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民爆柱塞灌装机用活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5887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民爆柱塞灌装机用活塞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民爆柱塞灌装机用活塞。



背景技术:

现有民爆行业使用的柱塞式灌装机用活塞普遍存在密封不耐用,如专利申请号CN 104774129A所使用的普通活塞,存在易漏料,升温严重等弱点,其更换易损件频繁,导致安全性降低,增加工人劳动强度及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民爆行业柱塞灌装机的导向带活塞,能够有效减少对活塞的磨损,增长活塞使用时间,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民爆柱塞灌装机用活塞,包括安装轴,所述安装轴上设置有活塞本体,所述活塞本体包括活塞上盖与活塞下盖,所述活塞本体内部设置有储油腔,所述储油腔在活塞本体装配时加入润滑油,所述活塞本体圆周上部设置有至少二道密封圈,所述活塞本体圆周下部设置有至少一道密封圈,所述活塞本体圆周靠近中部位置设置有导向带,所述导向带表面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倾斜设置的导油沟槽,所述导向带与下部密封圈之间设置有出油孔,所述出油孔与储油腔导通,以使储油腔内的润滑油能够延出油孔渗出,所述储油腔上部具有通气槽孔,所述通气槽孔通过通气槽与活塞本体底部导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活塞上盖与活塞下盖分别设置内腔,当所述活塞上盖与活塞下盖安装在安装轴上时,所述活塞上盖与活塞下盖的内腔导通形成储油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活塞上盖与活塞下盖外圆周相对部分设置有固定环,导向带固定设置于固定环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导向带与下部密封圈之间设置渗油机构,所述渗油机构连接出油孔的出油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导油沟槽倾斜度为40-50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民爆行业柱塞灌装机的导向带活塞,采用导向带控制活塞与缸壁的同心,同时增加油腔供油设计,使活塞在运动时润滑降温,其能够使灌装乳化炸药过程中减少对活塞的磨损,增长工作时间,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民爆柱塞灌装机用活塞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民爆柱塞灌装机用活塞,包括安装轴,所述安装轴上设置有活塞本体,所述活塞本体包括活塞上盖2与活塞下盖2,所述活塞本体内部设置有储油腔3,所述储油腔在活塞本体装配时加入润滑油,所述活塞本体圆周上部设置有至少二道密封圈4、5,所述活塞本体圆周下部设置有至少一道密封圈6,所述活塞本体圆周靠近中部位置设置有导向带7,所述导向带表面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倾斜设置的导油沟槽8,导油沟槽为40-50度。所述导向带与下部密封圈之间设置有出油孔9,所述出油孔与储油腔3导通,以使储油腔内的润滑油能够延出油孔渗出,所述储油腔上部具有通气槽孔11,所述通气槽孔通过通气槽12与活塞本体底部导通。

所述活塞上盖与活塞下盖分别设置内腔,当所述活塞上盖与活塞下盖安装在安装轴上时,所述活塞上盖与活塞下盖的内腔导通形成储油腔。

所述活塞上盖与活塞下盖外圆周相对部分设置有固定环14,导向带固定设置于固定环上。所述导向带与下部密封圈之间设置渗油机构,所述渗油机构连接出油孔的出油端。所述渗油机构为油毡。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民爆柱塞灌装机用活塞,第一道密封圈4对乳化炸药起密封作用,灌装注入物料时受压,防止物料泄露;第二、三道密封圈5、6封住两个密封圈之间的润滑油,防止润滑油泄露,第二道密封更重要作用是防止吸料时物料里进入空气。

油腔在装配时加入润滑油,在活塞运动时通过出油孔浸湿油毡后上下运动将缸壁彻底润滑;活塞下盖的内圆上有通气槽12,润滑油在安装和受热膨胀时将油腔里的空气从通气槽孔11通过通气槽12排出。

聚四氟导向带控制缸壁和活塞本体的同心度,保证活塞和缸壁周边距离相同,使密封圈正常均匀受力,导向带上加工出45度沟槽,在活塞上下运动时,将导向带下部的润滑油通过沟槽导入到导向带上部,45度导油沟槽可以是润滑油在缸壁上更均匀安装更方便,活塞从上到下安装。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民爆行业柱塞灌装机的导向带活塞,采用导向带控制活塞与缸壁的同心,同时增加油腔供油设计,使活塞在运动时润滑降温,其能够使灌装乳化炸药过程中减少对活塞的磨损,增长工作时间,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