电子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04.17
技术公布日:2017.09.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